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官网app
logo

无人机进入规模化场景应用,国际标准争夺战悄然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年09月13日

  过去5年内,大量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始涉足民用无人机领域。除了如大疆、亿航、极飞等专业公司外,也不乏亚马逊、谷歌、京东、菜鸟、苏宁、顺丰等大型企业。

  这源自民用无人机的市场潜力。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预测,到2020年,美国民用无人机保有量将达430万台。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刊登的分析报告则称,世界无人机将在2024年达到673亿美元市场规模。

  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中,目前以消费类无人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商业无人机也正在被看好。今年6月结束的2018世界无人机大会预测,未来5年,全球商业无人机行业将保持迅猛发展,到2022年市场总值将达到150亿美元,为2016年的近12倍;其出货量将突破62万架,是2016年的6倍。

  目前,商业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包括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国土测绘、人工降雨、航空遥感、抢险救灾、地质勘测、安全巡逻、物流快递、医疗救护、海洋遥感等。与之相对应,商用无人机相关行业应用标准也亟待形成。

  与此同时,无人机标准的争夺战也在世界范围内打响。“从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已经开始了对无人机国际标准的争夺。”近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舒振杰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国内无人机行业虽然已有40多项标准,但在国际无人机的标准竞争上却比较弱,亟需增强这方面的声音。”

  应用标准提速

  商业无人机的应用,与行业密不可分。从国内而言,当前我国诸多领域显现出“无人机+行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势头。

  物流行业便是一例。近日,京东X事业部与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世界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物流无人机产业正处在快速成长期,截至2018年1月,已有超过100万架无人机在FAA完成注册,包括亚马逊、波音、DHL等均在物流配送无人机上推出原型机或展开测试。

  京东X事业部无人机产业中心总经理刘艳光指出,当前物流无人机处于美国先驱领跑、欧洲积极布局、中国从跟跑到引领的格局中。2017年,京东无人机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无人机配送常态化运行,开启了中国物流无人机的运行元年。同年,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苏宁物流无人机、中通快递无人机纷纷完成首次试飞或实景派送,“众多企业正在共同推进我国的物流无人机产业。”

  在企业推动行业成长的过程中,行业应用标准也在提速。据舒振杰介绍,我国国内从2015年开始梳理标准,至2017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简称《指南》)。附在《指南》后面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表》中,共列出267项无人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许多标准体系都是以技术标准为主,而《指南》增加了管理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以便支撑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落地,以及更好地满足无人机市场的需求。“目前行业内正在推进27项行业标准,20项团体标准,约40多项标准在未来一两年内可向行业供给。”

  具体到物流行业中,舒振杰指出,关键标准之一便是运营标准,即基于整个物流场景分析而形成的标准,“它的每一个环节,无论空域的使用或整个物流装备的配套,以及环节之间的衔接,都需要将运营场景全部描述清楚。”

  “在配合推动行业标准的过程中,京东提出‘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智能物流体系,这有望成为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方向。”刘艳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谓三级智能物流体系,包括跨省跨区域的干线级、省内城市间的支线级以及**后一公里的末端级。

  其中,干线级无人机应实现50-60吨载重,覆盖1500公里半径,构建点对点直运航空物流网络;支线级无人机可实现200公斤-2吨载重,覆盖800公里半径,实现高效运转;末端级无人机载重5-50公斤,覆盖10-50公里半径,以求降本提速。

  “从行业机会层面来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用户对于配送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航空货运飞机的需求空间巨大,但支线大型物流无人机,尤其是在省际的中长航段上,点到点、中小规模货运量目前还相对空白,因此未来三年‘支线级’物流无人机的出现能有效解决行业的痛点,并成为全球竞争焦点。”刘艳光预测道。

  国际标准争夺战

  一方面是国内行业应用标准提速,另一方面,无人机国际标准的争夺也在如火如荼。

  本月,英特尔公司首次公开演示了Open Drone ID。这是一种远程识别开放标准,可为远程识别和跟踪无人机系统(UAS)提供解决方案。据了解,该新标准是英特尔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其他行业参与者共同制定的,以安全为首要任务,项目由国际标准组织ASTM的工作组进行管理,由英特尔负责ASTM F38远程ID标准的执行与跟踪工作。

  这只是国际无人机“标准化”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部分国家早已开始布局国际标准化制定。

  早在2017年2月,日本便宣布已开始着手制定无人机国际标准,计划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始开发旨在提高无人机安全性的技术。

  今年4月,韩国技术标准局召集召开了无人机执照与无人机识别模组工作组(ISO/IEC JTC 1/SC 17 WG 12)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表决决定,由中韩专家牵头ISO 22460第二部分无人机识别模组工作,日本专家牵头无人机执照数据结构和完整性验证部分。

  “从通用标准情况而言,目前国际上正在制定的无人机标准有四个,一个是通信要求,第二个是关于产品的要求,第三个关于操作程序,第四个是由中国主导的分级分类要求。”舒振杰指出,“从目前来看,各国对标准的争夺已经开始了。”

  这一点,从近期各国的积极姿态可见一斑。“今年6月在美国举办的行业第七次全体大会上,日本、韩国、英国就提出了相对较多的标准提案。”舒振杰坦言,“其中,日本涉及空中管制标准,韩国提出身份识别标准,英国则提出相关的培训标准。在国际无人机的标准竞争上,国内声音相对较弱,亟待增强。”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