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官网app
logo

中国农机院:朝“百亿”挺进

朱礼好 2013年10月25日

“如果说粮食安全是一场战争,那战场就在农村,武器就是农机”。在**近一次行业高端论坛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以贴切的比喻,在当天的会议现场引起一阵骚动。

李树君说话思路清晰,干脆有力,颇具气场。这是跟给接触他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过多年来,李树君在国内外农机圈,更广为人知的是其学者的身份;而今后几年,恐怕要更多地以“学者型企业家”的身份得到外界的认可了――后者主体词是“企业家”而非“学者”,李树君要与他领导的中国农机院一起完成角色转型的重任。

三年“再造”

如果不是亲耳听说,你很难想到,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的牵引车竟出自于农机行业的一家企业――中国农机院。此外,歼10飞机,苏30飞机、导弹飞机以及预警机等10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系列飞机载荷谱飞行实测及结构部件寿命可靠性评定,都是在中国农机院完成的。向别人介绍这些时,李树君显得颇为自豪。

要领导一家拥有近50家子公司和单位、9000名员工和57年历史的企业并非易事,特别是这家企业还打上了浓厚的研发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底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作为这家科研型企业的掌门人,李树君不仅要承受市场的压力,更要接受内外部的审视与打量。

2011年是李树君很有成就感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农机院产值迈过40亿元的大关――达到了40.5亿元,比头一年翻了一番还多。2009年,从前任院长、现任国机集团副董事长陈志手里接棒后,在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李树君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农机院”的“恢弘目标”。彼时,农机院的产值仅为18亿元。而在刚过去的2012年,农机院产值继续上升到近45(44.06)亿元。此外,2011年中国农机院总资产接近60亿元,同比增长56.81%,3年增长了160%。其中,装备制造业务占中国农机院营业总收入的85%。

当然,规模体量仅是李树君关注的一个方面。在李树君看来,对今天的农机院利润与规模两个都需要。光有规模,没有利润,企业的发展将变得不可持续。上任伊始,李树君就定下了这个科研型企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是新建扩张产能,另一方面是保持利润,均衡发展。李树君很欣幸近年来农机院做到了这一点。“三年计划”末的2011年农机院就实现利润总额突破2.5亿元的骄人战绩,与3年前增长了86%。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李树君及其管理团队又提出了农机院在“十二五”末实现产值达到100亿元的宏伟目标。很显然,做农机必须要做大,背后推动的力量就是规模经济效益。从全球市场来看,农机属于一个规模利润产业,是一个市场高度集中的规模效益行业。目前国内市场上,无论收获机还是拖拉机,前几大龙头企业已经占据相当高的市场份额,而市场集中度还在不断提升。“未来三到五年,全国的市场会被瓜分的差不多,中小企业基本被整合殆尽。农机院要抓住**后的机会,把产能和市场做大。”

不过,李树君也明白,农机行业是一个周期性明显的行业。进入自己领导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要跳出周期,跳出过去成功的依赖,走新的路,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产业布局

作为农机院的大当家,李树君可谓兼“董事长”和“首席职行官”角色于一身,既要管现在,更要“管未来”;既要运筹帷幄,又要带团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亟需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角色的切换。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农机院来说,现阶段首当其冲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体系,在“一个农机院”品牌战略下将各公司统一到一个体系内,因为只有在一个体系下,资源的运用才会更加集中、高效,才能做到统一的高标准,为“中国农机院”这块金色招牌增色。

同时,子公司或下设机构部门众多,重要的是在农机院这个体系内产生协同效应,产生1+1的效果。因此,农机院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体系重构,也就是“回归一个体系”,经过流程再造,无论是质保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还是采购部门,都要按照一个体系,一个标准去打造产品,并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李树君已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他的主导下,农机院已完成了覆盖全国的5大产业园12个生产制造基地的布局,形成了2大主导业务和5大衍生特色业务,形成了以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包装工程为主导,以畜牧业装备、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军工与特种装备、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以及信息传媒为特色的业务构架,构建形成了贯穿东南西北中的产业格局,具有覆盖全国、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经销商网络。

作为国内科研实力**强的企业,在外界的眼里,农机院的产品应该是品牌**高端和**具附加值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在的农机院还远没达到这个目标。以中国农机院的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装备来说,目前行业80%以上的在用产品技术均源于中国农机院,而中国农机院在行业技术服务的比例,也占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18.3%。不过,李树君正有计划:“农机院**终要转变成真正的现代化‘三高’制造企业,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端制造。在高端产能投放方面我们仍然以中机南方、洛阳中收以及涞水基地为重点,将投入高端设备,提升高端制造能力。通过建立产业基地,来释放我们的技术和产能。”

