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机补贴政策与装备需求调查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补贴资金大幅增加,但仍有缺口;补贴机具种类、覆盖范围、涉及的产业均在扩大,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为了掌握补贴资金需求额度和产业发展需增机具品种,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重点,推进各产业装备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做了一些调研。
一、实施成效
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由2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4.7亿元。实施范围由4个试点县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区、市)和农垦企业。补贴的机具种类由**初的4类13种,增加到今年的农用动力机械、收获、茶叶生产加工及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等共计11大类、28个小类76个品目、近2000个产品。共补贴各类农机具33.28万台,补贴政策惠及29.45万农户。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农机部门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阳光操作、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既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十分显著。
1、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709.88万千瓦,较2004年增长29.2%,年均增长7.3%,较补贴政策实施前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原值115.96亿元,较2004年增长51%,年均增长12.75%,较补贴政策实施前增速提高7.15个百分点。
2、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点向大功率、低油耗、高效环保的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转变,向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水产业等领域扩展。2008年,大中型拖拉机达5.48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达36万台(件)。拖拉机的大中型与小型比例由2004年的1:5.73发展到1:3.21。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由2004年的1:1.39提高到1:1.56。
3、综合水平显著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围绕“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发展战略,促进关键环节机械化突破发展。2008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85%(预计2009年达到49%),较2004年增加8.3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1%,较补贴政策实施前高1.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从3万多亩发展到今年的240万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实现突破性发展;水稻、马铃薯机收水平得到较快提升;陕南茶叶机械修剪、采摘和加工机械化实现新突破;果园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30%。
4、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40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0个,农机户达到88.32万个。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机跨区作业使“三夏”、“三秋”作业时间缩短10天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增产的目标。
5、农机企业发展实力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直接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带动了农机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4-2009年中央财政共投入我省购机补贴资金7.22亿元,地方投入1.368亿元,拉动农民投入17.62亿元,拉动增加省内农机企业销售额达3亿元以上。2004年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不足亿元;2008年仅西安旋播机厂的总产值已接近亿元,企业主导产品优势明显,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完成农机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产销率达98%。2008年全省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63亿元,利润总额25亿多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51.8%和55.2%,年均增长12.96%和13.81%,分别比补贴政策实施前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和调查,从总体上看,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比较完善,操作基本规范,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补贴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补贴资金规模偏小。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时间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基础薄弱,其他如畜牧业、果业、设施农业及特色产业等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补贴资金需求仍然有较大缺口,投入总额度仍显不足。
2、单台补贴标准偏低。国家规定农机具补贴标准不得超过30%。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以上,加之贫困面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安排省级专项,提高单机补贴标准,特别是一些新型特需的机械推广普及慢。与其他财政状况较好的省份相比,显得补贴标准偏低,制约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购买力。
3、工作经费难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对象是农民和涉农专业合作组织,政策宣传、机具演示及展示、业务受理及审核、监督检查及售后服务等大量的工作需经费支撑。在政策落实中,虽农、财两部强调实施县财政要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但多数县份由于财政困难,补贴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影响了农机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一些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农机具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后,农机管理部门由于经费不足,督办和服务都做不到位。
4、新型主导产业装备水平低。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9%,但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例达到45%以上,按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划分,我省农机化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新的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关键环节农机装备水平低,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和部分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
