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视角看 “一号文件”落地
——连续12年聚焦“三农”,农业步入新常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7个、新世纪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南通农机如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原声】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解读】这是一号文件32条中的首条,如何做到?我市启海地区充分发挥“全托管”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大力推进“旱改水”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海门市10个“全托管”服务主体,将旱粮改种水稻,面积达3982亩,平均单产500公斤以上,实现建国以来我市旱作地区“屡败屡改”之后重大突破。今年该地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取得“被动员”到“我要种”的根本转变。文件指出:“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这对南通农机生产及流通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文件还指出: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等,给南通水利机械、新型航空植保机械带来发展新契机。
【原声】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解读】文件要求“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给南通发展粮食烘干机械送来春风。2014年,全市有30家烘干中心通过验收,全市“全托管”服务主体拥有烘干机达180台,日烘干谷物能力达2160吨,辐射面积达18万亩。2014年,建设的烘干中心,烘干机房建设、机房地面硬化、烘干机械运转、消防器材配备全部到位。每个建设主体,均实施了粮食生产“全托管”,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并与周边种粮大户签订烘干合同,明确仅收取成本费,烘干总面积达2000亩以上。每个中心配备4台12吨日烘能力的烘干机械。
【原声】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领域
【解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令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希望。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38家,14家农机合作社享受省级项目资金近150万元。农机规模作业经营主体总数4165个,成员36821人。今年将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精心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进一步加大机库、维修中心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等方面,文件要求积极推广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这给中办国办发文向全国推广的南通“全托管”再添助力。所谓“全托管”,是由专业化服务组织为无力种地、无暇种地农民,提供从种到收乃至销售等贯穿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服务。“全托管”去年实现了农业乡镇全覆盖,服务主体569个,服务耕地30.45万亩,服务农户7.11万户,规模化生产使6000多亩田埂废塘变成良田。全年增产粮食3.6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48亿元。
【原声】继续实施直接补贴等政策
【解读】俗称农机、良种等“四补贴”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去年全市实施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16.549万元,较上年增长26%,实现了“十一连增”。2015年,我市实施省、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目标是8000万元以上。
【原声】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解读】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好、宣传好、落实好、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一系列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制轨道上又好又快推进农机化。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