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九师一六四团采取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设备的应用等,提升了种植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把发展设施、精准农业作为职工致富的突破口,按照“区域规划、突出特色、规模效益”的思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这也是该团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促农增收的重大举措。
推广滴灌技术 职工得实惠了
一六四团干旱少雨,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倍多,是典型的缺水团场。为彻底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个团从2006年起,在农业生产中正式引进了加压滴灌节水技术,投入700余万元,在下游的6连、7连、良繁站建立了1.1万亩地的膜下滴灌示范区。
10月下旬,笔者到该团六连采访时,职工马辉建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第一次种植滴灌打瓜,长势非常好,产量可达140多公斤,每亩纯收入达800元以上,纯收入达3.3万元。
在七连采访,王连长介绍说,全连滴灌作物4500亩,连队按要求在团生产技术部门统一指导下灌溉,按找“三个统一”,即统一灌水时间、统一滴肥滴药用量、统一灌水轮次。七连第一次栽种番茄,每亩就可达6吨,每亩地的纯收入达1500-1800元。全连种植滴灌的职工纯收入6万元以上的就有30多名。
实施“净土工程” 还土地“原生态”了
在良繁站笔者看到在刚收完的一块打瓜地里进行机械和人工结合捡膜,职工徐新梅说,今年我团实施了“净土工程”和“沃土工程”,土地固定了,不把地膜捡干净会影响来年作物的出苗和长势。土地的科学投入和合理使用也是该团农业科技实施的一项。
近年来,土地不合理的使用和污染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后劲。为使团场土地保持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了“土地净化”工程。一是建立和落实残留地膜回收制度,坚持谁使用谁清理的原则,团场与生产连队、连队与承包户层层签订责任书,重奖重罚;二是各种地膜栽培的作物在头遍水前进行揭膜,减少残膜的回收难度;三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的应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每亩地全层施肥不少于40公斤,全团土地的有机肥投入量3000吨,推广滴灌专用肥,加大秸秆还田的力度,提高土地的有机质,坚持“用养结合”,使土地“原生态化”。目前,全团5.6万亩土地得到了净化,保持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八连连长马新兵告诉笔者:随着职工身份地的划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这个土地投入上以前都是连队督促,现在都是职工自觉自愿的投入了,而且加大了生物肥、有机肥的投入量,各类作物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
据了解,今年该团农八连8100亩冬春小麦平均亩产405公斤。由于职工不断加大土地的投入,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收入也逐年增长,全团冬春小麦每亩纯收入达200以上元。在土地的投入上,仅每亩地的肥料投入一项就达140元,农作物产量逐年提升。
合理作物结构 亩效益提高了
今年,该团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宜粮则粮、宜糖则糖、宜瓜则瓜的种植布局,发挥地缘优势,严格高产模式化栽培,强化作物栽培管理的“五统一”,向种植单位面积要效益。引进种植酱用番茄1200亩,制种玉米1100亩,以及线椒、黄芸豆、“内蒙中片”打瓜等亩产千元的经济作物,今年,亩产千元的经济作物有3.5万亩,产值达3800万元。
今年,又新建滴灌面积5080亩,调动了职工自主经营、发展奔富路的决心和信心。
运用科技职工素质提高了
只有提高职工素质,才能提高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一六四团自从2006年开始,让职工吃上“科技大餐”,该团结合职工技能培训工程和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为职工建起各类“科技小灶”,让职工吃完“大餐”还有“小灶”吃,分阶段、分步骤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每期15天32个学时。实施“菜单式”培训,让职工带着问题学,解决干什么、怎么干。
该团通过连续几年的系统培训,重点开展了“绿证”和“技能”的培训,据统计,几年来,全团累计培训职工2200人次,有80%以上参加培训的职工年收入都在16000元以上,该团七连职工殷士鹏通过职工培训,掌握了打瓜的种植技术,2008年60亩打瓜亩产160多公斤,收入就达5.6元,农业种植收入达11.1万元。
目前,该团粮食、甜菜、打瓜、玉米、酱用番茄等主要作物品质优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90%。团场国民生产总值2008年预计达到7900万元,职均收入1. 05万元。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单鹏飞)
发表于 @ 2008年10月21日 17:2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