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胡伟论道>>闲苑>>
吉林随言(2)
三
第一次到吉林,过去东北**远走到沈阳。在我的心目中,东北是一望无尽的黑黝黝的黑土,然而,在吉林这一道观察,并非如此,好些地方与关内并无两样,沙化迹象比比皆是。
在长春时,与一家公司的老总交谈,也与省级机构一负责人叙谈,同一个主题,要把农村荒废的玉米秸秆收集起来,粉碎后压缩成颗粒,然后卖给老外。开始我是极其赞同的,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还增加农民收入,何乐而不为?然而,看过满地黄土之后,再联想起国家目前鼓励一些能源企业搞的秸秆发电项目,据**近报道,山东一家秸秆发电厂开工之后,收不上秸秆来。越想越不对劲。记得若干年前,河北农科院籍俊杰研究员对我说过,秸秆汽化之类的办法不是**好之策。因此,思想为之而动。中国的秸秆都烧了(发电、汽化),都压成颗粒卖给老外了,近期看,我增加了收入,长此以往,我们的土地里还有有机质?只有出,没有进!借鲁迅之言,大抵应该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如果几年之后,我们“兴高采烈”的报道,我们建设了多少家秸秆发电厂(学名是生物质发电)、搞了多少秸秆汽化炉、出口了多少秸秆颗粒原料!
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
土地年复一年的产出,却难有回报,于是乎,只好一个劲的上化肥。白山黑土肯定成为第N个黄土平原。只好如古人般发出:呜呼!
烧完的秸秆,还能剩下什么?卖该老外的秸秆(原料也),我们能得到几何?
后人恐怕不是骂娘了。
应该好好规划我们的秸秆资源。
应该大力推动保护性耕作,不只为现在,更为子孙后代。
一孔之见!
发表于 @ 2007年07月02日 11:4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