2011年以来,在国机集团的助力下,李树君加大了农机院内部整合、优化重组的力度。以收获机械板块为例,洛阳中收、新疆中收、中机南方及中机北方等企业重组后业务出现重叠交叉,李树君通过把农装规模化制造的产品进行梳理,然后根据原来制造基地的基础,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在具体产品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上,大型小麦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的主制造基地设在洛阳中收;中机南方将打造水稻全程和油菜生产机械化产业基地;新疆以采棉机以及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加上局部的特色小麦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为方向。同时,新疆生产的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还与洛阳中收形成以组装为核心的协同制造;中机北方的重点放在履带式半喂入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方面;洛阳中收的玉米收获机也可以在中机北方组装;中机美诺主要制造马铃薯收获机和青贮收获机。

目前,农机院在产业布局上,在华东地区建立了以湖州、株洲为中心的水田农业机械产业基地,西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东北地区以长春为中心的规模化农业机械产业基地和农机物流科技园,西北地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畜牧业机械产业基地、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中北亚的农业装备产业基地,中部地区以河北固安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与包装机械产业基地、以河北涞水和固安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机械产业基地、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收获机械规模化产业基地以及以北京顺义和通州为中心的军工与特种装备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以试验、示范为主的海拉尔草原畜牧机械制造与试验基地和北京小王庄农业装备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所有下属企业和生产基地,**终通过网络化的模式联成一体,这既是中国农机院的整体布局,也是我们高端产品的专业化制造厂,这些专业化制造厂之间能够形成销售、制造、培训和维修的协同作业。”李树君说。

博弈与挑战

农机院显著标签之一是国内农机行业的科研航母,但却给人感觉实力模糊,不够聚焦。三年再造一个农机院的实现,超过44亿元的产值,农机院仍与外界的期盼有一定的距离。摆在农机院和李树君面前的挑战是,如何将农机院的这种科研优势**大地市场化与商品化。

如前文所述,农机院科研实力雄厚,但企业的科研能力并不等于市场竞争能力,这背后是一种市场资源的整合和再配置能力。农机院除了收购与扩张之外,未来其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集团(院层面)治理、人才素质的提高都将成为考验农机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处理好集团的整体一致性与每个子公司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积极性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颇费思量的命题。

此外,从当前农机行业发展的格局看,目前在农业装备主导产品领域,农机院的产品优势主要集中在收获机械方面,旗下集中了洛阳中收、新疆中收、中机南方等。此外还有马铃薯收割机领域的领先企业中机美诺。近年来,雷沃重工在小麦收割机领域的优势在短期内恐怕还无人撼动,而水稻机领域的优势企业有沃得、雷沃、星光和快速崛起的奇瑞重工。因此,农机院需要巩固自己的优势战场,加大渠道和品牌资源的整合,同时在玉米收获机领域快速发力。

引领行业发展亦为农机院的重要使命。对于涉足众多的农机院旗下产业来说,哪一块做强了,都能做成数十亿的行业大佬。有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对于李树君和农机院来说,重要的挑战是如何集中现有的资源,把某一两个领域先行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后并由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农机院现在的定位是科研型大型企业,科研型企业仍是企业。有人认为,农机院不缺资源,缺的是市场化的理念与人才。有了拓展市场的战略,还需要具体的制度支持,提高队伍的主动性,而国企的身份和多重用人机制,掣肘了农机院的发展。李树君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明确提到要加大人才引入的力度。过去的一年,一些下属企业负责人的收入甚至要超出他很多。

眼下,作为国机集团的一分子,农机院拥有很多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譬如国机的影响力、国机在融资方面的便利。但是正如硬币有正反面,在国机体系内还有个农机龙头企业、以做拖拉机见长的中国一拖。鉴于国机集团对下属企业专业化的定位,农机院无法生产农机的龙头产品――拖拉机。

近年来,为客户提供全套农业装备解决方案成为时髦的口号,而农机院也许真正是眼下国内**有实力承担此目标的企业。农机院不仅有农机专家,还有不少农业和农艺专家。早在2011年,笔者就曾玉米转化为乙醇的问题采访过农机院的农业专家。伟大的国际主义者阳早寒春夫妇,就曾在农机院下属的小王庄研究奶牛养殖二十余年。目前,农机院产品范围之广、产业涉猎之深、涵盖之全,为国内罕见。但是,囿于历史的原因,农机院旗下没有拖拉机产业和产品,而且拖拉机是**能产生规模效益的农机产品,一拖光拖拉机每年就能达到四五十亿人民币甚至更多的销售额――超过农机院全年的产值。如果要真正做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者,李树君还需在这方面打开缺口。这破题的关键一招也许就只剩下并购这一条路。但由于上级国机集团的定位,李树君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恪守着经营的边界。尽管曾有一次很好的机会――收购陷入困顿的老字号拖拉机企业长春拖拉机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实力派企业进入国内农机行业,对手变得越来越强悍,农机院面临的竞争形势也将更加艰险。李树君百亿农机航母的目标能否实现,期待时间这个**伟大的巫师给出答案,而行业和他的上级也需给他充分的耐心和支持。

(文/《农机质量与监督》执行主编朱礼好)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