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礼好

行业资深媒体人、产业评论员。现任某行业媒体执行主编。如需转载,务须署上作者姓名。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朱礼好>>商业评论>>

“行业走笔”之二收藏

大中拖升温,是机遇还是陷阱?

  如同疯狂的基市,大中拖领域也进入了一个争相进入的鼎沸时期。

  早在去年10月份合肥举行的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已有越来多的企业涉足大中拖领域。除了原来的中小拖企业如时风、五征、常拖、鲁中等纷纷将产品马力大幅上移,原来以做手扶为主的常发、以做水稻收获机械为主的沃得,以及更多的不知名的企业如北京福克森等均争相进入。此外,还有一些原来的大中拖知名企业以与其他单位联姻的方式,如中国一拖与黑龙江省农机公司、宁波奔野与哈尔滨东金沃尔公司、福田雷沃重工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合作,意欲扩大自己在大中拖领域的势力范围。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透露,目前国内大中拖市场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而目前各企业的产能加起来超过40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中国的“风险投资之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告诫投资者:“当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卖出去,当你痛苦流涕的时候,你要买入。”套用这句话,放在目前的大中拖行业,对于那些急欲在大中拖领域赚一把的投资者当很有启示意义。

  在投资界,其实更有明确的说法,这就是“绝对不要碰大家都看好的项目”投资决策原理。伟大的商界领袖哈默说过,当别人都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看一看自己不做行不行;当别人都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再看看自己做行不行。当初,当所有美国的商人都不敢去苏联做生意的时候,哈默博士却独自来到了苏联,当时苏联粮食奇缺,他想方设法用美国的粮食从苏联换回了一大卡车金银珠宝,其中还有戴过的金皇冠。刚运到美国就被有钱人抢购一空,从而大赚了一把。哈默看到了机遇,抓住了机遇。

  而能不能把握住目前大中拖市场行业上涨的机遇,对每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严峻考验。要不然,盲目进入的结果或将适得其反。

  资源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稀缺性。对于企业来说,不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大的生产能力将会造成企业资源的闲置,没有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经济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企业都应有一个合理的投入空间和**优的经济产量。同时,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将会把更多的企业逼进大中拖这一片“红海”。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就像前些年不少地方一窝蜂地造汽车一样,过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新进入一个行业必须具备跨进门槛的实力。一些行业人士曾多次告诫,大中拖作为较高端的农机产品,与做小四轮有很大的不一样,首当其冲是进入的技术门槛。而这又首先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储备上。许多企业根本不具备做大中拖的实力,这包括企业财力、企业所在地域状况、企业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因此,大中拖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从人员需求的类型看,需要研发、管理、营销等大量人才。原来做农用车的企业如时风、五征,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资本、人力、制造、渠道和管理优势;同时长期以农村市场驻扎,对农机市场有些了解,具有较丰富的经验。相形之下,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些要素。

  从企业整体层面看,一个企业进入大中拖行业,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入了小范围的多元化,企业的整体财力、管理能力是否保证在决策者与**高管理的可控的范围内,这也要打一个问号。产品质量能否过关?服务体系能否跟上?一次小小的公共关系危机、质量事故、服务问题,没有处理好都很可能给企业整体形象抹黑,甚至给整个企业的运营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这一点不仅之于小企业,对大企业也同样值得警惕。

  因此,大中拖市场的升温,对有些企业来说可能是机遇,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也许是陷阱。“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这是印地安人的一句谚语,聪明的印第安人有一个发现,人有时往往为了眼看就要达的目标而加速前进,甚至忘却了达到目标的本来目的,抛弃了一直以来长途跋涉的谨慎和本性,一副失魂欲疯狂的状态,不会有好的结果。那些急急上马大中拖的企业,不妨也别上得太快,再想一想企业经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等一等自己的企业“灵魂”吧。

■中国农机化导报 朱礼好


发表于 @ 2007年03月28日 20:52:00 |点击数()

旧一篇:“行业走笔”之一|新一篇:收获机,载不动许多愁

博客信息
朱礼好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03月22日
今天点击:403
本周点击:255
本月点击:2183
点击总数:359297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类
商业评论 商业评论(167篇)
农机人 农机人(60篇)
行业观潮 行业观潮(36篇)
公司报道 公司报道(23篇)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13篇)
朱眼观象 朱眼观象(7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