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官网app
logo

【纪念改革开放征文精选】兰显发:从机插秧推广看农民观念的嬗变

兰显发 2018年12月21日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从机插秧推广看农民观念的嬗变

  作者简介:兰显发

  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站原站长

  胸怀农机梦,学农机,干农机,从事农机推广工作38年,我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农机的发展成果,更看到了现代农机应用对农民思想观念带来的持续向好的深刻变化。

  重庆市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貌以浅丘平坝为主,水稻是主要种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化水平由低到高,得到了长足发展。2017年底,梁平农机总动力达到60.8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1%,位居重庆市前列。在水稻生产机耕、机收基本实现机械化基础上,近几年加大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并因此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嬗变。

  推广初期,困难显现

  自2006年开始,梁平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由于水稻插秧环节劳动强度不大,当时水稻种植大户也较少;加上重庆区域全部种植单季杂交籼稻,3月初开始育秧常遇低温寒潮易发生烂秧死苗,每穴插秧2株的农艺要求导致机插秧漏穴偏多;因此,在机插秧推广初期阶段,推广进展非常缓慢,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在仁贤镇仁贤村示范推广中,一老年农妇看到自家稻田机插后的秧苗偏偏倒倒,漏穴也较多,对机手谩骂达两小时之久。在新盛镇新盛村,有5位农户感觉机插秧苗又矮又细难以高产,将自家机插好后的稻田又重新耕整重新插上人工秧苗。在屏锦镇和睦村,部分农户将育成的机插秧苗用人工手插而坚决不要机器栽插。

  与此同时,在机插秧推广的**初3年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育秧田会发生烂秧死苗现象,机插秧漏插率也达到了10%左右。

  而今阶段,观念嬗变

  针对推广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气馁,不退却,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在技术全面成熟和本地化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机遇,使一个个困难和问题逐渐得以解决。

  经生产实际表明:机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增产稻谷80公斤左右、节省育插秧成本80元,亩节本增产综合经济效益可达270元。

  如今,梁平总结提炼的机插秧苗水田稀泥育秧技术及烂秧死苗防治套餐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多点示范、村村示范、整村整镇推进的推广举措收到明显成效;育插秧专业化服务模式遍地开花;全区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62%,每年为农民实现节本增收效益7000余万元。

  更为可喜的是,在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发展中,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嬗变,自觉行为、自发行动更加普遍。

  现在,梁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到38个,年服务面积达到27万亩;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达到12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8%;一批育插秧专业服务人员自发带着成套技术到市内的垫江、忠县、渝北等区县和邻近的四川省开江、大竹、广安、邻水县推广机插秧技术;机手都能做到提前保养机具、提前准备育秧物资;种田农户主动参加培训、主动签订委托机插服务协议、主动采用机插秧及其它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得益于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农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收入逐年参加,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幅转变,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向好。

  在梁平,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已开始推广,农民在水稻种植环节有了更多的机械选择;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遍布各个乡镇;职业农机手技术骨干达到500余人;水稻种植规模化经营较快发展;宜机化地块整治加速推进;油菜、玉米、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较快发展;马铃薯、花生、蔬菜生产及水产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全面示范。

  农机化全面全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已是指日可待,前景无限良好。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