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胡伟论道>>默认>>
|
三大奇宝 大熊猫 一个珍稀物种的背后是一个神秘的天堂。大熊猫是冰川时代的“活化石”。一个脆弱的物种选择在雅安繁衍生息,自然有它生存的道理。雅安是脆弱物种的天堂。想当初,大熊猫足迹遍及地球,然而**后龟缩到了雅安一个叫宝兴的地方,从昔日的“吃铁吐火”食肉动物,变成了温文尔雅的素食动物。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宝兴县邓池沟发现并命名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大熊猫从此进入人们视线。100多年过去了,有100多只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眼下正在申报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在雅安。 蒙山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句流传千古的茶联。在雅安市名山县,有一座茶山天下有名,这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蒙顶山。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这座山上种下了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人工植茶先河。蒙顶山下,有一条直达康藏的崎岖小路。就是这条闻名于世的茶马古道,把雅安和世界联在了一起。茶,成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座茶文化圣山延伸一条茶马古道。茶文明从这里发祥,茶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蒙山茶,中国十大名茶。2004年9月19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召开,2800名中外嘉宾齐聚蒙顶山,点燃了蒙顶山茶文化圣火,发表了《国际茶文化蒙顶山宣言》,雅安茶香飘四海,重享盛名。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圣山,已抖落千年风尘,露出迷人风采。朝山拜茶祖,品茗寻茶踪,观景赏茶技……一个世界茶人的心灵家园已然出现。 蜀白玉 雅安市的宝兴县,不仅有大熊猫,而且还有“宝藏兴焉”的蜀白玉,堪称“天下第一白”。 蜀白玉雕塑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表现传统文化的人物像、佛像、送子观音、四季女神,体现生命诞生的夏娃,生灵活现的大自然动物,如庄严富有的雄狮,温顺可爱的大熊猫,飞奔的群马,展翅的雄鹰等。这些雕塑的原料均来自宝兴县锅巴岩大理石矿。 蜀白玉大理石“大的改板子,小的雕狮子”。大理石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一直走俏国内外市场,曾销往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温州等省内外大中小城市,并远销德国、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被海外名家誉为“东方明珠”。 三大贡品 汉源贡椒 汉源花椒,唐宋以来即列为“贡品”,油重粒大,色泽红润,只需嚼食一粒,即感香味浓烈,麻得舌头不听使唤,有“三椒(花椒、海椒、胡椒)之王”美称,是川菜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汉源种植花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时,汉源为沈黎郡,故汉源花椒又称“黎椒”。汉武帝在元鼎年间平定西南夷时,地方官以花椒进贡,唐代元和年间正式列为贡品,故汉源花椒又称为“贡椒”。2004年,汉源花椒获国家原产地保护。 蒙顶贡茶 蒙顶贡茶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到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清代,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吴理真的七株茶树被石栏围起,辟为“皇茶园”,留存至今。唐代《元和君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这蜀中之**。”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着蒙山进贡的“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两种名茶。 清代名山知县赵懿撰《名山县志·蒙顶茶说》,记载了贡茶采摘、制作的程序和规矩。为再现当年盛况,传承悠久的茶文化,名山县每年在清明节前举行“皇茶采制大典”。 宝兴贡砚 产于宝兴县的外郎砚,有“贡砚”之称。相传在清代道光年间,宝兴县一名叫邓公文的石匠耗时三年,为藏族土司丹紫江楚琢磨出“九龙吐津”石砚一具,此砚雕工精湛,加之砚材坚实、纹理妍美,土司千里迢迢将砚台送往京都,呈献于皇上御案,道光皇帝验用后爱不释手,连连称赞。因此,宝兴民间手工制作的石砚便成为“贡砚”。1936年,齐白石率两名弟子游名山大川时,对“宝兴贡砚”的评价是:“继端、歙石砚的后起之秀”。1984年11月,北京荣宝斋专家对外郎砚鉴定结论为:“石质坚韧、细腻,击之有金属声。用之颇发墨,似有歙砚之优,制砚之好石也。” 三大奇迹 红军强渡大渡河 ——一条河与一叶扁舟 越过拖乌山,一条大河横亘在中央红军面前。大河从雪山奔涌而来,面对峡谷天堑,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仰天长叹:老天绝我!66年后,又一彪人马悄然杀来,领头的是毛泽东,来到大渡河边:杀开血路! 1935年5月25日,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在这一天,中国的历史颠覆了,成了史学家、文学家浓墨重彩地书写的红色篇章,17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渡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一叶扁舟,改变历史;17勇士,书写辉煌。”一叶扁舟托起了未来的共和国。 昨天的枪声已经远去,昔日的冰雪泥泞路已成为今日旅游者的天堂。 红军翻越夹金山 ——一座山与一支铁军 夹金山巍峨雾岚缭绕,宝兴河奔流汹涌澎湃。夹金山雄峙于四川甘孜、阿坝和雅安三市州,海拔高度4000余米。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剑指成都。就在敌人惊慌失措时,红军不仅赢得了休整时间,而且掉头直奔夹金山。