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大的农机行业盛会。她的成长有着鲜为人知的历程。 提起“全国农机会”,还要从1959年国家成立第八工业机械部(简称农机部)谈起。1960年农机部开始举办“农机行业生产、供应计划会”,她是“全国会”的雏形;1980年该会开始使用“农机订货会”名称开展有关工作。1982年两部两局(机械部、农机部,汽车总局、仪表总局)合并成立国家机械委,下设农机总局(副部级),1985年撤消农机总局,成立中国农业机械总公司并主办“农机订货会”。1986年农机会开始使用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名称,沿用至今。 1990年成立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并从1997年开始协办、协助主办直至今年完全主办“全国会”。另外,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分别在邯郸、安阳、郑州、桂林、济南等城市举办;首届国际农机展于1997年12月在北京正式举办,第二届至第九届国际农机展即与(秋季)订货交易会同期同址举办,先后在济南、南京、合肥举办。 经过多年来的创新与发展,“全国会”逐渐由“宾馆型”——供需代表见面签订合同演变成“场地型”——产品展示,并逐渐显现 “六个平台”(产品交易、行业服务、会员联系、宣传鼓舞、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强有力的功能,它是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积极倡导并努力实现的方向。 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全国会”这一“品牌”的外延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全国会”相继增加了中国农机市场发展研讨会、中国农机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中外农机经贸洽谈会、第一至五届中国农机论坛以及首届亚洲农机社团和企业领导人联席会议。通过这些活动,“全国会”极其深刻的内涵得以丰富、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速、国际知名度得到极大而有效的提升。通过快速发展,形成了“全国会”“品牌”的知名度和境内外农机行业对“全国会”品质的认可度。“全国会”成功地完成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分配会议”向市场经济时代展览展示会议的转变。近七届(1999-2005)参展企业连续过千家,其中上届(2005年)参展企业1,512家(而且,展览面积达80,000M2,观众达108,038人次)。 纵观“全国会”参展企业的更迭以及参展力度、参展产品的变化,便不难发现和看出下一年度农机行业的格局和走向。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参加“全国会”,不仅能得到眼前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且是稳定已有的经销商队伍、发展新伙伴的重要手段。“全国会”确实起到了行业“晴雨表”、“方向标”的作用。 “全国会”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作为“品牌”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个“品牌”从塑造到维护,凝结着广大农机人的心血。 沐浴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春风,“全国会”经过几年的稳步提高后又开始了新的变化:一、从企业主办型向行业主办型转变;二、从资源开发型向精深服务型转变;三、从常规管理型向集约管理型转变;四、从重点收益型向广种薄收型转变;五,从短期突击型向持续工作型转变;六、从经济社会效益型向社会经济效益型转变。 组委会力求在展会影响力、内涵延伸、品牌塑造方面有更大提高,以更好地回报广大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联合会、协会对“全国会”的厚爱和支持。
发表于 @ 2007年11月11日 17:0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