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博坛

这是一块自由天地,任你信马由缰、纵横驰骋,抒发心灵的呐喊!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英超博坛>>默认>>

回忆和迪尔专家相处的日子收藏

回忆和迪尔专家相处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机主管部门与约翰迪尔公司签订了“大中马力 拖拉机引进、消化与吸收”项目合同,其业务工作由我所供职的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归口。这项工作前后持续了十几年,洛拖所曾派出100余人次前往迪尔公司参加培训与考察,迪尔公司也先后派出50余人次来到洛拖所考察与指导。我有幸长期参与了约翰迪尔公司专家来洛阳工作的接待,结识了一些迪尔公司的朋友。在多次的接触中,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与我国同行友好合作的情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项目合作初期,迪尔公司的拖拉机专家肯迪先生多次来到我国,他高高的个子,头发稀少,不苟言笑。但对人却诚恳备至,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给包括众多拖拉机企业的技术人员讲课,往往几个小时不休息,当时拖拉机行业不少企业的技术人员听说肯迪先生在洛阳讲学,纷纷前来听课。他讲课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听众对他的讲演评价很高。因此,拖拉机行业的不少老一代技术人员大都认识或听说过迪尔公司的拖拉机专家肯迪先生。肯迪先生的认真还表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当时在迪尔公司工作的一位中国雇员听说肯迪先生要来中国,特地托他给自己的一位在广东的朋友捎来100美元现金和一些礼品。这位广东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肯迪先生在转交时,还特地用相机从不同角度将对方拍照下来。事后听说,他将以照片为证,证明自己的确将钱、物交给了要交的人,回去可以有个圆满的交待了。
1983年夏,肯迪先生偕夫人一道来洛阳,其夫人并未赋闲休养,而是在洛阳办起了技术人员英语口语培训班,不收任何报酬,消息传出,行业内有不少技术人员纷至沓来,一时教室爆满。肯迪夫人在洛阳期间恰逢“六一”节,她还自费买了一些小礼品到洛拖所幼儿园慰问小朋友,教小朋友学唱幼儿英语歌曲。当年的小朋友有许多至今还珍藏着这位“洋奶奶”和他们的合影照片,因为在当时,能和外宾合影也是很鲜见的。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每次陪同肯迪先生来中国的是一位美籍华人高士钤先生,高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后在迪尔公司任职,他在迪尔公司与中国拖拉机行业的合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与肯迪先生性格相反,哈诺先生则非常活泼幽默,他经常满面笑容,在人际交往中常冒出一两句笑话,活跃了气氛。而在工作中则严肃认真,那怕工作程序中有一点瑕疵,他都会不客气地的指出。在工作时间之外,还常和中国同行开玩笑,所以中国同行也不把他当外人,记得有一次晚餐,中国同行敬他啤酒,他一点也不客气,凡有人敬酒必喝,眼看有些撑不住了,我委婉劝阻了敬酒者才作罢。哈诺几次来到洛拖所的工作搭档是鲍勃泰克先生,在我的印象里,鲍勃泰克不爱讲话,不但工作中全神贯注,不多言语。工作时间之外也是满脸严肃,很少讲话。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迪尔公司中国拖拉机项目经理安瑞森先生带领专家组多次来到洛拖所,安瑞森先生膀大腰圆,微白的络腮胡须,满面红光,很有气魄。专家组成员对洛拖所的拖拉机验证试验要求很严格,对试验报告审查非常认真,在双方签署的有关备忘录中,对某些问题提出的意见很明确,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都直言不讳地写入备忘录。当时洛拖所的陆根源总工程师、顾履平副总工程师及其他技术领导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为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双方的合作相互支持和理解。
1993年,迪尔公司委派施耐德先生接替安瑞森的中国拖拉机项目经理职务,施耐德先生上任伊始,就带领专家组来到洛拖所,就迪尔公司与中国拖拉机行业的项目合作问题和洛拖所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商谈。我**后一次见到施耐德先生是在1994年1月18日,他带领迪尔公司5人专家组在洛拖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次访问可能作为十几年来该项目愉快合作圆满结束的一个答谢。

发表于 @ 2007年06月13日 09:19:00 |点击数()

旧一篇:中国农机学会2007工作会议召开|新一篇:对一则报道的声明

博客信息
英超博坛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6年05月11日
今天点击:81
本周点击:10
本月点击:58
点击总数:135621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类
默认 默认(78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