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收:十年技术积淀,今日厚积薄发
进入2007年,玉米机市场不再可能在平静中度过,这几乎成为定论。似乎在刹那之间,
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也由此摆上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推广部门和广大经销商的议事日程。我国农机装备工业经过近10年的技术储备,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玉米机市场渐渐闻到了硝烟的味道。尽管玉米收获机械化比起小麦要复杂得多,然而,历史的演进过程还是那么地相似,就像当年小麦机的新疆-2一样,这一次仍然是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从技术上首先取得突围,走到了行业的前头。
2006年12月17日,伴随着“2007年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推广研讨会”在哈尔滨的召开,中收总公司就此吹响了大规模进军东北玉米机市场的号角。
中收,是怎样突围技术堡垒的?
当年,新疆-2的研发成功,可以说成就了今天我国收获机械整个行业。因为有了新疆-2以及后来各厂家的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我国小麦机收率超过80%的战绩。毋庸置疑,中收总公司在我国收获机械发展史中写下了辉煌一笔,这也是行业公认的事实。如今,在相对较难的玉米机研发上,有着雄厚技术实力的中收总公司,又一次领导了这场技术革命。
中收,一个我国农机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似乎有着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收总公司董事长邵天杰说:“在我国农机化水平**高的这块土地上,有500多位从全国各地前来的同行、专家冒着严寒参加这次研讨会,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前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的迫切性,特别是行业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和期待,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生产制造企业肩上的压力、责任和动力。”的确,在难度相对较高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这次战役中,中收总公司承担的是国家级的研发课题,肩负着更重要的行业发展责任。
1998年,中收总公司以“国家经贸委大中型农机具重点开发项目”为契机,开始研究自走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2006年,中收总公司又承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她的基础研究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了两次研发积攒的功底,加上近10年的不懈探索,在攻克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漫漫长征中,中收总公司终于取得了令行业为之振奋的丰硕成果。10年来,针对全国不同的玉米生产地区,中收开发出了适应各地不同农艺情况的玉米收获机械,包括自走式(4YZ-4〈110〉、4YZ-4)、背负式(4YD-3、4YD-4)和谷物
联合收割机换装玉米割台(新疆-2换3行割台、新疆-3.0换4行割台)三种类型。各型号机器均完美地实现了摘穗、输送、集穗、秸秆还田等玉米联合收获的必要功能,“开拓者”自走机还特别增加了改进后的剥皮功能。
当前,在我国玉米机进入大面积推广的关键时期,因为有了近10年的技术积淀,技术成熟的“中国收获”产品表现出了非凡的市场适应能力。2005年,中收总公司所生产的“超越者”4YD-4、4YD-3玉米联合收获机,进入了农业部首次公布的《2006~2008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2006年,“中国收获”热身东北市场,“开拓者”各型号玉米联合收获机就以优良的技术性能,超强的适应性能,取得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东北市场独占鳌头的地位。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玉米机?
世界上第**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由澳大利亚人艾伦于1921年设计出来。从研制、推广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完成玉米收获机械化,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用了40年时间。中国第**台玉米联合收获机由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于1973年研制成功,比世界发达国家整整滞后了半个世纪。这里有一些大家熟知的历史因素。然而,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再次出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热潮时算起,我们也走过了超过10年以上的漫漫征程。
不仅如此,就是在这两年我国玉米机市场处于提升的时期,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的道路仍然曲折。近几年,尽管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尽管农机推广部门大力推广,尽管行业倾注了足够的热情,玉米收获机市场仍然没有摆脱这样一种怪圈:一方面,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玉米机收,以便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玉米收获机械生产厂家也从前几年的2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60~70家。但是,市场的启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于是,每一家企业可能都在问自己,中国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玉米机?这绝不是中国农民有多么挑剔,而是我们正在用实践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玉米收获机械化比起小麦、水稻来说难度**大。不但要适应国情,而且地区的差异,地理的差别,都对玉米机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检验三室李博强主任说:“目前,没有一家国外产品可以完全适应中国,也不可能有一家产品可以包打天下。”因此,**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就成为各厂家抢占市场的利器之一。
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院长何堤说:“玉米机在技术层面上必须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可靠性、适应性、收净率、生产性、收获成本、安全性。其中,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是根本的根本。”如何**大限度地满足这六个要素,基本上勾划出了研制玉米收获机械的技术路线。围绕这六个要素,长期以来,在我国玉米机行业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三大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关系。即:两大摘穗原理的对立统一、自走式与背负式对立统一、对行与不对行的对立统一。换句话说,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玉米机?正确处理好这三大矛盾运动关系,就是对此问题的**好回答,也就成为各厂家取得市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