1935年6月14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奇迹般地翻越了夹金山,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夹金山成了中央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的重要标志。 红军决战百丈关 ——一场决战与一首题壁诗 “翻越夹金山,意外会亲人。”1935年6月15日,中央红军越过了神仙难过的夹金山,在山下小金县懋功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会师后,张国焘“打到川康吃大米”,率军南下,剑指成都。在名山县蒙顶山下的百丈关,摆开阵式,与敌死战。20个团的红军与80个团的敌人殊死搏斗,经过7个昼夜的拼杀,毙敌15000人,红军也损失上万,南下受阻隔,只得退守天全、芦山、宝兴,建立起了四川省苏维埃政权。1936年2月,北上的红四方面军再次翻越夹金山。一个红军战士在他驻扎地墙头上写了一首题壁诗: “别了,我的故乡, 离情别恨, 莫缭绕我的征裳; 国泪乡愁, 莫羁绊我的戎装。 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 把我的热血与头颅, 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国与故乡……” 三大奇闻 白马泉涌出马蹄声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白马泉是一口神奇的间歇泉。早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人们就发现了它的奇妙之处,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沼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泉底巨石上镌刻龙马浮雕和临水石刻“龙洞”二字。该泉四季恒温14℃,泉水涌潮无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或数日不潮,泉涌时水盈满潭,退潮时清澈见底,潮起时呼呼有声,潮落时似马蹄着地“得得”有声。潮起潮落,泉涌为虹吸地质现象所致,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间歇泉。 石阶梯踏出音乐声 踏在石梯上,石梯会唱歌!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境内牛心山上,有一人造石梯,人踏上时像踩在一架巨大的风琴键盘上,发出“咚咚”声。石梯为何如此奇妙,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 音乐石梯共分三段:第一段有105步阶梯,踩声听来有些沉闷,仿佛马头琴发出的重低音;第二段是过渡石梯,只有20步台阶,音质比第一段略高,发出“当当”声;第三段有138步台阶,这段崖壁上题刻有“踏石闻音天下一绝”的大字,踩上去,“叮叮叮”的高音从石梯间迸发出来。有节奏地迈动双脚踏在石梯上,一串动听的音符在山涧回荡。 石壁上有苏东坡手迹石刻,“崧峰高耸千步蹬,岜山遥观万里程。”字迹清晰可见。 红豆树生出相思情 在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有一棵红豆树称为“天府树王”。这棵神奇的千年红豆树,千百年来巍然屹立,树高47米,胸围8.3米,冠幅直径达28米,树冠重叠九层,树龄1700多年,根似瀑布飞流直下扎入大山,树冠遮阴700多平方米。据考证,这棵红豆树是全国发现的**大的一棵古稀古种活化石奇树,枝繁叶茂,尤为罕见。春开红白相间的蝶形花,结红色小果,形如红豆,引来八方探奇的游人。 此树经四川省林业研究所鉴定,命名为“雅安红豆”。 三大奇观 天下第一吻 雅安汉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在荥经县严道古城遗址上,发掘出了一个汉代石棺,上面有一幅男女相拥的亲吻浮雕图,一吻两千年,被史学家称为“天下第一吻”。 此浮雕复制放大在市区雅客园。一驴友飞车至此,叹为观止,写下了这段文字——来到雅安彩虹桥附近,远远便瞧见了一座雕塑。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对青年男女正深情相拥,款款相吻!下面的基座上刻着一行镏金隶书:“天下第一吻”。真乃羡煞人也!原来中国版的“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竟是雅女呀!真没料到我心目中的蛮荒之地竟也是一个风情万种的“伊甸园”呢!这两人该不会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吧?他们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私奔,难道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吻? 天下第一壶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中,有一个非常壮观的“世界第一大茶壶”。 “世界第一大茶壶”,直径10米,壶嘴长3米,壶身加壶嘴直径近16米,“掺茶”从直径4米的大茶碗里漫出,形成落差50米的“茶瀑布”,周围茶树栽植绿化30余亩。茶壶、茶碗、茶瀑布、茶树环绕,依山傍水、气势恢弘,与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俨然一幅天然美丽茶画,让踏上蒙顶山的游客,感观到与世界茶文化圣山地位一脉相承的博大精深的蒙顶山茶文化。 有专家称,大茶壶是目前世界上直径**大的茶壶。 天下第一漏 “我钻进了地球的深处,聆听到了母亲的心跳。”2000年3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杨勇等专家到芦山县境内的龙门洞考察探险。对照1:50000地域地质地形图时,他意外发现龙门洞旁有一块呈耳朵状的大凹地,且与罗布泊的“大耳朵”极其相似,面积竟达8平方公里,位置在神秘的北纬30度,并有一个奇怪的地名——围塔。经过两个月的现场实地考察,杨勇断定围塔村就是一个大漏斗,比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大漏斗——四川兴文漏斗大近10倍,并且围塔漏斗底部还发育着罕见的洞穴群,同时外围还分布了大小上百个规模不等的漏斗。这一震撼性发现,让许多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中国岩溶洞穴学会会长朱学稳感叹:“这实属世界罕见”。 围塔漏斗是目前发现的****有人类居住与耕作的漏斗。围塔漏斗长径6000余米,短径2000余米,形似一只大耳朵,漏斗底部海拔999-1100米,四周山脊海拔1450-1770米,漏斗深达400米-600米,漏斗内形成独立封闭的水系,成为集纳排泄地表水的通道。 |
发表于 @ 2006年04月18日 11:3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