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初见成效—— 大豆产业开始走出低谷
随着我国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回归合理水平,大豆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国产大豆产业也从当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复苏。但产业向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普遍短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未来,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引导产业发展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从2014年在东北三省一区试点推行以来,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在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助推下,国产大豆产业从当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恢复,特别是部分物理压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左冲右突,在绿色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摆脱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物理压榨异军突起
黑龙江绥滨县盛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旭光在国产大豆行业经营多年,亲身经历了国产大豆产业从兴盛到萧条再到复苏的过程,物理压榨豆油的兴起让他看到了国产大豆振兴的希望。盛中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只有2万吨的小型大豆加工企业,近几年采用物理压榨法生产豆油,开工率达到80%以上。
豆油加工一般采用浸出制油和物理压榨制油两种方法,随着物理压榨制油的兴起,浸出制油市场份额逐步缩减。近3年,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积极调整结构,推进设备更新换代、产品技术升级,拓展新领域,九三集团、恒大集团、嫩江四合、八旗粮油、绥滨盛中、中安制油、蓝海制油等物理压榨企业,不仅开工率能够达到全年或半年以上,豆饼、豆粉等产品还能实现出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受我国大豆过量进口、国内加工产能过剩的影响,浸出制油企业开工率不足20%至30%。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物理压榨豆油及豆饼豆粉制品需求量增长,是造成物理压榨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理博认为,物理压榨豆企的兴起,短时间内有利于带动国产大豆产业发展。但是,国内物理压榨豆企普遍规模比较小,受技术能力限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此外,受优质优价理念的影响,国产豆油企业始终处于贸易商高价抢原料、进口豆低价抢市场的不利环境,优质高价国产大豆被贸易商和南方企业高价买走,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抢夺食用油和饲料市场。在国产非转基因豆油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国产豆油企业高价收购大豆,就无法与南方沿海企业竞争,低价收购又乏人问津。企业要想开工,只能等进口豆价涨到与国产大豆价格接近之际,阶段性开工特征仍然比较明显。
大豆面积产量双增
多年来,实行托市收购政策,扭曲了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大豆种植收益远远低于玉米种植收益,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张,国产优质大豆、玉米库存居高不下。为了扭转失衡的种植结构,国家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入手,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大豆与玉米比价回归合理水平,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有所提高。
农民种什么,主要看效益。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松树沟乡二龙村金龙蓝靛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龙经历了从种大豆到改种玉米再恢复种植大豆的调整变化。去年,他力排众议恢复种植600多亩大豆,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种地赚钱的人,今年他们村里200多户农民1300多顷土地全部改种大豆。
近3年来,在国家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等政策“组合拳”合力作用下,黑龙江大豆优势种植区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去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恢复到4000多万亩以上,产量达到600万吨左右。
大豆种植面积恢复、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产大豆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改善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但是,受到大豆育种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加工用高品质大豆供给能力有限,供不应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黑龙江是国产大豆重要加工区,年大豆加工产能超过1400万吨,从600万吨大豆中减去种用、食用、出省销售部分,本省产能利用率仅一成左右。
从外销量来看,黑龙江大豆外销量并没有如贸易商预期的那样随着大豆价格下降、产量增加而有所下降,而是维持稳定趋弱的态势。杨旭光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大豆贸易,以前为伊利、海天等国内一些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大豆蛋白,近几年客户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大豆临储政策取消后,大豆价格虽然回归市场,但黑龙江大豆价格往往高于进口价格,成为全国大豆价格“高地”。随着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对黑龙江大豆市场形成挤压。
不过,黑龙江大豆具有非转基因、绿色、天然等独具特色的优势,在全球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份额中占据五分之一比重。在黑龙江率先依法禁止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生产、加工以后,黑龙江大豆竞争优势将会越来越凸显。
综合施策破解瓶颈
当前,国产大豆产业有逐渐恢复和向好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及瓶颈问题,如加工用高品质非转基因大豆原料供应不足;企业规模小,资金普遍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输血”和“造血”能力较弱;高品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较差,产品附加值不高,相关科技创新及研发滞后等问题,急需在更高层次上全面规划非国产大豆及加工产品的品质优势,推进整体营销和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促进抱团取暖和联合发展。
专家认为,当前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好时机和国内高品质食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契机,推动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黑龙江这样的大豆主产区建设“一场三基地”,实现产需有效对接。“一场”就是建设大豆购销集散市场,定等级、定数量,预收农户手中大豆,同时对接期货、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农户基差保价结算,确保企业原料供应。“三基地”,就是建立畜禽养殖基地、大豆生产基地和大豆区域加工基地,以优质畜禽养殖集中区消化健康饲料,转化豆企产品;按照企业需求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专用特用大豆;借助县域特色优势,规划布局浸出油、压榨油、生物柴油、豆浆、豆奶、豆粉、豆腐、豆酱、纳豆、蛋白以及健康禽肉等生产加工基地。
针对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数量多,多数规模小,没有优势,缺乏合力的问题,应该加强融资服务,推进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深度结合。设立政府主导基金,由政府财政资金、品牌优势企业资产、社会资本、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合作设立产业基金,应用政府股权投资切入相关产业链,采取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期货加保险、期权加期货、基差加现货等现代资本市场经营方式,助力企业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引导农户与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组织与企业、企业与金融形成带动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营销策划和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和有效产能;扶持国产大豆行业协会的发展,在政策公关、行业引导、产品销售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大豆研究、开拓市场方面发挥功能。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