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技术交流>>

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收藏

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12.10)

  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规定,九个科技入户示范县完成了科技入户的工作任务。通过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面对面的培训和手把手的指导,实现了科研成果直接到田、先进技术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一、大力推进科技入户项目
  九个科技入户项目县市区中,“大豆项目”北林、宾县、拜泉3个县,“玉米项目”望奎、明水、青冈3个县,“水稻项目”铁力、“农机项目”富锦、“水产养殖项目”五大连池。省级科技入户示范县67个。大兴安岭行署为了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没有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情况下,组织全区农技推广人员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114321工程,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截至2008年底,九个部级示范县共培育示范户8474个,辐射带动农户16.958万个,投入省级专家10人,市县专家86人,技术指导员378人。省级科技入户培养示范户6.7万户,辐射带动134万户。农业部投资180万元,省财政2000万元,市县财政安排资金235.2万元,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218.8万元。农业部项目示范户播种面积80万亩,总增产粮食3757万公斤,总增收6676万元。省级科技入户产量情况尚未统计结束。
二、科学实施取得好成效
  (一)采取组合措施,推进科技入户。望奎县通过“四建四化”, 提升科技入户效果。既建农民学堂,实现技术服务基地化;建示范园地,实现服务直观化;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服务信息化;构建服务终端,实现服务高效化。县农委还将信息户、沼气户和示范户三户合一,形成资金与技术力量的集成使用。他们根据科技入户工作特点总结出了科技入户四季歌、玉米标准化生产六步曲和五级联动等开展科技入户的新措施,使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技术要点了如指掌。提高了技术实施的到位率和标准化率。
  望奎县为提高示范户的培训质量和效果,采取“五个一”培训模式。就是确立一个主导产业。根据各村特色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全县50个村共确定10大类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结合农时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完善一种培训模式。采取发放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和一张技术光盘,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兴建一个农民学堂。在每个示范村都加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并武装一所“农民科技书屋”。不断充实农民科技书屋新的媒体资源,提高科技图书、报刊杂志、VCD光盘等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在关键农时季节,技术指导员深入到农民科技学堂对农户进行集中技术培训,现场播放技术录像、交流讨论、专题讲座、发放资料,传递市场信息;建立一个高产高效示范田。结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每个村确定1户核心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建设一块有示范作用的高产攻关田。为每户提供6个玉米和大豆试验品种,免费提供100斤复合肥,增强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50个村级示范田,将园区示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示范户学有理论,看有样板;搭建一个信息服务阵地。依托各村的农民兄弟网信息服务站,充实完善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村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农业科技信息套餐”,通过村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满足农民多元化的科技信息需求。
  (二)捆绑项目资金,整合科技资源,合力推进科技入户。青冈、富锦、望奎等科技入户示范县将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标准良田建设、高产攻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场、植保工程等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了资金集成累加效果,起到了功省效宏作用。2008年富锦市大力整合大型农机具购机补贴、深翻整地资金,市财政投入10万元用于示范户水稻 插秧机的补助。青冈县以科技入户工程为统领,农业开发项目为牵动,以实施玉米高产攻关为重点,落实玉米科技入户高产创建面积20万亩,其中核心区育苗移栽面积1万亩,覆膜面积19万亩。扶持建设耐腐蚀、采光好的玻璃钢骨架大棚748栋,新打机电井30眼,安装高位水箱30座,购置节水滴灌及注水点灌设备47套,引进纳米863活水器50个,架设农电线路10公里,购置大型 拖拉机5台,购置100台精量点播机械扶持玉米地膜覆盖。对大型机械深松整地每亩补贴10元。为了实现科技入户玉米高产攻关目标,项目区分别建立了经济合作组织,依托合作组织实施项目,并在种肥选购、技术指导、生产协作、市场营销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搭建起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通过大棚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方式栽植的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900公斤和850公斤,与常规田相比亩增产250公斤、200公斤,亩增纯效益106元、97元。农民通过协会组织还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对高产攻关项目区的玉米由龙凤玉米公司统一收购,每亩比常规田增收90元,全县20万亩高产攻关地块累计增收1800万元。同时,还解决了1.5万人次农民就业,平均每人增收1340元。育苗移栽后,进行大棚后续利用,发展蔬菜、香瓜等经济作物种植,每个大棚纯收入达1300元,748栋大棚纯收入达100万元。
