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李宝聚委员: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解决我国农业人口多和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主要出路在于机械化。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到来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拟提交一份《关于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的提案》。
李宝聚表示,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农机总动力已经达到10.56亿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农机装备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广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李宝聚指出,当前农机鉴定流程繁琐、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农机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一些急需适用的农机具,如节水灌溉设备、智能农业装备、新型植保装备等,由于鉴定流程不畅,往往不能及时投入生产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鉴定流程繁琐;鉴定机构不足,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农机鉴定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模糊之处;新型农机装备缺少鉴定路径,因市场需求和农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因缺少国家标准或者鉴定依据导致新型农机装备缺少鉴定路径,影响了新型农机研发的积极性。
为此,李宝聚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简化鉴定流程,对急需适用的农机具,或者市场上推广量较大,但缺少鉴定依据的新型农机具,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提高鉴定效率。
二是缩短鉴定周期,对现有的农机鉴定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合并重复步骤。研发和推广适用于农机鉴定的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鉴定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缩短鉴定周期。
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急需适用的农机具,组建由专家、技术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组成的快速响应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农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能够快速理解和评估新型农机。制定临时鉴定指南,在缺乏正式鉴定依据的情况下,基于现有技术、行业惯例和专家意见制定临时鉴定指南或标准,在快速鉴定情况下确保新型农机的基本安全性和性能。
四是加强技术支持,研发先进的农机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测试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开发自动化测试、遥感监测等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鉴定效率。加强与国际先进农机鉴定结构的合作与交流,引入成熟的新型农机鉴定技术和经验,促进国内农机行业合作与协作。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