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业机械化分会工作成绩斐然
2007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学会工作。团结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者,进行有关专题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推广与咨询服务等,选举成立了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开展的主要活动和工作如下:
一、专题研究
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天津农业机械管理局、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总站等委员单位联合开展研究,重点对全国扶持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我国水稻、玉米、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我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效果与机制,山东省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北京市常用农业机械操作规程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二、学术活动
2007年,农业机械化分会重点举办了“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和“水稻生产机械化及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发展”论坛等学术活动。
(一)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
2007年9月22~23日,“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和浙江省农业厅联合主办,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承办,得到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机化导报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巡视员叶兴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副司长张天佐、巡视员马世青,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杨林,中国农机化导报社社长宋毅,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陈志,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名誉主席Bill A. Stout教授,日本农业机械学会主席小池正之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童健,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副厅长赵兴泉等领导、专家莅临大会并做了精彩演讲。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白人朴教授主持。
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他满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学习农机、与农机结下的不解之缘,强调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靠科技,科技靠农机,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希望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浙江省委童健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陈志理事长等领导在开幕式上相继发表致辞,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白人朴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陈志分别就当前农业农村形势与政策走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新起点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我国农机科技创新问题等问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是农业机械化行业一次高层次的盛会,为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巡视员叶兴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马世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敏丽、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名誉主席Bill A. Stout和日本农业机械学会主席小池正之分别针对工业化中期的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共同探讨新时期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途径,对促进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大会将主题报告会与区域发展高峰论坛相结合,成功探索出学会学术活动的新型组织模式,为推动我国和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在北京成功举办“水稻生产机械化及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发展”论坛
2007年4月27日,“水稻生产机械化及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北京长城饭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德国汉诺威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承办。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张天佐、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白人朴、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陆为农、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中心首席专家朱德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耕作所所长杨学军出席本次会议并做精彩演讲,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君到会并致开幕词,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杨敏丽教授主持。
五位演讲嘉宾分别就我国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农机与农艺结合、技术瓶颈与新机具研发进展等角度做了精彩演讲。张天佐副司长指出,玉米收获机械历经数十年的研发完善,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主观和客观原因使其发展速度一直较慢,应将种植制度与机具研发相结合,在研发思路、推广重点、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调整。白人朴教授提出,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已形成4大板块、18重点的发展格局,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全程化、产业化加速”的态势,应做好“两个选择与三个结合”,即注重技术路线与组织路线的选择,将技术与经济、农机与农艺、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陆为农理事长深入分析了我国水稻栽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朱德峰研究员分析水稻机械种植的需求,将国外水稻机械种植两种模式与特点进行对比。杨学军研究员重点对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作业性能及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国内机具存在适应性差、性能差、生产率低以及整机可靠性偏低等主要问题。
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农机管理、教育、科研、推广等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化导报等媒体代表16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三、技术推广
2007年11月6~9日,第十四届全国联合收获机技术发展及市场动态研讨会在浙江宁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和全国联合收获机械信息网主办,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承办,合力集团•宁波合昊液压泵业有限公司协办。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胡伟主持。
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教授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要求及新趋势”主题报告。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燕明德、农业机械杂志社副主编王艳红、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等代表就“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研究”、“中国农机院收获机械产品现状及发展”、“我国棉花、甘蔗收获机械产品现状及发展”、“花生收获机械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等专题进行了大会发言。部分代表就项目合作、技术合作、产品推广等达成意向。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河南、黑龙江等8个省市的近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四、咨询服务
农业机械化分会坚持为政府有关部门、全国农机化行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定期为委员和团体会员单位邮寄有关**新资料,充分发挥学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为方便广大农机管理干部、科研人员、教学人员了解新阶段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分会编辑出版了《新阶段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白人朴教授论文选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五、成立农业机械化分会第七届委员会
2007年9月22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召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陈志出席大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白人朴,副主任委员刘敏、陆为农、罗锡文、杨林、何勇、胡伟、杨敏丽,中国农机化导报社社长宋毅,以及来自全国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副主任委员杨林主持。
杨敏丽代表第六届委员会汇报了分会2003~2007年的工作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农业机械化分会对学会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学术论文进行了表彰,白人朴教授荣获终身成就奖,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等17家单位获得学会活动先进单位奖,焦刚等33人获得学会活动先进个人奖,董佑福的《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与趋势》等40篇论文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
经选举产生了由143位委员组成的农业机械化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来自农机化管理、科研、教学、鉴定、推广、企业、监理、媒体、民间学术团体等单位。白人朴教授被聘为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杨敏丽教授当选为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天佐等19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郑志安等54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委员会组织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具有高级职称的委员占73%,充分反映了学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具有学术权威性和人才荟萃的鲜明特点(具体情况见附件)。宗锦耀司长和陈志理事长分别代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向第七届委员会表示祝贺,希望农业机械化分会继续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07年农业机械化分会在各委员单位和全国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今后,新一届委员会将一如既往遵循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和农业机械化分会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及各委员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于 @ 2007年12月07日 11:3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