  (三)建设“三户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增强辐射带动效力。青冈县柞冈乡宏升村由村农民技术员(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和辐射户将220亩土地集中,由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服务,在园区中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带周边的人。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到新成果、新技术带来的好处,足不出村就可以接受技术人员、示范户的培训和指导,既降低了推广成本,又增强了园区的说服力和展示效果。
  (四)强强联合,增强科技入户活力。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瑞雪集团、四川常林集团开展技术承包。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出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基地技术方案制定、技术服务、基地农民培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由企业出种子、化肥、农药、交通食宿费。常林集团聘请两位技术人员,为其在卢河镇的一万亩粘玉米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年提供了两万元技术承包费。瑞雪集团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15位技术人员,为其在15个乡镇的科技示范园区提供技术服务,年提供3万元技术承包费。县农技推广中心将15个乡镇的示范园区和粘玉米生产基地与科技入户示范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补充了科技入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三赢”效果。
  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聚宝村自2005年创办全国第**个农业科技合作社以来,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围绕专业化生产与当地农科院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将分散的农民在保持产权独立的前提下组织起来,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大生产,以及集体采购、包销产品和提供科技服务,在整合有限农村社会资源的同时,建立起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四年来,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实现了让每一个社员都成为先进技术的接受者、应用者和传播者,让合作社的每一块田地都成为新成果、新技术的展示田目标。合作社充分体现了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理念,也实现了科研成果、技术推广和农民的有效对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实现了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和农民的“三赢”。在省经管总站、绥化市发改委等各方大力支持下,2008年社员已增加到267户,耕地面积4700万亩,总产822吨,按平均每斤1.8元计算,总效益达到218万元。
  (五)落实奖励政策,激励农技推广人员投身科技入户事业。铁力市政府重视科技入户工作,市政府一把手连续两年亲自参加全市的科技入户工作启动会议,年底为优秀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授奖。2008年市政府为了表彰市农技推广中心在实施科技入户工作中作出的连续多年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居地区第一,实现超级稻攻关目标的贡献,特奖励市农技推广中心一台20万元的现代吉普车。
  拜泉县科技入户工作引起乡镇政府高度重视。2008年10末拜泉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了全镇科技入户总结会议,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为拜泉镇农业技术中心主任、技术指导员王希坤和优秀示范户发奖,使科技入户工作成为推进拜泉镇农业科技进步主攻任务。
  (六)省级首席专家为科技入户排忧解难。实行首席专家技术总负责后,架起了解决县乡技术难题的桥梁和纽带,省级首席专家克服困难,全力做好技术帮扶工作。省级玉米首席专家王振华不仅帮助三个示范县制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年都经常深入示范县,了解掌握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早期发现病虫害,培训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为示范县排忧解难,得到示范县政府、技术指导单位和示范户的认可。2008年王振华教授在科技入户玉米通讯、省农业信息网科技入户专栏中发表三篇解决玉米生产中遇到的干旱、低温、病虫害等突发性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指导各市范县正确应用,确保了示范县玉米生产的大丰收,也为其他行业省级首席专家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七)培养一支受农民欢迎、信任的示范户和技术推广队伍。2008年科技入户实施四年以后,许多示范户都成为生产能手和传授技术能手,成为置身农民身边、具有乡土特色农民技术员,弥补了村级技术员制度缺失问题,形成了省首席专家——县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的推广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后一公里问题。
  五大连池市渔业科技示范户修玉祥养鱼池塘面积350亩,在市技术指导员的精心服务下,成功地进行了河蟹、怀头鲶、伊乐藻和杂食性鱼类套养肉食性葛氏鲈塘鳢(老头鱼)养殖试验示范,通过改善混浊水体的水环境,增加水中生物含量,推动河蟹养殖业快速、健康、高效发展,走出一水多用,立体开发的新途径。2008年纯盈利12万元,带动了五大连池市渔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
  铁力市年丰村村长、农民技术员、朝鲜族农民千再洪,被市农技推广中心聘他为农民技术指导员,负责13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市农技推广中心不论推广新技术还是新品种,首先在他的地里试验示范,再引导周边的示范户、辐射户采用。三年来,他和示范户共使用了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新基质育苗、浅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强力酵素肥等十几项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和新农药。带动了周边农户,吸引了外乡镇和农场水稻种植户前来学习。作为技术指导员,每年他都有从品种、肥、药用法及用量,到整个生产季节遇到的低温冷害、病虫杂草防治时间的农时记录。农闲季节他还带示范户去佳木斯、牡丹江、穆陵等水稻种植区考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提高农户种稻水平。2006年他成立了铁力市第**家民营“大千”水稻研究所,并与省农科院栽培种所签了合同。栽培所在他的水稻田中,设立200多个品种试验,选出的优良品种,可以自繁自售,不但增加了收入,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和田间展示。在农民技术指导员千再洪的带领下,示范户及周边辐射户的科学种稻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村都采用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全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
