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普惠制尚需时日
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至今,无论从补贴机具的范围、种类还是补贴区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6年来推动了全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6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发展
2004年中央财政首次启动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当年补贴品种为拖拉机、深松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6类,补贴区域只有16个省(区、市)66个粮食大县和部分中央直属垦区,补贴金额7000万元。2005年补贴品种为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和粮食干燥机械等6大类18个品种,补贴区域增加到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500个县(场),补贴金额3亿元。
2006年,补贴实施地域范围比2005年扩大1倍多,补贴区域覆盖到全国1126个县(场),补贴金额6亿元。
2007年,补贴品种增至7大类24个品类,在全国2/3以上农业县实施,同时将国务院确定的血吸虫疫病区县全部纳入补贴实施范围,补贴金额达20亿元。
从2008年开始,无论是补贴的金额、种类、单台补贴比例,还是实施范围都有更进一步提高。2008年补贴金额40亿元,补贴机具进一步扩大到9大类18小类50个品种,单台补贴比例提高到30%,实施区域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其中,100马力以上大拖和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补贴限额提高到8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补贴限额提高到20万元。
2009年,补贴金额扩大到130亿元,除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外又将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纳入补贴范围,补贴种类更达到12大类38小类128个品目,同时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补贴限额再次提高到12万元。
从2010年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看,考虑到小麦收获机更新换代因素,又将喂入量大于2公斤的全喂入自走轮式收割机重新列入补贴范围,同时将皮带传动小四轮从补贴名单中删除,而将20~25马力直连拖拉机、挤奶机、储奶罐、冷藏罐等列入补贴选型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农业机械产业进行调整的政策取向。
从产品大类看,目前还没有进入补贴目录的只有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包括风力设备、水利设备、太阳能设备、生物质能设备)和农用搬运机械(包括运输机械、装卸机械、农用航空器)这两大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按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补贴原则要求,有的技术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是国家财力所限,根据轻重缓急原则,有限的补贴资金必须优先安排在**急需和**应当给予扶植的品类上。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装备整体技术上的日臻成熟,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在今后两、三年也会有希望纳入补贴范围。农用搬运机械需要在技术性能提升方面作进一步努力,尤其是在节能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农机补贴“普惠制”还须等待时日
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6年来的历程来看,补贴机具从**初的6大类十几个品种,实施范围从部分省、区、县,发展到现在的12大类180个品目(占到农业机械总品目的65.2%),补贴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受益农户也逐年同步攀升,2009年已超过300万户,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农机具购置补贴“普惠制”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近。基于种种原因,广大农民人人享受农机补贴“阳光普照”的这一天还须等待时日。
一是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薄弱的产业。虽然补贴资金连年大幅增长,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欠账太多,一时间还不能绝对满足所有农民对现代农业机械的强烈需求。2009年,尽管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总额高达130亿元,但全国许多地方补贴资金下达半个月就已用完,农民对补贴资金需求之强烈可见一斑。因此,现阶段补贴资金仍将是向关键环节和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倾斜,如推动实施机械深松整地、秸秆粉碎还田、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化收获等等。据统计,2009年末,我国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使用补贴资金分别占到总补贴资金的45.27%、23.39%、12.65%、5.7%,这也恰恰反映了上述农业作业环节需要政府给予进一步继续扶植的客观现实。
二是虽然2009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提高到48.8%,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其机械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客观地讲,这个水平也只相当于日本、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按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补贴原则,目前我们相当多的农机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可靠性、节能环保等方面还不尽人意。因此,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部分先进企业、相对成熟产品,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来说,既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需要,也是鼓励先进与淘汰落后的需要。
三是当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仍然处在发展时期,整体水平不高,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技术、研发、产业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行业标准化、业界自律、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通过产品选型申报核批程序,客观上起到了审核把关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作用。在行业标准化、市场准入制尚待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过早地推行“普惠制”也不利于国内农机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是从总体而言,要实行“普惠制”目前我们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还有距离。即使按单台30%的补贴比例计算,要保持2700亿元的农机产业规模,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需拿出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这在当前的国家财政状况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终的归宿仍将是“普惠制”
纵观全球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补贴和扶植的重点。
日本从1965年开始,组织实施了长达40年的四期土地改良长期计划,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到1992年,其规格化水田达到193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70%。美国作为**大的发达国家,政府每年对农民的补贴总额约为400亿美元,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就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
从我国从近年来的工农业发展过程看,农机补贴对国内农机工业产值贡献越来越大。按照专家测算的补贴拉动比例1:5.35匡算,2004至2009年来,农机具购置补贴对我国农机工业产值每年的贡献率分别为0.5%、1.8%、2.9%、8.4%、13.2%、35.9%。由此可见,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是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的一项战略举措,而且也同样成为推进国内农机工业发展和加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之一。
同时,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国内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4亿吨以上。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在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方面,我们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农作物单产在世界排序25名,其中,玉米36名,大豆37名,油菜25名,稻谷16名;全国谷物总产量占世界的19%,而氮肥消费却占到世界的30%。国内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41%,而所创造的GDP却只有全国的11%。农业生产经济规模小,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低,缺乏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改变这一状况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的战略目标,**根本的道路是农业机械化。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这就要求在未来的10~15年里,每年保持2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15年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持续增大,以“普惠制”为标志的农机购置补贴后时代必将来临。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