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将成农机化新的主战场
重庆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脚迹村土地整治现场
李伟国、刘恒新等领导观摩整治后打造成农旅结合田园综合体的佳兴高粱种植家庭农场
改造施工两个月,一劳永逸几十年。据了解,丘陵山区地块每亩改造直接成本2000元左右,摊到30年每亩才70元,而每年每亩就可节本增效300元以上。可谓是当期可接受,未来可持续。
重庆江津区石蟆镇整治后柑桔园正在旋耕土地
11月27—28日,酝酿已久的首次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市召开,这是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农机化发展新矛盾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有21个省市自治区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参会,还有来自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的相关领导与会,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成效经验,分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思路措施。会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不仅可以助力十九大提出的农村振兴战略,还直接关系着农民的脱贫致富。可以说,更加重视、大力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农机人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农机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这是历史的选择
“我们把小块坡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每亩旱地给我们300斤稻谷,水田给600斤。合作社再把一块块的小坡地铲平,变成大块田就可以进大机器作业了,这样好,我们不吃亏,合作社也能挣钱。”11月27日,在重庆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脚迹村,村民们一边围观着三台正在平整土地的大型拖拉机作业,一边高兴地给记者算账,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地的承包权还是他们的,但他们不种田了,却照样能从合作社得到与自己种田得到的产量差不多的稻谷,而自己则可以打工挣钱了。
据了解,这是重庆森得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50万元,公司自筹1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对10—15度旱地采取梯台式地块改造,长度不低于80米,宽度为拖拉机耕作幅宽的偶数倍,每台土宽12-16米,横向坡度小于3度,以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要求,改造完成后可实现每亩单季节本增效600元。
石脚迹村的宜机化建设项目只是重庆近几年来进行的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11月27-28日召开的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上,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充分肯定了重庆通过“改地适机”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提升的做法。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覆盖的人口超过60%,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粮油糖作物及薯类、果桑茶麻、蔬菜、青饲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而我国的贫困地区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种植作物是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既对国家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又直接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尽管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推动平原平坝地区的机械化相比,丘陵山区机械化进展缓慢。
李伟国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开展扶贫攻坚,促进产业兴旺是关键。随着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的持续制约,没有机械化支撑,丘陵山区特色作物很难产业化,很多地方特色优势也将会逐步丧失,甚至出现产业萎缩、耕地抛荒。在丘陵山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也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发挥好集成技术、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丘陵山区农民更是盼望早日实现机械化换人,可以更体面劳动、更多分享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红利。因此,在我国平原平坝地区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整体转入提质增效阶段的时刻,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腾出更多精力谋划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如果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不能取得重大进展,那么我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历史使命就会推迟完成,进而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如期实现。因此,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是解决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选择,也必将成为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新的主战场。
重庆改地适机探索取得实效
重庆为什么要改地适机?
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农机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大春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机化率由2011年的26%增至42%,全社会农机保有量逾100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超1100万千瓦,以四轮拖拉机、高速插秧机、
联合收割机、大型烘干机等大中型机械(设施)逾1万余台(套)。“但继续往前走,很难持续快速发展,‘小机器已饱和、小地块难施展、小规模难见效’,如山一般,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秦大春说,经过冥思苦想、反复求索,终于发现制约重庆农机化发展的根本症结在于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即一味地追求以机适地,强调地小机器小,甚至机器比土地更小。殊不知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践结果违背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规模效应的“摊薄”和“归集”规律,违背了全面全程机械化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才能支撑起应有的功能之规律。
对此,永川区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元贵的感触**深,他流转的620亩土地,过去的主业是种蔬菜,干了4年,因为用工太多,一直亏本,**后只得放弃。而今年,他通过改地适机,采取水平条田化改造模式,建立了620亩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已成为永川区乃至重庆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排头兵”。在已经整治好的地块上,只见地与地之间的机耕道已被拓宽,地里长着绿油油的油菜。而在缓坡地带,两个地块之间会有一个坡道专供作业机械上下,实现了地块间的互联互通。参加现场观摩的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们纷纷感叹:真是思路一改天地宽呀!山西省农机局局长王进仁表示,与重庆相比,山西省的改地适机工作还没起步,还需要奋起直追。
据秦大春介绍,重庆的改地适机工作于2015年破题,2016年正式实施。当年市财政在年初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基础上,10月份又追加了1300万元,带动业主投资7000万,在全市23个区县70余个项目地块进行试验示范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2016年共计完成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面积5万余亩,2017年财政继续安排4000万元推进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预计将完成地块宜机化建设面积4万亩。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水平条田化改造、地块缓坡化改造、地块自连互通改造三种模式。