5、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由于我省南北中三大区域自然地理、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机化发展极不平衡。统计测算,2008年我省关中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3.22%,陕北为22.1%,陕南仅为9.18%。同时,我省茶叶、药材、渔业及其他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种类少,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三、装备需求分析
《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测算,要满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15年和2020年,陕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60%和70%,在现有水平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据调查,如考虑农机具报废更新因素,到2010-2015年,需重点补贴发展各类机械73.9万台,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1亿元,年均需补贴资金6.42亿元。
(一)粮食生产
2008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4852万亩,粮食总产230亿斤。省政府决定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要求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力争2012年粮食单产提高到270公斤,总产达到1300万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小麦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9%、83%和78%。到2015年,小麦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机械化水平要达到90%,考虑到农机具报废更新,应补贴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0.8万台,大中型拖拉机3万台,按照现行补贴标准,需分别投入补贴资金1.6亿元、4.5亿元。
2008年,玉米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3%、57%和5%。到2015年,玉米面积达到1900万亩,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考虑到农机具报废更新,应补贴购置玉米联合收割机1.3万台、玉米播种机1万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5万台,分别需补贴资金3.6亿元、0.15亿元、0.38亿元。
2008年,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0%、5%和30.3%。到2015年,水稻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0%,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应补贴购置水稻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和半喂入履带式)0.21万台、插秧机0.35万台、水田耕整机0.3万台,分别需投入补贴资金0.67亿元、0.63亿元、0.045亿元。
2008年,马铃薯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16.7%、2%和4%。到2015年,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要达到55%,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地膜马铃薯300万亩,应补贴购置马铃薯种植机0.8万台、收获机0.8万台、覆膜机0.8万台,分别需投入补贴资金0.24亿元、0.48亿元、0.12亿元。
到2015年,共需重点补贴各类机械10.86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12.415亿元。
(二)果业
2008年,全省水果面积1426万亩,总产1067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118.3万亩,总产745.5万吨。根据省政府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到2012年,全省果业面积达1850万亩,果业各主要环节机械化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全省拥有果园耕整机、植保机械、中耕除草机近3.8万台。渭北、陕北果园耕作面积达到333万亩,果园耕作机械化水平为25.09,主要生产环节的果树修剪、套袋、分选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到2015年,果园耕作、植保机械化、修剪水平要达到50、75%和50%,需重点补贴装备小型拖拉机3.68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92亿元;微耕机1.5万台(套),需投入补贴资金0.23亿元;割灌机0.3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01亿元;机动喷雾(粉)机1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1亿元;杀虫灯0.32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05亿元;果树修剪机1.8万台(把),需投入补贴资金0.18亿元;简易保鲜储藏设备0.1万套,需投入补贴资金0.15亿元。共需补贴各类机械设备8.7万台(套),需投入补贴资金1.64亿元。
(三)设施蔬菜
2008年,全省蔬菜面积578万亩,产量1067万吨,产值201亿元。其中,日光温室和大棚等固定设施面积40多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7以上。根据省政府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到2012年全省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80亿元总目标,农机装备需求巨大。
全省拥有卷帘机3355台,仅满足0.24万亩大棚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1,其它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机械设备更少。到2015年,设施蔬菜耕整、植保、卷帘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50%、80%和50%。需重点补贴微型耕作机1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23亿元;田园管理机0.5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08亿元;卷帘机25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5亿元;太阳能杀虫灯10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1亿元。共需补贴各类机械设备36.5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6.31亿元。
(四)畜牧业
2008年,大牲畜存栏210.64万头,其中牛存栏182.05万头(奶牛53.38万头);生猪存栏998.96万头,羊存栏756.61万只。肉类总产量111.52万吨,奶类总产量197.65万吨。根据省政府《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规划(2008—2012年)》,要实现畜牧业产值要增长1倍,畜牧业纯收入要增长1.2倍,畜牧业为农民提供的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4倍目标,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2008年,我省畜牧机械拥有量为22.61万台;其中,拥有饲草料加工机械21.91万台,畜牧饲养机械3494台,挤奶机3258台,储奶罐583个。饲草加工仅能满足40%,挤奶机械化程度为30.43%。到2015年,饲草(料)加工、挤奶、饲喂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75%、65%和45%。
