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德国”----德国农机企业印象记
德国制造一向代表了产品的高质量与高技术。而记者在国一些农机企业的实地采访让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德国的农机产品同样也很“德国”。
6月10至15日,记者应德国雷肯(LEMKEN)公司、克拉斯CLAAS公司和格力莫公司(GRIMME)的邀请,赴德国对这三家企业进行了一次实地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在很多方面却都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体制成熟
德国农机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不像美国那样大多数是公众公司。而这种企业性质决定了其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像格力莫和雷肯公司2006年的销售额分别约为12亿元和14亿元。与国内一些地方的家族企业不同的是,记者感觉德国农机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已经发展得成熟。企业老板与经营者之间关系融洽,这大概是由于西方国家的诚信度高,经理人的道德操守较好,加上企业机制健全的约束,使老板与经理人之间的效用目标更倾向一致,经理人公私界限分明。
在德国的家族企业里,企业主并不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标,而非常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德国的这些农机企业由于是家族企业,不像股份制企业或上市企业那样非常注重短期的资本回报,而是更重于长远价值。不管用户还是员工,对利益都非常看重,一些企业主甚至为了长远发展不惜牺牲企业的短期利益。据雷肯公司总经理介绍,雷肯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一下子上升了36%,企业给员工分发了大量的福利。在2006年给员工发工资就达80万欧元,还为员工缴纳了91万欧元的社会保障金。克拉斯一位在企业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公司在50年里从未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开除过一名员工。即使在并购雷诺公司之后,原来的3400名员工也全部保留。同时非常注重公司员工的培训和资质培养,让他们学习掌握新的生产技术,与公司共同成长。
以人为本
德国企业公司的工作机制很人性化、制度化和弹性化。在这几家企业一些工点,记者看到很多张贴的纸牌上写着产品的发往地,近期或当天产品销量,这让员工明白其工作的责任,了解公司的运行情况。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生产更好的产品,刺激更多的销售,自己可以这样获得更多的工资。在讲究严格的一周40小时德国工作制度下,在很多公司里譬如一个工人在某天内按要求干完了两天的活,那么他第二天则可以请假休息。
由于企业善待员工,员工的忠诚度也很高,不少员工都将企业里的工作当作长期的事业来干,工作时间非常长。雷肯公司总经理Franz-GeorgvonBusse在企业已经工作了16年,出口部经理FORK也在企业工作了15年。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认识到企业“对内经营员工,对外经营客户”,表明我们的企业在很多方面已经在与国际企业接轨。
另外还提一点,当然与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我们到达德国小城CLOPBERG,出火车站与雷肯公司出口部经理Fork博士见面后,就自然而然地提起其下属章小姐的拉杆箱,一直放到车后箱里。让记者刹时感到德国企业领导与下属之间关系的融洽,似乎没有国内企业或单位里,领导与下属之间时刻存在的等级观念与距离感。在雷肯公司,记者看到除了总经理办公室,其他中层领导与下属的办公都在格子间,实行开放型办公。这样很利于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这一点,倒是与国内记者见到的约翰迪尔中国部相似。
研发强盛
德国农机企业研发投入都较大,一般都有这方面的预算。格力莫占到8%-12%;雷肯和克拉斯都约为5%。这保证了其产品的领先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相比国内企业由于专利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企业领导的素养和专利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竞相模仿其他企业的优点,但是却永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原创性的技术之后。
农具的研发生产在德国占了很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在国内的
拖拉机行业,“重头不重尾”的现象极其普遍。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拖拉机生产主机的企业并不重视农具的开发,与生产农具的企业缺乏衔接,特别是农具领域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相反,国外农机巨头迪尔、纽荷兰、爱科、克拉斯等企业有的非常注重对农具的开发,有的非常注重与农具企业的合作,包括开发与销售,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互动体系。
人均产值和利润率高是德国农机企业的一个明显优势。克拉斯8300人创造了24亿欧元的销售额,雷肯602人1.38亿欧元,格力莫800人1.2亿欧元,利润一般在8%以上。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获利能力使企业能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和提高员工福利水平,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并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管理先进
德国农机产品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与企业的管理水平高息息相关。记者在这些企业看到,他们的生产工艺非常先进,一些智能化的机器人代替了人工不可干的环节。而在产品设计上,德国农机设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雷肯投资了2000万欧元用于购买新的喷漆系统设备以及改善物流和生产车间。我们参观的一个大型零部件装配车间只有2名千人,其中的传输带长达13公里,仅有一个工人监视运行。由计算机掌控的切割装置只需1秒钟即可完成对1厘米厚度钢板的切割。在雷肯、格力莫看到,其焊接工艺非常先进;焊接面平整光滑,也节约了不少焊接器材。智能化、人性化是德国农机产品的显著特点。克拉斯、雷肯和格力莫的农机具都能随地形而变。格力莫收获机械驾驶室里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通过显示屏可以随时了解机器作业时的状况、箱体容纳状况,司机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德国机械产业界限不像国内不同类别之间那么分明,不像国内譬如说汽车产业、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和农机产业之间的差距大。企业间合作程度高、人员流动正常、不同行业利润差别小,员工心态也没有距离感。像格力莫总经理斯滕科博士原来就职于奔驰的工程机械。他告诉记者,在德国农机产业或汽车产业间,无论是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生产工艺水平等都没有什么差异,由于农业机械作业环境更加恶劣,农业产业里一些生产工艺甚至比汽车产业更为先进。国内就有一些汽车厂从克拉斯进口过原件。据了解,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前不久曾一下子向克拉斯订购了20多台由其自行研制开发的焊接机器人。
重价值链
德国农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高,这也包括其经营理念的国际化、资源整合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等各个方面。雷肯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世界30个国家的87名记者。参加他们会议的经销商来自于世界各国。雷肯的国外销售占到62%,去年他们的增长几乎遍及欧洲各国农机市场,在欧盟各国的销售增长达到了46%,在东欧达到了3500万欧元的销售额。格力莫的国外销售更是达到了85%。而克拉斯作为世界同巨头,其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国,收获机已经累计生产超过40万台,欧洲每3台收获机中就有一台产于克拉斯。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人才的国际化也非常普遍。在格力莫,至少有10种以上的语言汇集于此公司。熟悉不同国家国情显然对开拓不同国家的市场很有好处。
德国的农机企业基本上都是销售做在生产前,全部根据订单生产。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挤占更多的资金和固定资产,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不用担心已生产产品的销售。
德国农机企业都很注重用户价值。像这次雷肯公司在Dettmer农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产品演示会,农场非常配合,这和雷肯公司与农场主、用户之间建立的融洽关系分不开的。雷肯公司FORK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在销售产品之后,都长久的跟踪于用户的使用情况,对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因此与用户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来源:摘自2007年第8期《当代农机》
发表于 @ 2007年09月29日 17:4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