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官网app
logo

【纪念改革开放征文精选】 老陆卖粮记

中国农机化协会 陆立中 2018年12月06日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老陆卖粮记

  作者简介:陆立中

  江苏省盐城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苏北里下河,良田万顷,一马平川。秋种麦子,夏种水稻,一年两熟,丰产丰收。天生是一个种粮的好地方。

  老陆是江苏建湖县庆丰镇谷庄村地道的农民,读完完小,就跟父母一起在生产队种田,不到20岁就成了生产队的青年劳力。这辈子的职业就一个:种田。天生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老陆分得了10亩田,一种就是几十年。**近几年,农村搞土地确权,一些不在家的邻居都想把土地流转给他种,说他种地好,把地交给他种不会种荒了,以后回来了还能接着种,放心。虽说今年都六十六了,他手里还有20多亩地。

  又是一年秋天,又是一地金黄。收获的季节到了,老陆似乎也并不着急。尝到了机械化甜头的他,准备和去年一样,连收带卖一手掼,不用劳神不怕雨。

  老陆家2018年秋天收稻。老陆、收割机手、接粮员3个人完成了一个种粮、收割、收粮的全过程合作。

  这话要说到2016年,秋天水稻要收割时,不停下雨,长在田里的不能收,收下来的又没处晒,把他急的团团转,直后悔种多了田。直到12月底,才把稻子收完,前后忙了两三月,赊了一身膘。

  2017年邻村建了一个粮食收储烘干点,他第一个跟人家挂了号。收割时收储点就来运输车接粮,收割机收完了,粮食也卖掉了。再不用运到场头,每日翻晒,心里自是乐开了花,好象讨了人家一个大便宜一样。此后,他逢人便说:“时代不同了,插秧、收割不弯腰,卸粮、卖粮到田头,种田还真成了轻松活。”

  说起卖粮,不知伤了多少农人的脑筋。老陆自然也不例外。

  农村大集体时代,卖公粮是生产队的一件大事。要将粮食晒的干焦焦的,由生产队长或副队长、会计领队,带上一些精干劳力,搭成一个班子,去卖粮。老陆年轻时做事就稳当,也肯吃苦,还识些字,队干部都愿意带上他。

  水乡地区,道路条件自然不好,都是用船将粮食运到十几里外的粮站。也不是到一到那里就能卖掉,因为每个生产队都差不多时候来卖粮。所以往往要排队等候,如果验粮不过关,还要就地翻晒。

  参加卖粮的人要带上铺褥、碗筷,在船上住上几天。白天排队、挑粮、翻晒,晚上就将铺褥铺在船头,两眼望着天,眨巴眨巴就睡着了。吃饭就拿碗到小吃店打点稀粥,就两口家里带点的咸菜,撑饱肚子就算完事。

  卖一次粮,来回都要四五天,累倒不算什么,就是劳神。**怕验粮不过关。带队的干部堆着笑,跟在验粮员后面,验粮员一袋一袋用扦子扦一点出来,放在嘴里嗑一下,不吱声往前走就是合格了,倘说:“不干”,就完了,还得就地翻晒。

  那时老陆他们**羡慕的人就是验粮员了,那个威风绝不亚于县官老爷。心里总想:如果与验粮员家有亲就好了。

  这种感觉延伸到分田到户后,更强烈了。大集体时卖公粮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分田到户后是一家一户去,排队等候的人更多了,粮站场头人山人海,家里没老人的还要带上孩子,吃住就在船上或场头上。

  验粮员更神气了,围拢在他身边的人更多。农民一家一户场头小,说不定哪个角落没晒透,恰巧被验粮员扦到了,就要重晒。验粮时,验粮员后面跟着一大群男男女女。验到哪一家,那家的主人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两眼巴巴地看着验粮员,大气不敢喘一声。象等待官老爷判决一样。

  如果验粮员说通过了,那个欢心喜地,那个眉开眼笑,就如同中了头彩一般。整个人也如同打了鸡血,立马脚下生风,一个吆喝,推担上前过磅。粮卖了,那叫一个爽,真是混身轻松,如释重负。

  如果说还不干,还要晒,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垂头丧气,甚至都感到丢人,象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有些人家是几户合船去的,别人回家了,自家留了下来,感觉真难堪。所有的人都听到了,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只得老老实实再推下来,晒上一两天。如果遇上后面阴雨天,那就是倒大霉了,回来还要恨上几天。

  这样的事,老陆也遇过几次。说实话,那时种田他不怕,就怕交公粮。一年夏秋两季公粮,像是过关一样,横在他心里。中央取消农村“两上交”政策出台后,老陆心中的这个梗也彻底消除了,觉得种田再没什么过怕的了。

  如今卖粮卖到了田头,都不要上场头翻晒,家里的摊爬、扬铣都少了很多用场,他更是没有烦恼了。只是钱到口袋里了,心里倒好象少了些什么。主要是有些农活没做到,感觉失落。

  村里多数人家的田都流转给大户了。子女也劝他年龄大了,不要种田了。可老陆还是执意要再种几年,他说:“现在种田又不累,卖粮也不烦,有了机械化,种田不可怕。我种到70岁没问题!”

  黄昏下的欢笑。人近黄昏,天近黄昏,黄昏下的老陆看着走远的接粮车,高兴地大笑着。

  组委会点评:

  作者毕业于农机化学校,从事农机化工作30余年。这是本文作者家兄的真实故事。文章通过记录一个终身务农、仍在务农的中国农民的卖粮经历的巨大变化,侧面反映了农机化的发展对推动中国农村、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