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农机产业形势 “大国崛起”初现端倪
今年以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宏观形势依旧低迷。有资料显示,目前,船舶、港口机械、重机、机床等细分行业的景气程度依然不高,行业需求整体低迷,产能过剩状况也尚未完全好转。不过,由于利好政策的持续以及国内农机化进程的加快,农机板块延续了近两年的强势表现,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中可谓独树一帜——全行业的产销量均已近2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今年的农机工业总产值也已经踏过3000亿元大关,一个新兴农机产业“大国”的雏形已然显露无遗。
行业整体情况飘红玉米机迎来“红利期”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11月份,我国农机工业的总产值和总销售额分别达到了2832.59亿元和2788.92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9.61%和19.69%。这意味着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几乎以接近20%的增长率领跑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我国农机工业的总产值今年再上一个台阶,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并一举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第**农机制造大国。
鉴于我国农机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还具备较高的提升空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农机工业持续飘红的总体势头不会有太大改变。而随着农机工业总量的提升和市场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全球农机工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细分市场来看,拖拉机和收获机械依旧是我国农机工业的两块“大部头”。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拖拉机年产量将超过200万台,收获机械年产量将突破100万台。在这两大农机产品的制造数量上,我国已经远超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
今年,国内市场上增幅**大的依旧是玉米收获机。经过几年的市场打磨,玉米收获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因而在近两年迎来了市场“红利期”,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销量上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拖拉机产品需求企稳、传统谷物收获机械市场趋于饱和的前提下,撑起了国内农机市场的一片天空。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玉米收获机总产量同比上涨113.79%,实现了翻番。其他细分市场的表现则相对稳定,小麦机销售有所回落,水稻机械依旧保持增长势头,拖拉机领域中小拖进入行业整合期,大拖产品则相对稳定上升。
行业整合度提升新产品层出不穷
我国离真正的农机“大国”还有多远?近几年来,这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从产销量上来讲,我国已毫无疑问地跻身农机大国之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迈入了农机强国的队伍。本土的农机“大腕”们,在产业、产品结构和核心关键技术上依然和欧美国家存在较大距离,尚不具备和欧美“列强”“掰手腕”的实力。
谨防跌入“巴西困局”。这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时常提起的一句话。但从目前来看,我们依旧尚未摆脱这种可能到来的危局,中国农机产业依旧任重而道远。
不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机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迹象。其中之一就是不少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研发的能力,推出了一些“拿得出手”的新产品,行业创新不再一味“模仿”和“扎堆”,而是初步呈现出了一定的“个性”色彩。
农机行业的“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拖在经过国机集团整合后,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范围,在新品研发上也持续取得进步,今年,其以LZ2404为代表的动力换挡系列拖拉机宣布开始量产上市,这标志着一拖在承担行业重任、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内另一家巨头福田雷沃重工则选择了智能化这个突破口。今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雷沃展示了其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拖拉机,雷沃的玉米机产品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一举实现了6000台的销量,成为该领域内的一匹“黑马”。
山东常林发布了与赛迈道依茨集团合作后的系列成果——赛迈道依茨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并推出了自主品牌“沭河”稻麦收割兼打捆机械,在相关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新贵”奇瑞重工则进行了旗下新品牌“耕王”拖拉机的发布,产品线进一步完善。此外,北京丰茂植保公司、哈尔滨沃尔科技公司也都在植保机械、种植机械等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就连国际巨头爱科和凯斯纽荷兰也将其畅销欧美的拖拉机和收获机械产品带到了中国市场上。
农机企业们从此不再“千人一面”,而是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个性化方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势头。而随着大企业的做大做强,行业的整合程度也随之提升,这点从今年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情况上可见一斑,各大企业从参展面积、展品种类和数量上相比往届均有大幅提升。行业整合度提高,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企业能够拿出更多资金投入研发、生产、渠道和品牌建设,亦是中国农机工业实现“大国崛起”的一个良好的讯号。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