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尘埃落定的收购案,对宁波奔野来说,意味着管理层大换血。 “快的话一个月就可以获得批准,但商务部可能要邀请一些行业代表企业召开一次听证会,大概是怕外资形成垄断。”7月10日,宁波奔野拖拉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野)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以下简称迪尔)收购奔野正在报国家商务部批准中。 而在6月8日,迪尔就在其网站发布与奔野签订**终收购的定向协议。依照上述奔野高管的说法,显然待批时间已经被推迟。
迪尔“迎娶”奔野 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依州莫林市的迪尔是世界第一农机巨头,迪尔看上的奔野则是南方地区**大的拖拉机厂。 财大气粗的迪尔收购颇有潜力的奔野,中间也碰上一点小插曲。 从2006年初,迪尔就同奔野有所接触。同年4月,迪尔农机部总裁戴维·埃弗雷特前往宁波奔野,就双方合作进行了洽谈。戴维受到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接见。 迪尔农机部总裁告别奔野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世界第四大拖拉机制造商印度的马恒达公司总裁达塔一行6人,对宁波奔野进行了考察,就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此后,两大农机巨头就合作问题与奔野有过多次磋商,但博弈的结果是马恒达败北。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收购是迪尔低调而强悍的扩张战略的真实写照。初始谈判,奔野提出的是产品与技术合作,尔后又提出合资二八开、三七开直至四六开。然而迪尔态度强硬:“要合作就全面收购!” 据悉,奔野方**先开出的价码是5亿元,**终的收购价格约在4亿元人民币左右。
高管大换血 根据迪尔以往的做法,一旦合作成功就会取得相应的企业控制权,这次全面收购自然更不例外。 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迪尔已经委派了一位叫约翰·斯通的人长期驻扎宁波并任命他为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小型拖拉机业务总经理,亦即未来的“约翰·迪尔宁波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约翰·斯通已经在华半年。 宁波奔野这位高管告诉记者,一旦合资成功,除了现在的奔野股东兼总经理徐纪学离职外,现任财务、人事与生产总监三位高管也将离职,而由迪尔方委派新的人士替代;销售则将与迪尔在佳木斯与天津的工厂一样,采取由设在北京的迪尔中国市场部统一管理运营的形式。 至于公司是否会裁员,迪尔中国市场部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还没有进入到该程序,等商务部批准了才能确定下一步工作”。
迪尔的野心 据了解,迪尔自1978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始,1997年与国内原“四大收割机厂”之称的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合资,在2004年底实现独资,目前占据了国内大马力收割机95%以上的市场;1999年又控股国内行业标志性企业、有“三大轮式拖拉机厂”称谓的天津拖拉机厂;直至今年6月8日,又与华东地区**大的拖拉机企业奔野签署全面收购的协议。 迪尔农业部负责落实全球拖拉机及工具货源的北美洲、澳洲、亚洲区主席大卫·艾维特认为:“收购奔野的决定为我们配合客户对特定马力范围内高品质拖拉机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迪尔一旦控制奔野,不仅获得奔野在中国北方多年来积累的旱田市场资源,还可以宁波为据点,进军潜力无限的南方水田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