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秋季备耕作业中棉田里,一台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让该团干部职工开了眼界。
八十一团为了解决因地膜栽培模式给耕地带来的残膜污染,每年都组织大量人力捡拾残膜,治理白色污染,有效保护了耕地,实现了团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该团大面积推广运用地膜栽培技术,长期以来作物残膜污染将制约着农作物的生长,如回收不及时,耕翻入土,逐年增加,将造成农作物烂种、死苗、枯萎、减产,化肥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团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团党委一班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团场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引进新科技作为促进团场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项指标,用实际行动结合治理与建设新型团场,逐步加大治理回收残膜污染的力度,有效地实现了团场可持续发展。
职工张吉叁的100亩棉花一收获完毕,今年却再也没因为捡拾残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机械搂膜和人工捡拾残膜的方法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好处。
八十一团职工张吉叁说:“我们从春天的播种开始,实行精播,每穴一粒籽,到放苗,这是大大的结束了劳动力,中耕呀,打药也全部是机械化了,就包括到目前的机采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该团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3万亩,以前每年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进行残膜清理,为了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坚持科技兴团战略,今年率先从疆内引进地膜棉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这种机器的引进,不但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减轻了职工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为团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师农业机械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团农机科副科长黄先勇说:“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促进了我团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作业工效高,作业质量好,达到了现在精准作业的要求,使过去农民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变为付出极小一部分劳动,而且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降低了作业成本。
据介绍,棉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研制而成,残膜回收率可以达到83%,作业速度大于6.5千米每小时。该机目前已通过了自治区的科研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同类机型的领先水平。
农作物收获后,新机械的应用有效的治理残膜污染,职工再也不为捡拾残膜花费大量劳动力了,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团场治理残膜污染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李小周)
发表于 @ 2008年10月27日 18:5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