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农机化再上新台阶
2018年,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进入第四个年头。在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指引下,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开展并创新了农机化作业项目,绿色生态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智能化管理服务获得快速发展,各重点省份行动目标获得整体推进,全国农机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程全面机械化
山西:“1+6”全程机械化重点推进。以“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胡麻、莜麦、谷子”等1+6主要农作物和山西特色农作物为突破目标,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山西省扶持了21个县、40个乡、80个村,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建设范点93个。2018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69.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高粱、胡麻、莜麦实现了高速增长,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51、33和32个百分点。
上海:主推蔬菜生产“机器换人”。主要做法:一是安排市级财政资金对先进机械定额补贴;二是农机农艺融合,编制蔬菜机械化推进方案、青菜(设施栽培)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设施菜园机械化适应性建设指南;三是围绕绿叶菜播种、移栽和收割关键环节,改进和推广作畦机、播种机和低密度移栽机;四是电动叶菜收割机批量生产,高密度移栽机性能得到改进提升。到2018年,创建了17个市级蔬菜机械化示范点,推进了第二批17个示范点创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成效显著。
江苏:进一步强化全程全面示范引领作用。江苏省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2018年省级资金预算总额3.95亿元,新增25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达59个;首批15个示范县通过考评,共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578个、示范村6611个,整体推进比例达65%。投放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8.8亿元,夏季麦秸秆还田面积达3220万亩,秋季稻秸秆还田面积1280万亩,总面积4500万亩,还田率达65%;投放省级农机深松补助经费2250万元,完成深松面积95万亩,投入深松机具1933台,600多台套智能监测装备,监测面积近50万亩。预计2018年该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9%。
新疆:着力突破特色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以小麦、玉米、棉花三大粮棉作物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葵花、打瓜、番茄、甜菜、辣椒等五种特色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选择播种面积超过2/3以上的县(市、区),着力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预计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4.6%,其中,小麦98.2%、玉米88.5%、棉花80%以上。
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黑龙江:推广秋季深松整地技术。在东北地区,秋季深松整地已成为主流前沿农机化技术,秋整地能打破犁底层,扩大“土壤水库”容量,改善耕地理化性能,增强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黑龙江推广秋季深松整地注重与其它农机化技术相结合,一是与玉米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总结出秸秆翻埋、碎混、覆盖三种还田方式,根茬和秸秆还田与秋季整地同步进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与新兴经营主体相结合,该省组建的1481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1000多万亩,辐射到3000多万亩耕地,耕层深度达到25—35cm;三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2014年投入深松整地检测设备,2017年投入秸秆还田检测设备,2018年深松检测仪安装达1.31万台,其中,兼具秸秆还田检测功能的1.03万台,作业管理向信息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
江苏:加大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与应用。江苏省立项支持在3个县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等项目,项目总资金100多万元;农机“两大工程”项目(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编者注)设立了5个节约复合型绿色智能示范推广项目,总资金460万元,推出了250多种农机“两大工程”装备清单,同时,购机补贴加大对绿色机具、高端产品和智能装备支持力度。在设施蔬菜、林果生产主要环节中,体现出强烈的绿色发展理念,从农机农艺紧密融合角度提出了12个绿色环保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以及设施蔬菜全程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预计到2020年,该省蔬菜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50%。
江西:着力推进绿色农机化技术推广。一是以部级项目为依托,推广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晚稻中大苗机插、油菜免耕直播等技术,围绕农机、农艺、信息化深度融合,制定了《江西省水稻双季机插技术》等绿色农机化技术操作规程;二是以农机合作社为示范,投入2500万元选取25个县试验示范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开展水稻育插秧、侧深施肥、秸秆粉碎还田等绿色机械化技术,作业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三是补贴支撑,三年实施中增加了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14个绿色农业机具品目;扩大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区域和分档,将温室大棚和水果分级设备纳入新产品补贴试点,发展绿色农机化技术装备。