  铁力市王杨乡长富村科技示范户由福来,参加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三年来,经过技术指导人员指导,水稻产量每年都在2万斤/公顷以上。富裕了的由来福不忘众乡亲,把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村民。每年在育苗、插秧等技术环节,都邀请核心示范户和一些农户到他家,边操作边讲解,并且经常到科技意识弱的农户家指导,经过他的努力,全村应用先进水稻生产技术的科技意识大大提高。2007年初由福来被王杨乡政府任命为科技副村长,还担任了科技入户指导员。自担任科技副村长以来,他反复思考如何让全村410户农民都富裕起来的问题。为此,他首先从增强农户科技种田意识入手,经常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在村农民学校学习科技知识,共同研究水稻生产中的栽培技术问题,还组织农户听取县农技中心专家讲解,通过他的组织和带动,全村学科技、用科技的气氛非常高涨。2006和2007年由来福被铁力市评为水稻高产能手、王杨乡水稻高产大王。在他的示范带动和指导下,两年来全村水稻播种都在4月1日左右,5月10日左右插秧,为夺高产奠定了基础。2006年均产8250公斤/公顷,2007年均产8500公斤/公顷,户均增加1000元经济收入。用老由的话说:技术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变成人民币。
  科技致富的引路人——青冈县农业推广中心李成全。2006年被聘为技术指导员,负责建设乡新胜村10个示范户技术指导工作。为了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他深入10户农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耕地面积、栽培作物、采用技术等方面情况,讲解科技入户工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10户示范户中多年来一直种植四单十九,而这个品种近几年来出现了早衰现象,使玉米单产难以提高,农户又一时找不到替代品种。同时他们采用的干籽直播技术和盲目施肥造成了春季缺苗瞎地现象,难以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针对这一现象,在技术培训时,他重点讲解催芽坐水包衣技术,优良品种更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2007年起10户示范户都种植了玉米新品种兴垦3,并采取催芽坐水包衣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在指导示范户同时,他还对辐射户进行新技术指导和培训,辐射户新品种更新率达了60%以上,新技术的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2008年9月25日,新胜村示范户均产565.8公斤,辐射户均产489.3公斤,普通农户均产471.4公斤。示范户比辐射户亩增产76.5公斤,比普通户亩增产94.4公斤。望着丰收的果实,许多农户握着他的手含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致富引路人”。
  北林区兴福乡好乐村农民包义忠当选为首批科技示范户后,有了技术指导员的帮助,解除了农业生产中选种、施肥、防病等后顾之忧。2005年他家大豆一垧地增产1000斤,是全村产量**高的。这个事实使他感悟到“种地不靠科学不行啊!”四年来,作为示范户,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运用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生产技能,种好地,而且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学习,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由于他勤奋好学,乐于实践,技术指导员经常把新技术放在他的田里试验,他家的地成为县农技中心试验地,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技术员和典型示范户。05年大豆真菌性病害发生较重,他根据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在大豆开花前后就喷施多菌灵,预防效果好。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都用这一方法进行预防,结果在06年大豆黑痘病大发生,全村仅有一户大豆得病,而临村的病害和损失都非常严重。今年7月16日刮了一场大风,造成全区60%的玉米倒伏,当晚,老包就与技术指导员联系,探讨怎么办,技术指导员告诉他,此时正是玉米抽雄期前后,必须人工慢慢扶起,而且越早越好。第二天一大早,老包就挨家通知,大家互相帮助,用来两天时间,全村倒伏玉米都扶起来了。好乐村玉米倒伏没有造成损失,其他村没及时扶起的玉米由于倒伏造成幅度很大原减产。这几年在他的带动下,兴福乡好乐村新技术新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现在他已经是村里农民种地的主心骨了。
  望奎县火箭乡正兰四村郭凤军和刘淑侠夫妇2006年当选为科技示范户。在技术指导员帮助下,摸索掌握了一套过硬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全村推广。在他们的带动下,该村玉米种植水平明显,单产提高20%以上。刘淑侠还为周边村屯内转外销粮食,他们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女经纪人、夫妻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08年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刘淑侠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夫妻俩多年来一进行品种和技术试验的自家小园和150亩承包地,也成了村里“样板田”,农民都纷纷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毫无保留地给大伙传授技术,并带动正兰四村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成为望奎县第一个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