重庆江津区石蟆镇是典型的浅丘地形地貌,海拔在270米以内,相对高度5—10米,地面坡度15度以内,地块长短、宽窄、高低不一,地块混乱、种植杂乱,十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2017年重庆锦程公司承担了该镇的宜机化建设项目,在三年内完成10000亩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将之变成万亩高标准全程机械化柑桔园。11月27日,在地块整治现场,记者看到,已经整治好的梯台式地块,有的长度几百米,**低的也不低于150米,宽度则根据地形分为8米、13米、18米,在一些已经种上柑桔的地块里,大型拖拉机正在旋耕土地并施肥。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地块通过宜机化建设后,会及时开展黑麦草等绿色种植,以实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高土壤地力。湖南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在观摩了5个不同的宜机化建设项目后表示,重庆的做法太好了,湖南要马上召开现场会,推广重庆的做法。
李伟国在观摩了重庆改地适机的项目后指出,要提升丘陵山区的农机化水平,就必须先解决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立地条件。重庆对丘陵山区“巴掌田、鸡窝地”的三种改造模式,可以推进土地并整、小并大、短并长、乱变顺,解决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立地条件的“**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改善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条件,值得借鉴和推广。
记者发现,无论在永川区还是江津区,对地块进行宜机化改造已成为重庆这个初冬季节里**火热的场景。
其实,不仅重庆开展对丘陵山区地块进行宜机化改造的探索,其他各省也都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着丘陵山区地块的宜机化改造。如湖南五年累计建设机耕道5.5万公里,整改水田400多万亩。山东整合资金完成“整坡宜机”改造面积37万亩。四川省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广西从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立地条件开始入手,已经建成糖料蔗“双高”基地265万亩。
新的战场号角已吹响
在重庆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佳兴高粱种植家庭农场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沿着油菜地边的观光步道,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初冬的风景。这个总投资90万元的宜机化建设项目,如今已见到回报。该项目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修建了观光步道和观景台,打造了青峰里油菜花观光节和红高粱旅游节,2017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实现旅游纯收入60万元。该农场通过机械化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形成了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
而目前颇有名气、独具特色的重庆高粱酒品牌江小白也受益于重庆的宜机化建设项目,该公司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通过改地适机,采取“基地+农户+生产企业+品牌培育”的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将各环节主体联合起来,以利益联运的创新机制,形成了高粱产业的联合体。
李伟国对各省探索丘陵山区地块的宜机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有了较快发展,2016年西南丘陵山区、南方低缓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分别达到26%、49%、5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9个、10个、7个百分点,为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脱贫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整体来看,在丘陵山区发展机械化,虽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确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难题,可谓挑战严峻。这主要表现在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差,机械下地难,作业效率也较低;种植制度复杂,同区域种植品种较多,传统的套间作方式多,农机农艺脱节较多,一些品种不适合机械化;农民收入低,购买新型农机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农机投资效益低,投资回报期一般比平原地区长一倍以上。另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因自然资源禀赋较好,一般不把丘陵山区作为农业生产资源,因此也基本没有推进这类区域农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成熟的技术装备路线可供我们借鉴。
困难显而易见,但机遇也同样存在。李伟国认为,当前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必将显著加大。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二,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的逐步到位,以及地方一户一块田“土地互换”,联耕联种、确股不确地等模式的探索成功,农民因担心没明界而失地的顾虑少了,以规模经营主体、村集体(村小组)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变得越来越可行。第三,我国平原平坝地区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整体转入提质增效阶段,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谋划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第四,传统农机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一些农机企业有望进入丘陵山区机械这片“蓝海”。第五,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增多,眼光相对长远,针对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急切想通过发展机械化来降低成本,宜机化种植、宜机化改地的愿望迫切。
李伟国在会上强调,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虽然难,但我们有基础,有好的机遇,要迎难而上,迎接挑战,真下功夫,下真功夫,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辟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增添新动能,为世界地形类似国家提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中国样板、中国经验。为此,他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综合施策,大力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提档加速发展。在思路上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子分母一起做。要突出重点地区,在有可能机械化的地区率先突破;要突出重点作物,在区域性的规模化优势农产品上突破机械化生产;要突出重点环节,在农民**迫切或作业上**迫切的或**容易突破的环节上下手;同时也要突出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的作用。要以宜机化改造为着力点,改善丘陵山区机械化立地条件;以构建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机制为驱动,加快破解“无机可用”难题;以实现效果倍增为目标,多层次集中打造一批示范样板;以综合性专业化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以提高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装备支撑能力为重点,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
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这是历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农机化新的主战场。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农机人只有迎接挑战,奋勇向前,才能不辜负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