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大“失衡”点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政府在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做出了巨大努力。自2004年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500亿级别;我国农业机械化平均水平超过61%,水平增幅超过法律实施之前35年的总和;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然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多重失衡并存,笔者盘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到底哪里出了事!
资料图
一、畜牧业机械化与种植业机械化失衡。我国历来以农耕文化为主,种植业是千百年来发展的主线,相对来说,畜牧业发展并不受到重视。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也越来越被看重,乳制品等成为人民生活的日常必备。但我国近几年在农机补贴上,235亿级的资金畜牧机械只占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地域失衡。以地形平坦的新疆、东三省、华北平原地区为代表,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然超过85%,步入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但就全国来讲,仍然有4个省份的农机化水平不足40%,其中贵州**为落后,不足20%。在全国平均61%的数字背后,是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尴尬。
三、种植过程失衡。种收是农业的两大难点,但也是因为如此,我国农业在种植和收获方面的机械化率明显较高,而相对的,在植保、粮食烘干等方面就不尽如人意了。很多地方的植保仍然以人工施肥、打药为主,不仅损害农民身体,而且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在粮食烘干上表现更差,每年因粮食霉变产生的损失,达粮食总产量的2%还多。
资料图
四、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这一点不用多说,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让很多资金冲进农机行业,但真正具有创新力的不多,导致低端化、同质化严重,而大型的高端农机却严重不足。以大型的采棉机为例,主要依赖于进口。
五、农机具种类发展失衡。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小麦、稻麦为主的主粮作物已经基本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然而,大豆、油菜、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率明显比较低,而且很多机具国内还是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机具的种类在3500种,而国际市场在7000种上下。
六、动力机械与农机配件发展失衡。在近几年来,我国动力机械,尤其是拖拉机发展迅速,无论从马力段的提升,还是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都有很大提升,然而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机具却发展缓慢。大面积的精量化播种、施肥机具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还很有限,而且产品的技术水平远不及国外。
当然,造成这些失衡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无论怎么讲,有失衡就是有欠缺,有欠缺就是有市场。目前,国家主导高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虽说农机行业正赶上政策红利期,但政策无法面面俱到,企业发展更需要敏锐的眼光,如果你不是科技巨擘,不是研发巨头,那么一些小的市场空白点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六大失衡点是笔者粗略观察行业发展态势后得出的,有些正在被填补,比如说粮食烘干机械在近两年发展非常迅速,也成为行业热点之一,但市场广阔,定然有很多无法被大众观察到的空白点,企业发展应该切实去了解市场需求,深入一线,同时提升创新能力,一步步积累技术,如此方能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