  拜泉县拜泉镇农业技术中心主任王希坤今年46岁,多年来,他坚持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2005年当选为拜泉镇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以来,克服身体疾病等困难,坚持对示范户进行精心指导。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看到他骑着摩托在村屯和田间忙碌的身影,从办班讲课,到入户指导,再到田间诊断,他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今年,他指导的示范户都获得了好收成,大豆平均产量都在320斤以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为农民服务,是我的职责,只有做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八)实施114321工程,推进科技入户。大兴安岭行署组织全区150名农业、畜牧、水产、食用菌、经济管理人员,采取“一帮二”形式,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2个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农户应用主推技术。科技帮扶22个乡镇、82个示范村(林场、农场)的300个科技示范户。为了实施好科技入户114321工程,地区行署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一是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制,地区成立以行署副专员为组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地区农委统一负责组织协调等工作。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员管理机制。选择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对接表。通过有效的互动联系方式,做到关键时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指导及咨询随时入户,按照《科技入户考核指标》,不定期下乡抽查入户情况。三是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技术指导单位确定主推技术、监督实施,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地区农委督查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工作。为调动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技术指导员的考核机制,通过平时入户考核积分、抽查积分、示范户评分、年终示范效果评分,综合考核每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业绩。四是创新技术培训方式。技术人员把课堂搬到农户的家中、田间地头,农民需要什么,技术人员提供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五是及时宣传总结科技入户信息。根据不同时节,总结先进典型,经验。把示范田作为农民学科技的“田间课堂”,分批次组织参观博览了科技入户示范田,使参观的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通过技术人员指导,先进农业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达到100%。100个种植业科技示范户种植“早大白”等4个脱毒马铃薯种薯、“黑河35”等6个大豆品种,推广无残留化学除草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植株化控技术、马铃薯大垄机械化技术等。塔河县示范户大豆均产212公斤,高于普通农户94公斤,亩增产79%;示范户小麦均产220公斤,高于普通农户53公斤,亩增产28%;100个畜牧养殖科技示范户猪饲养成本同比降低230元,牛饲养成本同比降低235元,蛋鸡成活率由88%提高到95%;40个食用菌科技示范户实现三茬采收,产量提高9%;30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20个五味子中草药种植科技示范户,五味子成活率较往年提高了9%,由过去3年结果,转变为当年见效益;10个专业合作经济大户中有6名取得农民经纪人资格证书,通过他们外引内联把农民的产品大量销售到外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以上300个示范户辐射周边农户(农场职工)6000多户,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作用。科技入户114321工程使大兴安岭农民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学科学、用科学意识更加浓厚。农业科技人员得到锻炼,农技推广断层得到有效弥合,畅通了科技传递渠道。
  实践使各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技术推广单位和示范户以及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科技入户现实意义和深远作用。科技入户解决了过去农业科研成果在城里、凉在乡里、停在村里、到不了农民手里,和农民“想致富,愁门路,缺技术,盼服务,急销路”,以及农技服务下的急、走得快、难留住、不解渴的问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难、技术推广难、生产水平难和农产品质量改善难的“四难”问题得到缓解。改变了农技推广人员下不起乡,服不起务,和知识更新无着落的状况。起到了激发农技推广人员热情,完善推广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推动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总结。部分县市对科技入户工作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惰性,没有推进科技入户工作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完善措施;科技入户总结力度不够;部分技术指导员不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深入示范户进行服务;示范户生产技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的显现度还不高低等。
  针对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正确理解、全面认识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技推广人员脚踏实地工作,提高新型农民生产技能。探索、实践并完善农技推广新模式,寻找科技“入户”佳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将省内、国家科技项目进行捆绑,形成合力。完善考核考级办法,加大示范户和地方政府满意程度测评的权重,进一步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对问题特别严重,且没有具体有效整改措施和明显整改效果县市进行调整。扶持省级科技入户试点县,作为国家科技入户试点县的后备。建立总结宣传责任机制,以点带面,推进全省科技入户工作又好又快开展,实现科技入户工作新突破。



发表于 @ 2008年12月10日 10:40:00 |点击数()

旧一篇:燃油税与“三农”: 绕不开的补偿话题|新一篇:冬季农机冻坏的救治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12
本周点击:946
本月点击:5226
点击总数:940626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