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开田 农机驶来
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在各地的落实,农机的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各地推广开来。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方式等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农机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记者近日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小组在山西进行了调研。
种田省时省力
从晋南的运城市、临汾市到晋中市、太原市,所到农村都有一个共同变化,骡马牛等农田牲口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马力的农用机械,甚至不乏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
“现在种地可不比以前了,农民在地里待的时间不超过十天,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山西闻喜县保安村村主任盖福社自豪地说。这个时节,三晋大地,麦田青青,长势喜人。这些麦子基本上都是机械播种,等到收获时节,老百姓一个电话,收割机就开到地里,农民种地出钱不出力,拿着口袋到地头接粮食。再加点钱,粮食还能直接送到家里。
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机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机作业的效益逐步显现。山西闻喜县裴社乡宋家庄村村民谢铁针告诉记者:“以前有些农民还不认可农机作业,认为自己能干得了,白花那个钱干吗。这些年农机发展很快,到2000年,乡里已经有一半的农民用上农机作业,现在只要是农机车能到的地方,已经100%实现了农机作业。农民已经转变了思想,认可了这种种地方式。”
谢铁针已经60多岁了,一个人种了22亩地,如果没有农机服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这些机器,种地省时又省力。就拿收麦子来说,村里2800亩地,四五百人种,人工收割每家每户都要出劳动力,40天才能收完,现在3台收割机15个人一个星期麦子到家。”谢铁针说。
在走访了晋中到晋南的十几个村庄后,记者发现像谢铁针这样的老年人种地已经是普遍现象。现在农村40岁以下的基本都是在外打工,在家种地人群年龄在40岁到70岁不等。保安村193户1086个人,劳动力340多个,在村里种地的只有100多个,就这100多人也是一边打工一边种地。
农机解决了这些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选择打工增收的同时,也能保障粮食生产,防止土地撂荒。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也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成本高市场饱和
山西省闻喜县后宫乡上院村宁风风是62岁的老农机手,他说,自从有农机补贴后,带来了农机数量10倍的增长,农机品牌也从两三种增加到二三十种。
“很多人觉得搞农机赚钱,不管有钱没钱先搞一台,村里有一半农机手都是贷款买的机器。”老宁说。
老宁算了一笔账,一台玉米收割机除去补贴按贷款10万元算,作业时一亩地80元,油钱能占一半,刨去人工工资、检修费等赚不了多少钱,一年如果赚3万,干5年才能连本带利收回来。“80%的人都干不久,干一两年就把机器卖了。”老宁说。
这些年油钱也涨、人工也涨,农机行业出现了恶性竞争,如果一亩地作业正常80元市场价,为了竞争揽活50元就干,结果为了降低成本本该深松15公分的只松到10公分,直接影响了庄稼生长。
此外,缺乏专业的保养农机知识,库棚建设不够,缩短了农机具的使用年限。许多农机手将十几万元的农机露天存放,日晒雨淋,机身侵蚀严重。有农机手说,并不是不想建库棚,一是费用高,像样点的要一万多元,再者找不到场地建,地不好批。农机给农民带来了便利,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入合作社成趋势
山西省洪洞县瑞祥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现在已经有60多名农机手,去年的总作业量达到7万亩,而且实施跨区作业。“还有很多农机手想加入合作社,但是鉴于合作社维修、运营能力有限,没有吸收那么多人。”合作社负责人王玉平介绍。
为什么农机手想要加入合作社?王玉平说,合作社至少有三个优势:一是可以多揽活。个人作业的面积有限,合作社农机手多、机器也多,可以承担的作业量大,很多农民也想把活交给合作社做。二是可以减少开支。个人作业需要配司机、会计、服务车、维修人员等,而合作社几台农机一起作业,可以共用这些服务资源,大大降低了成本。三是提高作业效率。个人承包的地比较分散,车辆在路上空驶时间增加,效率降低,而合作社可以统筹调配车辆,集中起来干,提高了作业效率。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说,目前我国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表现在全国5200万农机作业服务人员中,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农机合作社)的人员才150万人左右。机具利用率、经营效益、作业质量与合作社相比差距较大,未来农机社会化服务要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强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