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利润不大风险不小 亟待地头餐桌“一线通”
朱新法
2013年05月10日
见到溧阳市社渚镇种粮大户汤芳伢时,他正在建筑工地上忙着。“在建的是粮食加工厂,投资600多万元呢。”他说,以前,他和稻米合作社的其他社员只搞种植,把粮食卖给经纪人或粮站,“几年下来,我就想,为啥不能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呢?”他说,如今,合作社不仅建稻米加工厂,还参股了一家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市场才建好,我们就尝到甜头了。合作社种的有机水稻,以前每担稻子只卖180元,现在卖到300元。今后自己加工好再销售,赚得就更多。”
对于参与销售这一点,社渚镇另一位农民官德保深有同感。官德保是溧阳市青虾养殖协会负责人,他牵头的合作社有1000多名社员。“以前,我们只懂得怎么养虾,卖给商贩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有一次我去了一趟常州凌家塘市场,一看那里的青虾每斤卖到50元,而我们在地头卖出的价格只有35元!”官德保从此下了决心:一定要进入销售领域。随后,他和社员们在凌家塘租赁了100多平方米的铺面,“高峰时每天批发额达100多万元呢。”他说,初战告捷后,合作社又在南京、苏州、绍兴等城市设立了铺面,都能卖出好价钱。
“合作社进入流通领域的**大好处,是能够有效化解市场风险。”高淳县青松水产合作社负责人邢青松告诉记者,“进入销售领域后我们发现,田间地头的价格波动**大,吃亏的往往是农民;而真正到了市场末端,价格变化并不是很大。就像蔬菜、猪肉那样,生猪价格上蹿下跳,蔬菜价格变化更大,可是在农贸市场卖的价格,消费者几乎感觉不到有多少变化。所以我觉得,进入流通领域,从地头到餐桌一条线串通,合作社的利润才能**大化,风险才能**小化。”
点击继续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