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农机跨区作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到2015年,打造10万农机手出天中,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20亿元,让我们的‘天中麦客,收获全国’!”
在2010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机工作会及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第二次社员大会上,驻马店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晓光掷地有声的一番话,拉开了“天中麦客”这艘农机“航母”扬帆远航的帷幕……
驻马店农机人何以有这种豪气?近日,市农机部门及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关人员,深入各县区,通过走访农机专业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并实地跟踪调查了作业机械、农机经纪人,对驻马店市农机跨区作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真实地感受到了天中麦客的迷人魅力!
现状:立足驻马店粮食核心区的主导地位,经过15年的发展,天中农机实现了由“引进为主、外出为辅”到“引进与外出并重”。
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淮河流域,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中”之称。该市年种植小麦1000万亩,玉米650万亩,是全国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启动仪式多次在驻马店举行,故而享有“全国第**镰”的美誉。
驻马店的“三夏”跨区机收始于1995年,经过15年的发展,驻马店市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重视为保障,以农机管理部门为主线,以发展本地作业组织和作业大户为重点、引进和外出并重的机收作业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在开展机收作业的组织服务、信息服务、生活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及稳定作业价格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伴随着跨区作业的发展,一批农机资产在3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汝南县刘俊刚、确山县张大生、泌阳县李奎、开发区石大豆等农机大户不但成为驻马店新型农民的代表,同时也成为了“天中麦客”的领头人。2007年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这些农机大户纷纷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农机户为主体、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格局。
成效:跨区作业收入由1995年初的不足0.5亿元,到2009年已实现跨区作业面积1670万亩,收入8亿元
在驻马店市农机局的大力推动下,全市跨区作业收入由1995年初的不足0.5亿元,到2009年已实现跨区作业面积1670万亩,收入8亿元,在河南省位居第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
实践也证明,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机手的效益和本地机械化水平,在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全市联合收割机拥有量从1995年的500台,发展到2009年的14837台,大中拖保有量由1995年的6147台,发展到2009年的7.464万台。全市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3.00%、90.56%、55.1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11%。
——确保了全市农业丰产丰收。通过跨区作业的开展,全市小麦收获由半个月缩短到一周时间。2009年,有三万多台收割机驰聘在天中大地,驻马店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万亩小麦的收割任务。既解决了过去因天气变化造成的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又为秋粮生产赢得了宝贵农时。同时,与人工相比,机收可降低粮食损失5%-8%,一年可减少小麦损失约4亿斤,为全市连续六年实现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支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跨区作业有效解决了劳动力“长年有余,季节性不足”的矛盾,成为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保障力量。全市近200多万外出务工农民不再因农忙季节返乡收粮,节约往返路费3亿元、增加务工收入10亿元以上。
——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一部分外出务工创收,一部分被农机大户聘用,专门从事跨区作业,还有一部分从事跨区作业中介、信息、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等农机经营服务活动,依靠农机致富。2009年从事农机服务业的人口达79万人,其中跨区作业的农机手突破6万人,跨区作业的纯收入突破4亿元。
经验:抓装备、促协调、重服务,天中农机在实战中发展壮大
驻马店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坚持以优化农机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抓装备,夯实基础。2003年,由于非典,外地收割机不能来驻马店市作业。市农机部门抓住这一时机,在全省率先对购买联合收割机进行补贴,当年就发展联合收割机2000多台。2004年以后,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市农机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全市农业机械发展迅猛,至200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71.48万千瓦,在全省位居第一,为跨区作业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换角色,重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直是农机部门的宗旨。在跨区作业开展方面,市农机部门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坚持实践接待服务、双向承诺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安全服务、投诉咨询服务、生活服务等八项承诺服务。