两大摘穗原理的对立统一
根据摘穗装置的不同,国内的玉米收获机械可以划分为两大流派。一类是摘穗辊式,另一类是拉茎板式。两种方式的**大差别在于损失率的高低。这是因为国内玉米收获多采用玉米摘穗的收获方式。在玉米收获时,大部分地区籽粒含水率高达30%以上,其中东北地区一般约为22%,山东地区高达40%以上,无法实现收获时直接脱粒。
摘穗辊式损失率高。优点:结构简单,产生的断茎秆和碎叶少,清洁度高。缺点:对果穗的损伤大,易出现“啃尾”现象。适应地区:黄淮海、西南等一年两熟、多熟地区。因为玉米收获时果穗含水率高,损伤相对较小,也起到剥皮的作用。赵光机械厂生产的国内第**台玉米收获机就采用了摘穗辊式摘穗装置。目前,山东等国内大多数厂家生产的玉米收获机采用的是摘穗辊式摘穗装置。
拉茎板损失率明显要低。优点:工作可靠,果穗咬伤率小,籽粒破碎率低;独立式结构,可以组装成多行。缺点:含杂率较高,特别是在含水率高时。适应地区:广泛适应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尤为适宜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低的一年一熟地区。欧美国家玉米收获机大多都采用拉茎板式的摘穗装置。目前,河南、新疆、河北和北京等地的厂家生产的是拉茎板式的玉米收获机。代表厂家有中国收获、农哈哈等。
其实,两种方式的**大差别就在损失率的高低,而考察玉米机的**重要指标也是损失率。相信随着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玉米品种的不断改良,**终拉茎板摘穗方式占主体地位应该会成为不争事实。
自走式与背负式的对立统一
玉米机按行走方式可以分为自走式(包括谷物联合收割机换割台)、背负式两种,牵引式因为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已很少见到。与小麦机略有不同的是,目前我国有实力的厂家都同时生产自走式、背负式两种机型。两者的对垒体现在收获效率的高低上。
自走机(包括谷物联合收割机换割台)。收获效率高,功能齐全,适合于大面积作业和跨区机收。自走式产品是近年才开发出的新产品,目前市场保有量约300台。产品主要集中在: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主要为“中国收获”产品。其中,国产谷物联合收获机械换玉米割台(收籽粒)在垦区约50~60台,其收获需在上冻后,籽粒含水率在14%左右时使用。
背负机。收获效率相对较低,功能有限,具有摘穗、秸秆粉碎还田功能,部分增加了剥皮机构或茎秆切碎收集装置,适合于地区性小面积作业。背负机的发展有赖于近年来大中拖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目前,背负机市场保有量不到25000台,集中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主要机型是两行、三行产品。
影响自走机和背负机市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一般来说,自走机的价格高于背负机一倍以上,这对于还未形成规模效益的玉米机械收获来说不是个小数。加上秋收玉米受气候的影响较小,群众对秋收不那么紧迫等因素,自走机的快速发展也许还要等待时机。不过,随着自走机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玉米用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在两者共存发展中,自走机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对行与不对行的对立统一
国外的玉米机都是对行的。只所以存在对行与不对行的较量,完全是因为农机一味适应千差万别农艺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适应性问题。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终于有了不同的声音。东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说:“农机与农艺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不要一味要求农机适应农艺,农艺也可以适应农机。单纯强调农机适应农艺是不对的,应该是农机农艺共同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服务。从世界范围看,根据农机来调整农艺是现实情况也是一种趋势。”似乎,院士的一段亮话,为我国农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扇天窗。
事实上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不对行。所谓不对行就是**大限度加大喂入的宽度。看来,讨论对行与不对行问题的本身不具有太大的长远意义。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农艺问题的不断标准化,这个矛盾将会迎刃而解。
“中国收获”玉米机是怎样打造成的?
正是因为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关系,所以中收总公司又一次走到了行业的前头。“中国收获”产品首先从东北市场取得突破。
在研究了东北地区的情况后,中收总结出适合东北地区的玉米机必须具备下列特点:功率大、效率高,以收穗型为主,**好具有剥皮功能;能一次完成玉米作物收获全过程作业的玉米专用收获机械;适合垄作的对行收获,但须有强制喂入功能,以适应不同的行距;能够有效收获含水率较低的果穗,以拉茎板式摘穗装置更为适宜;能够收割结穗位置较高的玉米,不漏穗;能够有效收获枯熟期时易折、下垂率高的玉米穗,粉碎韧性较强的秸秆;与70马力以上的大型
拖拉机(其在东北地区保有量在8万台左右)匹配的背负式3行、4行玉米机。
因而,中收销往东北地区的各系列产品作到了量身定做,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他们甚至在研发阶段就开始了对号入座。
割台。摘穗装置采用国际通用的拉茎板式摘穗装置,适应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的农艺特点,工作可靠,果穗咬伤率小,籽粒破碎率低;采用拨禾链式强制喂入技术,喂入性能好,可实现不对行收获;产品**佳行距尤其适应东北地区行距及垄作特点。
剥皮装置。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带有剥皮装置;由剥皮辊、压送器及传动系统组成的剥皮装置剥净率高,破碎率低;在剥皮机下方加装振动筛式排杂机构进行籽粒回收。剥皮机的结构设计完全参照乌克兰K6的样机结构,改进后的结构压穗板轴为分体式,压实力不大。具有特点:浮动性能好,剥皮效果好效率高;对玉米的损伤较小;分布均匀,生产率高;剥皮位置恰当,剥净率高。
二次拉茎装置。针对拉茎板式摘穗装置含杂率较高,所有产品均装有二次拉茎装置;当升运器将果穗运送至果穗升运器顶端时,通过风机和清理辊对其进行杂物清理。
秸秆还田及回收装置。在满足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配置秸秆还田装置或回收装置。
应该说,中国收获几乎完美地解决了玉米机械化收获中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因而其产品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适应性和作业效率。目前,我国玉米自走机市场保有量300台左右,主体为“中国收获”产品。其中,在黑龙江省2006年新增自走机中,“中国收获”就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当前,2007年的市场已经开启,“中国收获”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度提升已是肯定的事了。随着我国玉米机大面积推广期的到来,我们相信,中收总公司凭借她强大的研发实力,必将**终赢得这场硝烟味渐浓的市场大战。■
发表于 @ 2007年07月02日 14:0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