需重点补贴装备1000个存栏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小区,补贴青饲料收获机0.12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48亿元;挤奶机0.35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1.75亿元;储运奶罐0.2万个,需投入补贴资金0.4亿元;储运奶罐0.2万个,需投入补贴资金0.4亿元;共需补贴各类机械设备0.67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2.63亿元。
在关中装备扶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秦川牛育肥场和出栏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需补贴揉丝机8.6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86亿元;铡草机2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0.6亿元;共需补贴各类机械10.6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1.46亿元。
补贴装备扶持5000个年存栏1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需补贴饲料粉碎机(搅拌)、饲料制粒机、自动饲喂机(供料、供水)、通风机、水帘共计0.5万套,需投入补贴资金3亿元。
畜牧业共需重点补贴各类机械设备11.77万台(套),需投入补贴资金7.09亿元。
(五)茶业、渔业和其它特色产业
1、茶业
2008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3.6万亩,总产量1.6万吨。制约茶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茶园基础设施水平差,产量低,先进技术推广滞后等。根据省政府《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到2012年,使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24亿元目标,茶业机械化发展空间较大。
2008年底,我省拥有茶叶修剪机械706台、采茶机械173台、茶叶加工机械6841台。全年完成机械修剪面积14.12万亩、机械采茶面积3.4万亩,完成机械加工茶叶量0.7万吨。修剪、采茶、加工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14%、3%和44%。到2015年,茶业修剪、采茶、加工机械化水平分别要达到50%、50%和70%。
需补贴耕作机1000台,茶树修剪机670台,采茶机650台,茶叶加工机械(炒干、杀青、揉捻、辉干、理条、烘焙)共7600台,共补贴机械设备9920台(套),需投入补贴资金0.3亿元。
2、渔业
200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近60万亩,水产品产量8万多吨。根据省政府《水产养殖发展规划(2008—2012年)》,到2012年,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6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0.4万吨目标。渔业机型急需更新换代,提高性能,扩充总量。
拥有渔业机械1万台,其中增氧机0.27万台,投饵机0.12万台,抽排水泵0.4万台,增氧泵0.16万台,其它0.04万台(组)。到2015年,需补贴增氧机13000台,投饵机9000台,小型挖掘机1800台,共补贴机械设备2.38万台,需投入补贴资金1.35亿元。
3、其它特色产业
我省小杂粮、花椒、中药材和蚕桑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省政府《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和《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进一步明确了中药产业和蚕桑产业发展目标。
目前,小杂粮、花椒、蚕桑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机械化处于研发、引进、试验阶段,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发展桑果采摘、运输、加工机械化;花椒采摘、烘干;中药材种植、收获机械化等。据初步测算,到2015年,共需补贴补贴桑树修剪机,割灌机,微耕机,小型拖拉机,其它采摘、收获机械等2.7万台,约需投入补贴资金3亿元。
四、措施与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落实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县的作用,把责任落实到人,把任务明确到基层。重点抓好方案制定、机具选型、政策宣传、购机审核登记、公示等关键环节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补贴政策配套制度。在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原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完善、扩充内涵。将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变为实行公开招标制;改变事前受益对象公示制为事后结果公告、公示制;同时,根据加强监管,堵塞漏洞的需要,增加供货企业准入制、补贴产品验货制、政策落实专人制、验收制、责任追究制5项制度。
3、建立多元化农机补贴模式。在保持现有农机补贴渠道不变的基础上,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重点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超市,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增加超市数量,扩大覆盖面,把超市建成集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控制与监管、补贴产品的展示与销售、宣传与技能培训、质量监督与节能维修、牌证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市场。
4、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增加机具种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我省年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需安排6亿元左右,补贴标准由现行的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可调整为补贴标准总体控制在机具价格的30%,按补贴机具、补贴区域、补贴对象进行差别补贴,补贴额**大应提高到50%。特别是对新的主导产业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新型机械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普及推广步伐。补贴机具种类应覆盖农村和农业各个产业所需机械和设备。
5、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在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规定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个禁止”、“五项制度”和“八个不得”要求的同时,针对我省工作中存在的个别问题,须从制度创新入手,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防止坑农伤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程序要参照农机购置补贴超市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办公,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阳光操作。加强监督检查,严守纪律,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决不姑息。继续做好购机补贴网络信息化管理,全面实行购机申请、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6、落实建立缺陷农机具召回和农机具更新报废制度。对农机作业中存在缺陷的农业机械,经相关职能部门鉴定后,通知生产企业统一召回,无偿进行修理或更换。尽快建立农机具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动力机械,如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机械要实行报废更新补贴,尽快报废高新,实现节能降耗,稳步发展。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