新疆:在示范区发展绿色农机化技术。新疆建立了5个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2个小麦示范区、2个玉米示范区,推进绿色农机化发展,在8个县市建立9个不同层次的农机化示范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卫星导航、对行施肥施药技术、残膜机械化回收、小麦窄行匀播、玉米宽行密植等绿色农机化技术,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作业质量。2018年,北疆棉区种植面积715万亩,南疆180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疆机采棉作业面积突破900万亩,同比增加200万亩,预计棉花机收水平达到35%以上。
补短板调结构促协调
江苏:政策倾斜补弱项强短板。江苏省依托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种植、高效植保和烘干等薄弱环节扶持力度,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新增大中拖、联合收割机、高效植保机分别达到6375台、8626台、2598台;水稻机插率稳定在75%左右,新增插秧机7914台(其中,乘坐式6419台);烘干机总量超过2.3万台,总吨位超38万吨,产地烘干能力达到54%;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8200台,农用植保飞机1400多台,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超65%。
浙江:用8年时间坚持探索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浙江省从2010年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率先将设施农业钢架大棚(含玻璃温室)纳入补贴范围,其中,从2015—2017年由浙江省自有资金继续补贴。到2017年,共补贴各类设施大棚3605.9万平方米,使用补贴资金42893.7万元,到2018年,标准化设施钢架大棚列入浙江省新产品补贴范围。通过8年努力,浙江省设施农业应用领域已涵盖了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渔业等各产业。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标准化设施大棚以其良好的空间拓展性、较长的使用周期和规模化生产条件,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的重要平台,促进设施农业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广西: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一是装备数量较快增长,联合收割机拥有量319台,同比上榨季159台翻了一番;120马力大型拖拉机13000多台,同比增加1000多台;专门用于平地等高效作业的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超过200台,同比也翻了一番。二是机收量呈增长态势,本榨季预计机收达54.6万吨,同比提高了35万吨。2017/18榨季,广西甘蔗综合机械化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农机社会化服务
黑龙江:发挥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为推进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黑龙江省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带动农机大户等其它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深松整地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主动为各类型种植合作社服务,利用种植合作社在土地规模上的优势,既增加了作业量,又提高种植业合作社等耕种水平。
江西:开展购机补贴“三合一”试点。江西省根据“放管服”要求,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牵头承担了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二维码+物联网确认”的“三合一”试点,力争实现“一次不跑”的目标。2018年,该省给补贴在1万元以上的移动机具安装了定位装置,购机者和农机管理部门通过APP完成信息采集和进度追踪;通过二维码生成系统,借助人脸和光学识别技术,完成了真人购机、机具****性识别和信息化核验机等购机程序。预计2018年,该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72%。其中,水稻达77%,同比增长1个以上百分点;烘干机、无人植保机实行叠加补贴后,粮食烘干能力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式增长,预计2018年将超过40%;植保无人机从无到有,拥有量达2823架,统防统治率达41%。
上海: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一区一模式。上海市培育扶持不同区域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闵行区:政府购买农机服务,宝山区:农机服务集体经营,嘉定区:机农合一,浦东新区:农机一镇一社,松江区:机农互助和农机4S店,奉贤区和青浦区:农机生产经营一体化,金山区和崇明区:农用无人机专业植保飞防。创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出了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互联网+供需对接”等多种对接方式,加强服务双方供需对接。
广西:以合作社为纽带探索高效甘蔗机收模式。广西发展“土地整理、农艺技术、机具配套”相结合的甘蔗全程机械化模式,围绕高效机收,开展土地整理、耕、种、管等农事服务,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为避免传统甘蔗机收受下游制糖业的掣肘,自治区成立了专业化的农事服务公司,以合作社为纽带探索特色机收模式,实现了甘蔗机收历史性突破。其中,贵港宇佳合作社和扶南东亚糖厂探索的“收获机+田间集运车+地头挂车+拖车+自有运输队”集运模式,使收获机利用率提高20%以上,由制糖企业主导的机收历史获得突破,其中,扶南东亚糖厂、南塘集团香山糖厂榨季机收入突破10万吨大关。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