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农机技术交流>>
浅析由棉花内在品质下降造成降级的原因
农一师棉麻公司汪志丽
棉花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棉花流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棉花质量,所以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狠抓内部管理、提高技术管理的能力,提高工人的全面素质,以安全保生产,以质量促效益。同时又应不断完善和改进机诫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层层把关,扎实有效的做好质量检验工作。近两年,通过HVI棉花大容量物理指标测试仪做的各项数据的情况,及用户单位的反应看我们棉花的内在品质是在走下降趋势,这是棉花降级的主要原因,在这谈谈自已的见解。
一、 种子管理不严格、种子不纯
种子的优劣和棉花的品质密不可分。所以不能轻视种子问题,种子要由专业部门统一经营,建立健全的原种的引进、选育、加工、销售体系。新疆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外地引进的种子没有经过试种就当年引进,当年播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看到别的地方种植情况较好;二是领导引进什么种子,就种植什么品种;三是繁育种子得不到重视,不能提供良种,有些引进和棉种不是从正规种子部门选购的,由于管理不严,种子混放致使种子的纯度不够,另因种子处理消毒不严造成棉花生长过程中产生“病虫害”现象,致使棉花品质较差造成降级。因此,在引种时应严格把关,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壤、气侯、管理等因素适当选种。
二、 采摘时“四分”工作不扎实
籽棉采摘与收购是棉花加工、生产、销售过程中主要的基础工作。只有保证拾花质量,才能保证籽棉的收购、加工、销售工作顺利进行。拾花前,组织“四分员”培训班由棉检师和农艺师等专家授课,重点传授籽棉检验技术,对参加人员进行专项技术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挂牌上岗,以保证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同时,在全期的拾花工作中,实行籽棉的三级检验制度,棉检员初检,分级采摘、摊晒、堆放后由上级棉检员及相关人员组成的质量巡回检查组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交售,籽棉收购严格按照“一试五定”的要求检验,以确保籽棉同等级的内在质量。拾花要做到脚花、腰花、僵瓣花、生花分开采摘,分别堆放,分别交售才能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至性。但是有的植棉单位或者棉农因劳力不足致使籽棉无法分别采摘,只能采用“一遍过”的混采、混级,因此棉花的内在品质的一至性无法保证造成降级。
三、 棉花种植品种多
现在种植新品种棉花一般都比老品种的衣分高。主管领导和农业部门就提倡种植新品种,以此增加产量,但是忽视了有的新品种棉花衣分高因为棉籽上的短绒附着力极弱,试轧后成为半籽,才增加了衣分的重量,由于棉短绒剥的较光出现了皮棉“靠籽黄”,于是品皮棉颜色上出现色差,并且皮棉内的短纤维含量也随之增加。另外,由于种植品种杂,对主栽品种或种植面积大产品可以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编批销售。对种植面积小,包括种籽棉,只要是同一等级的籽棉在加工时只把棉籽分开堆放,以备留种其加工的皮棉不易单独打包、编批,就混在一起打包编批。在检验收购过程中,因随机取样,发现样品与样品之间有差异,或是成熟度问题,或是色泽不一致等因素造成棉花内在品质一至性的问题致使降级。
四、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轧花工的全面素质
造成皮棉的在品质下降以至出现多批降级,这与加工管理不善不无关系。(1)首先从加工轧花员看,大部分工人还是能够遵章守纪,根据籽棉的要求因花配车,分门别类的打包,但是个别的班组长及工人不顾大局只考虑眼前个人利益,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置于脑后,不能按轧花技术人员指导工作,自我行事,不因花调整轧花档位及工作点距,致使轧出的皮棉质量差,因而降级。(2)籽棉等级换轧时,工作疏忽大意,在更换等级或换轧品种时,都要把轧花机轧空,然后再换轧,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操作工人没有按要求去做,上一个等级还未轧空,下一个等级的籽棉紧接就轧,这样就造成夹心棉包,检验时发现此类情况就降级。从内地厂家返馈的信息就有这种情况。(3)轧花机械不配套会经常造成皮清机堵塞停机,这样即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工作量,又影响皮棉的清理效果,品级的下降与此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必须更新设备,同时加大工人的技术培训力度,采用送培与内培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同时重视加工质量真正做到籽棉不清不轧花,皮棉不清不打包,经过清理排出皮棉中的不孕籽、僵瓣棉等,皮棉质地发生明显形态变化,质量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五、 放冬灌水致使棉花质量下降
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总产量大幅度增多,在每年的霜降时不能及时把已吐絮的棉花采摘回来,而在这时期棉田又必须在霜降期放冬灌水,为来年种植打基础。放水后没有采摘的籽棉的脚花、腰花渗泡在水中,就是棉杆上部吸湿也很快,造成冬灌后采摘回来的籽棉含水很高,再者这个时期外界气温下降,温度降低,阳光弱、日照时间由霜降前的10多小时降为6小时左右,即使经过摊晒的籽棉水分仍然在12%左右,造 成籽棉表皮干而棉籽还是潮湿的,这样籽棉堆垛后色泽呈灰白色,失去光泽,有部分甚至霉变,大大降低了纤维的强力,含水大的籽棉经过轧花机械加工出的皮棉无光泽、拉力差、色灰暗(冬灌水前的籽棉及时摘回来可以出1-3级棉)而这样皮棉降级为4级(包括4级)以下。
六、 异性纤维危害性杂物混入棉花内使之降级
我们在收购检验棉花时,发现异纤以编织袋丝、毛发为主,在危害性杂物里有布条、沙石、砖块、金属片等杂物,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是一些植棉单位的领导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对棉农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采摘时不戴帽;用塑料编织袋盛装籽棉交售;用有色布条捆扎口袋以及棉田里的残膜捡拾不净等行为,管理收购部门在处理态度上不坚决,没有得力有效的处罚办法,措施不力,对棉农进行教育力度也不够,没有讲清混进异性纤维及危害性杂物给纺织厂造成危害的重要性。同时生产部门和植棉单位重种轻收,虽然植棉科技服务到了田间地头。但是采摘棉花时科学指导不够,棉农自已招收拾花季节工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籽棉采摘回来堆放、装运、摊晒、交售等各环节没有专人挑拣异性纤维和危害性杂物工作程序,因而导致籽棉中含有异性纤维和危害性杂物。异性纤维对纺织企业的危害很大,为此在GB1103-1999新的棉花标准中将“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物”的要求列入质量考核指标,危害性杂物混入棉花,往往是人为造成,为了从源头把关,标准从棉花采摘收购、加、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都提出了要求,对异性纤维检验和处理作了规定,并以质量监督方面也制定了惩罚性措施,多年困扰棉纺工业的异性纤维问题可望出现大的改观。
发表于 @ 2008年11月27日 15:2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