常发集团:在宏调中潜心练好内功
编者按:当前,中国农机产业正经受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销售成本提升的不利形势下,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在2008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即将开幕的时候,参展商有举措何?对目前形势有何看法?《中国农机》杂志(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刊)记者走进常发集团,听听谈乃成副董事长的看法。
《中国农机》:2008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你们的生产经营情况怎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谈乃成:2008年上半年,我们销售略有增长,但增幅下降,尤其是单缸柴油机下降了较多。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各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尤其是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农产品价格几乎未涨,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使农机销售下滑。另外,国家对大型农机具的补贴,也影响到了小型农机的销售。
《中国农机》:农机工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几年,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市场环境逐步恶化。请介绍一下你们近年来产品成本上升的具体情况?
谈乃成:进入2008年,企业经营难度明显加大。由于各项成本快速上涨,农机企业缺乏消化能力,利润普遍下降,有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纷纷关门停业,有生产的企业开工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是原材料上涨幅度较大,平均涨幅在30~40%。而更为困难的是,面对来势汹涌的原材料成本上涨,由于农机企业上下游产业的特殊性,这种涨价因素必须要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和消化。
二是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大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是一个所有企业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农机企业的特殊性问题就表现的优为突出。一般来看,基础比较好的大企业增加了10~20%,无基础的小企业增幅在50~100%左右。
三是国际市场增长乏力。由于人民币增值还在继续,出口退税率下降,国际市场总体表现乏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
四是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到农机企业的配套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机企业普遍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在强大的环保压力下,长期以来形成的配套体系经不起考验面临倒闭,零部件供应链的断裂,已经影响到整机企业的正常生产。
五是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在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国家收紧银根,使众多小型配套企业的资金链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土地成本的上涨都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农机》:常发作为一个主体企业,对于行业的发展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目前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你们是怎样消化这些因素的?
谈乃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有希望的时候。常发坚信,中国农机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迈过了这道坎,就应是一段一马平川。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目前的困难时期正好是企业磨练内功的好时机。而解决困难的办法,更多地要从自身下工夫。
第一,与配套企业同舟共济。在目前大背景下,作为主机厂要更多地关心中小企业占主体的配套厂家的发展,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第二,看淡企业利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这种大背景下,更要保证员工的收入在有一定的增长。
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管理上下手,防止跑、冒、滴、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打响企业品牌战略。这样,从加强管理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下功夫,增加企业附加值,这种附加值就是效率、效益和利益,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在大形势下要严格防止三种不利因素的发生。一是严格防止生精神病发生,大环境下以现金结算为主,企业该投资的要投,可投可不投的缓投,减少盲目性;二是要防止“肝病”的发生,企业以“盈利”而存在,只有具备良好的“造血”功能的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三是防止“生心血管病”的发生,资金链是企业生存的输血系统,无论环境如何恶化,资金链必须保持正常。
第五,辨证看待目前困难。困难是把“双刃剑”,既帮助我们“清盈”,又给优势企业提供机遇。对于常发来讲,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研发,投硬件,开发新品,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为占领国际高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的信念是,国内竞争无赢家,能在欧美高端市场赢得跨国公司才是真正的赢家。
《中国农机》:有观点认为,我国农机工业的基本面是好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未来我国农机工业将何去何从?
谈乃成: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为农机企业提供了长期发展机遇。近年来,跨国公司前赴后继地进入中国市场,也许就看到了这一点。而中国农机制造业水平落后,恰恰是企业发奋图强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潜在机遇。
在目前大背景下,正好是企业磨练内功的好时机。提升管理水平、改变经营模式、推进技术进步、落实科学观等都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对于常发来讲,还要加上一条就是,必须考虑如何改变企业的“腐性”,使企业从落后提升到一般,从一般提升到优秀,从优秀提升到卓越。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期,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为下一步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才是我们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中国农机》: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对你们的影响有哪些?具体到每个劳动者来说影响程度如何?你们是怎样解决企业面监的劳动力问题的?
谈乃成:回顾70年代的欧美强势工会和70年代末印度实行劳动法的惨痛教训,我们的劳动合同法多少有点“超前消费”。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能理解中央政府并明白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企业与员工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只有搞好企业,两者的共同利益才有保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老板具有对财产的支配权,但企业同时也属于社会公共财富。只有员工具有了主人翁精神,企业才有发展的希望,共同利益才有保证。否则,共同所有就会变成共同没有,当家作主也就会无家可归。企业是“锅”,员工是“碗”,两者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随着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也随之提高,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也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了环境。对于老板来说,只有员工的肉体和心灵能得到充分满足,才能既留得住员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员工来说,只有其知识、热情和创意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发展才能有所保障。
《中国农机》:你们的产品是怎样制度价格的?你们是怎样看待目前农机产品的定价政策?如果把农机产品的价格放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谈乃成:我们历来不主张低质低价。事实证明,低质低价的企业都是先死的企业,只有坚持不懈抓产品质量,打品牌战略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企业的附加值提高,用户得到实惠,即:用户实际使用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农机产品质量有待提高,而农机企业的经营思想同样有待提高。
进一步讲,质量和品牌、经营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农机产品的价格可以提高,但**根本的宗旨是,要在提高农机产品价格的同时,让用户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其实并不不矛盾。
《中国农机》:除了国家政策外,你认为农机产品长期实行低价格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行业外部和行业内部进行分析?
谈乃成:长期以来,传统落后的观念影响了农机产品价格:国家产业政策对农机企业的门槛太低,扶优扶强又不到位,长期的结果加剧了农机企业的过度竞争;农副产品的价位长期偏低,政策对农民的补贴又偏少,使广大农民成了“弱势群体”,以农民为消费对象的农机产品自然而然地长期在实行低价格运营策略;我国农民人多地少,农机社会化服务尚不足,造成了我国农作物亩产量高,而效率低的状况。
《中国农机》:我国农机工业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品趋同,技术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您认为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从长期看,国家应给予农机工业怎样的产业政策?从哪些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谈乃成: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立的农机产业社会化配套体系给后生的农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今天产品趋同是必然的。长期以来,政府在扶持农机企业时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的扶持政策不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也是卡得多放得少。当然,这也与各地政府的经济实力和本身的利益有关。
《中国农机》:你怎样看待我国《农机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对此有哪些期待?
谈乃成:《农机工业产业政策》很好,能有效落实更好。
《中国农机》:从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一轮农机热。你认为在这轮发展中,哪些产品获得了发展?那些产品还有待发展?请分析原因?你认为这一轮农机发展对我国农机工业的启示是什么?
谈乃成:近年来,各种面广量大的农机产品“一哄而上”,已经能满足市场需要,但市场上面大量小各种偏门产品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开发。这几乎成为农机产业的一个怪圈。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技术与实力问题。另外,技术开发的先驱投入成本太大,企业都不愿意更不放心投入,避免先驱成为先烈。
《中国农机》:为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机工业应从哪些方面去进行产品开发?进行哪些方面的技术储备?
谈乃成:与发展国家相比,我们的空白点和落后的地方都是要开发和储备的。
《中国农机》:您认为,应怎样规范当前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既有利于农民,又支持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
谈乃成:应从制度和执行流程上细化,防止漏洞。从人性论上讲,人都有趋利、自私、恶的一面,仁慈的制度和流程不应该使好人变成坏人,更不该让他们走上绝境而后惩之。
《中国农机》:请对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提出具体建议?
谈乃成:在搞好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的基础上,建议应多搞行业发展建设论坛,指导企业如何做好项目补贴工作,交流农机行业的信息,交流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