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北边陲阿拉山口风口前沿、艾比湖畔的兵团农五师九0团,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逐步由渠水漫灌变为喷灌、滴灌,特别是深埋式滴灌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该团7万多亩棉田100%采用膜下滴灌,不仅达到了农业减本降耗增产的效果,而且还彻底减轻了农工人工修渠、
扛管子劳动量,农业灌溉方式“三步曲”实现了浇地向浇作物的变革,农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大受益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0团仅有耕地2万多亩,主要采用地表水畦灌方式,人工清毛渠、打埂子、穿胶筒、点马灯,每亩用水量达500方,不但劳动负荷重,灌水成本大,而且亩产一直徘徊在200公斤左右,地表水馈乏严重制约了土地规模的扩大。
九十年代初期,该团利用外资贷款大规模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兵团率先采用了的喷灌节水技术,打机井提水灌溉,地表水浇地改为喷灌灌溉方式,每亩节水可达100立方,产量也由水浇地时的200多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左右。灌水也由人工打毛渠变为扛管子,劳动量减轻了不少。该团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到9万多亩地。由于率先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喷灌节水技术,该团被农业部列为全国22个节水示范项目区之一。
至今该团农业部门的人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团机关办公楼前悬挂的标语是“大干六十天,誓夺籽棉总产1700万公斤”。
自2000年以来,该团被国家、兵团列为“高新科技示范园”。随着团场地下水位的下降,该团审时度势,2001年,该团在九连1号井大胆尝试引用在全疆乃至全国尚属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深埋式滴灌,当年该条田籽棉产量达到380公斤,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方式相比,节约水方量50%以上,且具有稳产、省工、高效等诸多好处。管子铺到哪水滴到哪有效地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自熟练地掌握深埋式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后,该团籽棉单产提高到400公斤至500公斤。
2008年该团7.15万亩棉花籽棉超过3600万公斤,亩单产超过450公斤。除精准技术和新品种改良外,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增产中的贡献率尤为突出。
如今,农工坐在井房里,只需鼠标轻轻一点,灌溉、施肥等多项工作程序一次性完成。农工彻底告别了人工打埂子、扛管子的年代。
该团九连职工马洪彬高兴地说,智能化灌溉设备就是好,坐在家里就可以浇棉花地和田管了,要是我还在农村呀,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现在九0团的农工真是赶上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好时代。(王庆国)
发表于 @ 2008年11月04日 16:3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