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官网app
logo

别把花里胡哨的“噱头”叫智能

李勇 2024年04月22日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智能化”成为了曝光频率最高的常用词汇,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从根本上讲,“智能化”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切不可被花里胡哨的“噱头”蒙蔽了眼睛,更不能把“伪智能”当作科技创新。

  举个简单例子,当下无处不在的智能电视,将电视播放功能复杂化,美名曰“智能”互联网电视,然而一直遭遇操作繁琐的诟病。“还不如原来的傻瓜电视,用起来真费劲。”老人们常常如此抱怨,智能电视操作也太繁琐了,老人弄不清花里胡哨的界面操作,一开机就是各种收费软件,电视直播频道如何寻找、如何切换都是大问题。不光是老年人有这种烦恼,就连一些年轻人,如果到朋友家做客,想搞定别人家的智能电视也不容易,好几个遥控器该如何配合,着实让人犯晕。彩电升级牺牲了操作便利性,增加了一些看似炫酷的功能,实则形同鸡肋!

  由于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智能”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目前市场上很多打着“智能”旗号的产品距离实际意义的智能控制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家常见的一些所谓“智能化”,只是通过简单的“电脑控制”辅以智能概念而宣称智能化,这些“伪智能”产品不仅无助于提升用户体验,还会因操作繁琐、实用性差频遭用户吐槽。

  不可否认,当前各种产业正处于一个智能与伪智能并存的过渡时期,一些厂商抓住了消费者的盲从心理,在利益驱动之下,热衷于拿智能化当噱头,进行“网红化”营销。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为获得资本的青睐,走上了“伪智能”“伪创新”的弯路。短期来看,借助于概念粉饰下的“智能”炒作会获得一些利益,但是,一味地炒概念、吹泡沫,脱离实际需求、忽视用户体验,最终只会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农机行业在智能化进程中也未能独善其身,个别企业也是打着“智能化”的幌子作虚假文章。比如,个别企业宣传的所谓智能驾驶室,说是能够在动力机械作业时,感知轮胎与地面的倾斜程度进行调节,感知外界风向、气温等变化,采集这样那样的数据……这些功能有用吗?有用!在一定程度上有用,并且能够显示传感技术的先进性。但是,决不能一味地追求这些“噱头”,而忽视驾驶室本身的基础功能,诸如,驾驶室密封性好吗?强度够吗?座椅舒适吗?材料环保吗?空调效果理想吗?一键操控用久了容易失灵吗?如果这些基础功能的可靠性都解决不了,谈“智能”何益?

  我国农机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刻不容缓,农机企业求变、求新势在必然,但是,决不能走“伪智能”的弯路。

  众所周知,农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终极法宝是“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业设计创新,而现实中,这三个环节的创新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最大,而且每次创新未必都能够有结果,甚至会面临一次次的失败,不少人为之血本无归,同时,这些创新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做,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人,要么因为薪酬成本太高雇不起,于是,抄袭和模仿大行其道,尤其是传统大众农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诟病一直没有消除,个别企业就假借“智能化”的概念做起了文章。

  举一个拖拉机的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叫得上名的大中拖制造企业超过180家,在连续下滑的市场环境下,虽然有企业和品牌在消失,但是也有新的企业和品牌进入。整体看,国内拖拉机制造产业集群分布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其中,山东省大中拖制造企业数量最多,具有补贴资格的企业比重就达到了46%,山东拖拉机制造企业里以潍坊地区的数量最多,产品同质化最为常见,被业界称为“福田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外观设计多样,而底盘相似,离合器、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同品牌、同资源采购。一句话概况,那就是大家的核心结构一样,仅仅在产品外观和部分辅助结构上进行了差别化区分设计。为争抢市场份额,有个别品牌就打起了“智能化”宣传的念头:加装几个传感器就说是整机作业性能“智能检测”;加装个显示屏就说是“云智能终端”;加装个倒车影像就说是“智能操控”……这些“智能”,是真的智能吗?

  一直以来,农机市场从来不缺少“噱头”,而缺少实实在在真正性能卓越的顶尖产品,不管是规模化作业的大型高端农机设备,还是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农机设备,连续作业的可靠性指标不强一直是国产农机产品的顽症,基本性能保证不了,再智能有什么用?

  再从农机产品适用性上讲,国家倡导“一大一小”工程同步推进,就以“小型化”为例,丘陵山地的小型化机械本身服务的作业规模就相对不大,用户在购买时首先考虑的是适用性,其次是性价比,再就是轻量化。这类产品增加太多的无谓的智能功能,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成本,是农民的真是需求吗?

  农机产品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智能化不是“花架子”,不是搞“噱头”,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创新。既然是创新,就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把资源投放到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上,用真实过硬的技术、富有匠心的产品解决产业和用户的“痛点”,在市场竞争的赛道上赢得先机。换句话,农机智能化要打动消费者,前提是得解决真问题!如果只是画蛇添足,或隔靴搔痒,没有找准市场痛点,用户自然不买账。

  2024年,国内农机市场增速仍处于放缓的升级转型期,智能化短期内很难“当饭吃”,况且很多国产化农机产品的可靠性尚待改进,用户对产品综合性能提升的期望高于智能体验的迫切程度,智能农机产品的终端需求增量并不明显,仍处于培育期。也就是说,农机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言概之,农机智能化切不可进入“企业盛赞智能好,用户怒斥智能无用”的误区里,而是要以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产品可靠性、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必要而先进的科技技术和工业设计,才能算真的智能。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