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五九七农场版块>>
高标准换来新突破 |
|
发布时间:2008-10-19 7:18:03 五九七农场宣传部 何余江 侯仰芝
|
近日,一条题为《黑龙江农垦五九七农场寒地水稻高产创建结硕果—万亩片平均高产超过750公斤》的新闻格外引人注目。这则由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的消息称,经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实地严格测产验收,黑龙江垦区五九七农场承担的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该农场第四管理区“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750公斤以上。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等众多媒体也发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这个农场的水稻种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寒地水稻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产量堪称奇迹,让我们共同探寻五九七农场水稻高产创建的秘密。 秘密之一: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是创建之基 五九七农场位于东经131o47ˊ—132o45ˊ、北纬46o17ˊ—46o19ˊ,为典型高寒地区。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面积21.1万亩,占全场耕地三分之一强。2005年以来,加大水稻高产攻关力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项目资源,落实各项技术,主攻水稻单产,有效提升了全场水稻生产综合水平。 2008年五九七农场承担了国家农业部、农业部农垦局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根据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的部署和要求,从3月起,在第四管理区23、24、25、27作业站实施了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为目标的高产创建工程。制定下发“水稻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和“水稻高产创建(攻关)技术实施方案”,确立了以“三化一管”(稻谷品质优质化、全程机械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和突出本田叶龄诊断管理)栽培模式为核心,以提高稻谷品质、单产为目的,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大面积区域平衡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创建思路。 建立“农场+管理区+技术指导员+农户”推广模式。确定“三百亩”核心区13个,平均亩产860公斤;“三千亩”示范区3个,平均亩产780公斤;“三万亩”展示区1个,平均亩产700公斤。明确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 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确保了高产创建工作的良好开局和顺利实施。 秘密之二:资源优势和优良品种是创建之源 五九七农场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地域优势。第四管理区是国家级“挠力河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世界重要的内陆湿地。气候适宜,风调雨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水稻高产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水源优势。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形成网络充分发挥作用,2008年全场自然水灌溉10万亩,井水灌溉11.1万亩。第四管理区北临七星河、东临挠力河,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高,实现江水灌溉5.2万亩,井水灌溉4.8万亩。 三是土壤优势。第四管理区地势平坦,黑土层深厚(50-120cm),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达4.1-6.9%,也为水稻丰产丰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从寒地及井灌区的特点出发,以安全抽稻期为中心,选用在五九七农场安全成熟的优质、高产、抗病的“空育131”、“垦鉴稻6”、“垦稻13号”等品种为高产创建项目用种。种子公司抓好统供种子质量检验、精选加工、规范包装标签标识,确保统供种子质量。 良好的自然优势和适宜的优良品种,为高产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秘密之三:强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是创建之本 2008年,实施水稻良种补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及农业标准化提升等项目。整合技术资源,统筹安排,区域化布局,确保资金、人员、技术三到位。成立攻关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农技、农机、水利和气象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精确量化目标任务,实行工作督察追究制度。 利用科技入户平台及技术指导队伍,零距离服务示范区种植户,实现新技术与水稻高产创建的有效对接。一是技术指导员实行聘任制,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报酬与水稻单产挂钩,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二是努力提高技术员业务能力,聘请农垦科学院及分局水稻专家业务培训,提高其指导水稻高产攻关技能;三是深入到各高产创建田,做到各项攻关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四是严格督促检查,领导组成员及专家组专家经常深入示范区、种植户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张技术光碟、一本技术手册,采取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现场定标、园区和典型示范、媒体传播等形式开展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技术普及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新技术入户率、普及率。 强化管理和优质服务,为高产创建提供了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和核心农户群。 秘密之四:先进技术和标准作业是创建关键 五九七农场的水稻种植的**大特点是高新技术多、机械设备精良,农艺措施标准化。 以“三化一管”模式为主线,采取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推广十项新技术。一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适时采取水、肥、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水稻计划生长。二是规范化旱育壮秧技术,抓好秧田规范化建设,培育健壮秧苗。三是硅肥使用技术,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四是蒸汽催芽器应用技术,严格调温控水,达到芽齐、苗齐、苗壮。五是井水综合增温技术,拓宽延长灌渠、增设晒水池滚水坝和架设水箱等措施增加水温。六是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测土施肥,控氮增磷钾,增加各种微肥的应用。七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盐水选种和种子包衣技术,加大稻瘟病、鞘腐病防治力度。八是秸杆还田技术,提高抛撒质量培肥地力。九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水田激光平地技术、水稻高性能机械插秧技术(钵育摆栽及6行、8行高速插秧机的使用)、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水田机械搅浆整地等技术。十是钵育摆栽技术,育成带蘖大苗,插秧返青快,能够充分利用低位分蘖促进大穗利于创高产。 五九七农场水稻种植有许多技术独树一帜。如高台育秧、激光平地、井水增温、扩大田格、钵育摆栽等等,将许多先进技术组装起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农场十分重视农业标准化提升工作,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全过程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实施补贴政策鼓励农户更新农机具,全场农机力量得到极大加强。坚持农业措施标准化,从作物栽培措施到收获、整地实现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每项作业都制定出操作规程、验收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高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 高新技术和标准作业,确保了高产创建各项技术指标的如期实现。 秘密之五:园区建设和政策扶持是创建之翼 重视科技园区建设,在所有的科技园区设立标志版和宣传栏,版面设计美观新颖,简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使观者一目了然,达到了示范区科技示范和辐射的效果。科技园区集科技、生产、培训、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教室的课堂,没有书本的教科书,农户发展生产、增产增效的导向和灯塔。 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的施肥保障措施,并对硅肥、叶面微肥、生物肥、防病药剂施用及飞机航化作业费给予20-30%的补贴,鼓励农户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园区建设和政策扶持,为高产创建提供了示范辐射和有力支撑。 正是由于抓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才使五九七农场的水稻种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农业部检测数据,百亩方水稻**高单产达907公斤,万亩带水稻平均单产达752公斤,均创寒地水稻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场21.1万亩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20公斤,同比提高40公斤;总产达130820吨,同比提高7%。 五九七农场水稻高产创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创造了中国寒地水稻大面积高产新纪录。这奇迹的后面其实并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孙乃生场长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我们体会到,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认真真地遵循客观规律,虚心学习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 |
发表于 @ 2008年10月20日 15:2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