重建设,多方引导。在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上,2007年实现零的突破,建立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08年新建110家,为解决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2008年底市农机局在全省率先成立驻马店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四化服务”,即信息服务现代化、作业服务组织化、经营服务多元化、技术服务多样化,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跨区作业的骨干力量和市场主体。2009年继续迅猛发展,农机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达到342家。
动手早,准备充分。每年“三夏”前,市农机部门都会及早动手,收集“三夏”有关信息,了解掌握“三夏”用机需求及作业市场情况,制定《“三夏”跨区作业应急预案》,对农机进行精心维修,对跨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发放《跨区作业指南手册》,让农机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农机手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做好跨区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特色:合纵连横闯“江湖”,“天中麦客”抱团闯出百花齐放新局面
全市广大机手在跨区作业的开展过程中,在农机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探索,不断拓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领域和季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张大生是驻马店市小麦跨区机收的优秀带头人。作为确山县农机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2000年,张大生开始组织车队外出作业,2002年正式成立路路发跨区作业队。在组织跨区作业的同时,精明的张大生还为其他作业机车提供维修和零配件服务。
“想发财,跟我来;跟我干,一季**少挣三万!”由于张大生懂经营,善管理,他的外出作业队伍迅速壮大。2007年8月,张大生又登记注册了三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150多台联合收割机到四川、广西、广东、山东、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进行小麦、水稻、玉米跨区作业。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收入达5000万元。
汝南县老君庙乡孙屯村是依靠农机跨区作业而致富的典型。“孙屯农机”是以汝南县三里店乡、老君庙乡、三桥乡为中心的汝南县久保田收割机的代称。2003年,汝南县仅有12台久保田收割机,2009年已发展到2000多台,苏州久保田公司惊呼,汝南县为全国销售第一县。每年5月下旬开始,“孙屯农机”就会组成100多个作业队,转战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历经6个多月才从东北返回。除去工人工资,每辆收割机的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孙屯农机”每年就为汝南县创收2亿多元,并带动6000多人就业。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巍巍的祁连山下,每年7月中旬至10月中旬,都活跃着一支来自天中的收割队伍,清一色的迪尔·佳联收割机,规模达到几百台。每年6月份,这支农机大军从参加驻马店小麦机收开始,一路北上,6月底到达长城脚下,7月中旬又驱车赶往甘肃武威市收割大麦、小麦,8月份南下祁连山至民乐县收割小麦,之后翻越祁连山进入青海收割油菜,一直到10月中旬返回家乡。作业时长达3个月,单机净收入可达5万多元。
花生机收是正阳县的一大特色,以兰青乡周高升为代表的跨区花生机收专业户,每年8月1日左右到湖北孝感、应城、荆门、黄石等地,进行花生机收,作业时间长达1个月,净收益达15000多元。回本地后,作业半个月时间,再到黄河滩进行花生机收作业,由于效益明显,影响和辐射力很强。
思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天中农机创新形式,逐步向纵深、多元化发展的思路,留给人们很多有益的思索……
“天中麦客”在跨区作业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燃油贵、加油难,买配件贵、买配件难且质量得不到保障等。同时,随着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小麦跨区机收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实现新形势下天中农机化事业的新跨越?驻马店农机人早已成竹在胸。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一是建立长效跨区作业协调机制,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协调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久保田等高性能半喂入收获机械,成立“三夏”应急服务队,既解决自然灾害情况下我市小麦机收难题,又提高农民外出跨区作业收益。
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借助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市农机局规划,到2015年,全市扶持发展10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每2-3个行政村拥有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按照边建设边规范的原则,市农机部门通过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年将有序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在发展、管理、服务和培训上给予引导,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三是规范跨区作业中介服务。在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从事跨区作业经营服务活动的同时,提高中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跨区作业队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鼓励开展合同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
完善信息服务,推进跨区作业向纵深发展。以信息服务为重点,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发布,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以信息化推进跨区作业健康发展。同时,面对小麦机收市场趋于饱和的态势,一方面,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作业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将积极引导农民将跨区机耕、机播、花生机收、玉米机收、粮食烘干等作为新的发展方向,推动跨区作业向多季节、多作物、多环节扩展。
“打造10万农机手出天中,让我们的‘天中麦客,收获中国’!”这是一句多么豪迈的宣言!走访调查中,驻马店农机人在危机面前敢打、敢闯、敢拼的实干精神处处闪光,创新发展的气魄一览无余。这也让我们仿佛看到,承载着“天中麦客”的农机“航母”正开足马力破浪启航,载着驻马店人的期望,正加速驶向未来成功的彼岸!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