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想当“跷脚老板”
游仙区成立农机“超市”,为种粮提供一条龙服务——
6月2日,在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莲池寺村二组,种粮大户杨伟正开着大型旋耕机在田里耕地,为马上开始的插秧作准备。这块地并非杨伟承包的,而是由绵阳市“一站式”服务中心调度。“今年,我种完自家的500余亩水稻后,中心又给我分配了200多亩田。”杨伟说。
今年初,游仙区农业局先后融资600余万元,成立了绵阳市**家农机“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了农资销售、农机推广、培训、维修、检测、报废更新拆解等一条龙服务。中心还为农机手提供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农户的小麦和油菜收割成本从之前1800多元/公顷下降到1200元/公顷。而农机手因为集中连片收割,收入也增加了一大截。
农机服务信息不对称
每年到了收割季节,游仙区魏城镇的场镇就会为上百台跨区联合收割机“占领”,不仅影响镇容镇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收割机手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要联系活儿,我们只有在街上等农户来。”来自重庆永川的收割机手吴长平无奈地说。
由于收割市场不规范,收割机手挑肥拣瘦和哄抬价格的事情时有发生。游仙区此前也成立了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技术和管理没跟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偏低,不少农机闲置,难以实现真正的订单作业。
而另一方面,种粮大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刘宏伟是游仙区魏城镇的种粮大户,他种了100多公顷地,收割旺季时,需要至少10台联合收割机。“如果自购所有农机,需要近200万元,另外还要农机手工资、油费、修理费、折旧费等,成本太高。”但联系农机、讨价还价,也让刘宏伟觉得“费时又费力”。
农户在找农机手,农机手在找农户,这种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为破解农机社会化服务不足的难题,今年4月,绵阳市“一站式”服务中心在游仙区魏城镇成立。“相当于一个中介,但我们不收中介费。”一站式服务中心负责人罗彩元说,中心看重的,是农机推广、培训、维修、检测、报废更新拆解等售后服务市场。
今年春收前,魏城镇政府向各村收集了收割需求,传达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则把来自浙江、重庆等地的各类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190余台整合集中,按需求、片区进行分配,集中收割。
价格也由服务中心事先测算并公示:1200元/公顷。这个价比收割机手们的喊价低,所以一开始,来自江苏扬州的农机手王会元有些不能接受。但连续13天集中连片收割下来,他一算账,收入反而比在其他地方还高了一截。“平常靠‘打游击’,在一个地方只抢得到几十亩生意,老换地方,反而摊高了成本。”
种粮大户也得了实惠。游仙区魏城镇金华村9组种粮大户鲁明生种了1.4公顷地。颗粒归仓后,鲁明生一算账,收割费就比往年节约了1000元。
对于刘宏伟这样的种粮大户,一站式服务带来的收益更明显。“仅以前段时间收割小麦和油菜为例,2000亩地仅收割费就节约七八万元。”刘宏伟说,“今后,从种到收都可以当‘跷脚老板’,我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