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补贴之十宗罪
(农机补贴之十大怪现状)
一、披着“补贴”的外衣,干着“敛财”的勾当。
各级农机部门借鉴定、推广之机,开什么推广会、展示会、博览会,疯狂从农机企业敛财。接受吃请送礼之类就微不足道了。
二、越富的越补,越穷的越不补。
越是富裕的农机大户、个体户、有钱的农民越补;越是没钱的农民越莫想补。
三、有关系的补,没关系的不补。
想享受补贴吗?先给老子送礼再说。(和农机部门或当地政府部门权要越有关系的越补,没关系的想享受补贴越没门。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不少农机局官员的亲戚就享受到了补贴。)
四、有实力的能送礼的企业品牌越补,送钱少或没钱送的企业产品品牌质量再好也越不补。企业到处公关,耗费大量心力人力物力。
譬如目前
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基本是走农机部门路线,因为有政府“补贴”。因此,各家企业都只有拼命往农机部门送钱或许以高额返利,哪家企业送的钱多或给予返利高等好处越多,其产品就越能享受“补贴”。
记者在许多企业采访时他们都称,补贴把他们搞惨了,还不如直接与经销商打交道,农机部门人员比经销商要难缠得多,耗费了他们无数不必要的心力、精力、物力,同时本来可由企业之间的正常有序的竞争演变成了由农机部门掌控的无序竞争。即使你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服务好,由于黑中介的作用,也不一定卖得好。
“还不如不补”,即使那些因补贴而销得多的企业都如是说。
五、当官的发财,企业和农民买单
实际上,“享受”了
农机补贴的产品售价大大提高,譬如本来正常的市场竞争状态下8万元能卖的玉米机,企业销售时为了摊去给当官的送去的各种费用(钱、返利、实物等和其他公关成本)不得不将这笔费用算在售价内,结果农民要多掏3万元即11万元才能购买到玉米机,而这11万元中包括了“享受政府补贴的3万元”,如此一来,相当于在正常市场竞争情况下没享受补贴。这3万元补贴实际去了哪里呢,就是企业给当官的花去的公关成本,绝大部分进入了贪官污吏们的腰包,一部分进入了本来不用进去的宾馆、饭店、公路收费站、和加油站等地方。
六、大量农机部门办的展销会、推介会层出不穷,参展会上企业比农民多,企业疲于奔命。
很多省、市农机部门直接出面借机大搞什么农机产品展销会、推广会、交易会、博览会,有的则直接挂上“
农机补贴”的名头,间接或直接向农机企业捞钱(直接办会或与展商合作)。譬如四川省农机局、潍坊市农机局、黑龙江省农机局和黑龙江农垦农机局等很多地方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种名目的农机展会等。其目的只有一个:捞钱!企业不参展吧又怕得罪当地农机部门,参展又没有什么用,滑稽的是,有时参展企业比农民、经销商还要多,而且企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想一想,光布展和运输,就要花费企业多少成本啊!有本事的、不服的可以来找俺老朱辩论:你们这些办会的始作俑官员没有得到好处?没有好处的事你能那么卖力办展?企业要想卖得好,他自己会搞路演、会搞宣传,用不着你来瞎掺和、瞎扯淡!企业和老百姓都不是白痴,怕你尔!
要想做好企业,确实很不容易啊!
七、扰乱市场,违背市场规律办事。市场提前透支,造成虚假繁荣。
不可忽视的是,如果不根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其他因素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科学的实施步骤,将会出现由于
农机补贴的“刺激”和“催化”,本来由正常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正常的市场供给需求变成了畸型的市场竞争、无序市场供给需求。譬如前两年各地对自走式小麦收获机补贴力度大,造成市场空前“繁荣”,大量购机者的涌入也造成有些人并不有挣到钱,同时对市场的提前预支造成了市场过早进入萧条,2006年自走式小麦收获机市场一落千丈就是明证;与此同时,像近两年由于补贴“刺激”不少企业都大大纷纷上马大中拖,从大的方面说,也间接促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劝告那些目前正享受“补贴福荫”的企业,千万不能被眼前的市场繁荣或短暂的利益所蒙蔽,特别是那些产品单一的企业,如果不及早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旦像今年一样自走机不补了,你的企业将陡然陷困,你的员工将失业,并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八、纳税人的钱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
农机补贴来源于公共财政,都是我们纳税人的血汗钱啊!
九、行政操作,增加行政成本,同时客观上给农机行业不法官员以寻租、创租机会。
各地的补贴决定之间、企业在召开商务会期间或平常,不少农机局官员接受吃请游玩甚至到处到企业“拜访”、“考察”,司空见惯。
十、给老百姓心目造成不良形象,农机行业贪官污吏们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该享受补贴的农民没享受到,造成社会不公现象,各级农机部门借机吃拿卡要、敲诈勒索,在农民、企业(公民)的心目中于党和政府的形象很不利。
后记:
农民、多少农民究竟享受了多大“
农机补贴”的好处,政府部门或您有时间不防去做一下抽样调查。
农机补贴作为大农业补贴的一类,可以说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农业部农机化司、所有为“三农”问题鼓与呼的有良知的人士为此也出了不少力、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竟成了一些人用以敛财、发财的工具,导致补贴变味。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实施措施、如果避免农机管理部门的寻租、创租,值得深思,同时我认为,改革目前的
农机补贴方式势在必行。如何以更加科学的措施、减少补贴的走样,确实需要更多人士花费脑筋。不过,我们大概也明白,
农机补贴过程上所造成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农机行业所能解决得了的……
发表于 @ 2007年03月30日 21:0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