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东方农机>>新闻视角>>
(日报记者罗芸)“我把‘贺铁牛’拉到云南试收水稻,效果很理想!”近日,荣昌县自主探索研制出收、割、耕一体化农机的农民贺成祖高兴地告诉记者。贺还透露:现正着手把“贺铁牛”外观改造成小轿车模样,到今年重庆水稻收割时节,首批样机将试着在田里为农民收割稻谷 一个农民的农机梦 贺成祖是荣昌县普通农民,自幼酷爱摆弄机器。两年前,他包下家乡几百亩田土搞农业开发,却因人工支出费用过高而亏本。 去年元月,贺成祖决心研制一种在深泥中不下陷,收、割、耕一体化的农机,并倾其所有,终于于去年9月,初步造出一台符合他设想的机器,取名“贺铁牛”,其中可以在烂泥田防沉降 “贺铁牛”下到烂泥田、深泥脚的田里也未下沉。但过了重庆水稻收割时间,无法测试其收割情况。 云南帮人挞谷找实验地 “贺铁牛”下到烂泥田、深泥脚的田里也未下沉。但过了重庆水稻收割时间,无法测试其收割情况。 今年5月下旬,贺成祖把“贺铁牛”“赶”到云南省元江县。这里是全国水稻成熟**早的地方之一,但目前水稻收割仍靠手工完成。 为了帮“贺铁牛”找到实验地,贺成祖在县城外帮一名叫刀元平的农户收割水稻,套近乎。“7个人用拌桶从吃完午饭挞到天黑,终于把7分地挞完。我的手都挞痛了!”贺说。 试验一波三折 6月6日,被感动的刀元平,终于同意手推车模样的“贺铁牛”下田收谷。 “贺铁牛”工作原理与现在推广的收割机不同,是趁水稻“站着”时,先将谷穗绞入并脱粒,再将水稻割倒。由于这里的水稻个头比重庆的水稻矮了30厘米,“贺铁牛”竟无法将谷穗吃入,惹得看稀奇的路人大笑。 在“贺铁牛”底盘被调低30厘米后,水稻听话地进入“牛腹”。但脱粒率只有60%,让贺成祖脸上无光。 贺成祖停下来,发现“贺铁牛”“牙齿”太稀、太短,于是他在县城买到合适的脱粒齿后,连夜改装。为减少不必要的搬运,贺成祖当夜就睡在湿热的田埂上,忍受蚊虫的空袭。 第二天下午,换了“牙”的“贺铁牛”“胃口”好了,“轰轰”地在田里欢跑,身后留下脱粒干净的稻桩像地毯一样。 刀元平也喜笑颜开,打听“贺铁牛”身价,准备拉人入伙买一台。 8月下线首批样机 刚从云南归来、皮肤晒得黝黑的贺成祖掩饰不住得意:“这次试验证明‘贺铁牛’研制基本成功!” 贺表示,他准备给“贺铁牛”整容,要让它外观像小轿车一样;脱粒齿密度要加大,长度也要增加。现已有一家农机生产企业受托帮他生产、组装,首批样机将在今年8月亮相。 农机部门专家认为,贺作为普通农民,能研制出一台较完整的收割机,的确了不起。但从贺提供的情况来看,每亩作业时间需3小时,远低于现在推广的农机效率;从样机到正式生产商品机,还需要长期的田间试验,以测定其各项性能指标,这个时间不会短。 |
发表于 @ 2007年02月25日 08:2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