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改花生,还真是改对了
“今年的花生,籽粒均匀饱满,产量高质量好,增收已成定局。”金秋九月,沐浴在晨曦中的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泥河赵村格外清爽,习惯早起的卢群有捧起一把昨天刚刚收获的花生,脸上堆满笑容,心里喜不自禁,“玉米改种花生,还真是改对了。”
资料图
地处南阳盆地东北边沿的朱集镇,辖区土地属典型的“东大岗”旱岗薄地,粮食产量常年低下。今年在玉米大幅减产、价格一路走跌的严峻形势下,作为拥有9.8万亩耕地的农业大镇,像卢群有这样,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于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科学扩种花生、芝麻、小杂粮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略有增加。
朱集镇人大主席吴文生介绍,结合精准扶贫,变粮食生产劣势为特色产业优势,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烟叶、林果、花生、畜牧等特色产业,稳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强镇富民的发展新路。他坦言,是逐步深化的供给侧改革让朱集镇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面对国家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和玉米价格走低的现状,朱集镇因势利导,看准行情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玉米种植习惯,扩种发展花生、芝麻、小杂粮等销路广、效益高的秋作物品种。在推进实施过程中,除通过举办花生种植技术培训班、对购进花生收获机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以奖代补进行扶持外,还积极引导农民大力推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分层施肥、增施微肥的科学种植方法,使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据测算,仅花生一项,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将突破4000万元。
除了花生,林果也是推行供给侧改革培育出来的新兴富民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引导发展,朱集镇以“绿帝”“仲远”等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前张村周边建成了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全县**大的黄金梨种植基地,注册了“宛东绿丰”商标,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产品销售供不应求,让200余户果农从中受益,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已发展黄金梨、晚秋黄梨2000余亩,优质薄皮核桃3000亩,软籽石榴500亩,油用牡丹200亩,计划三年内干鲜果面积达到1.5万亩,宛东林果大镇雏形初现。
“结合实际,要算好‘加法’,扬长避短,凸显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做文章;算好‘减法’,逐步走出传统农业量大链短、种强销弱、质优价劣的怪圈,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今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镇强民富。”说起农业的未来发展,朱集镇党委书记赵向龙信心满满。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