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五九七农场版块>>
★决胜“三大战役” |
|
发布时间:2008-12-12 15:57:25
五九七农场宣传部 杨国平
|
这是一个曾经在垦区出了名的“一大、二破、三穷、四乱”的“老大难”农场,农业标准化作业被称为“四不分”,即种与没种不分、垄沟垄台不分、苗和草不分、农场农村不分;这也是一个在垦区农业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优胜的农场。60.24万亩耕地,粮食总产量达到26.9万公斤。特别是他们承担的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寒地水稻亩产752.7公斤,居于**领先水平。 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五九七农场。 (一) 农业生产“四不分”,话虽然不好听,却是不争事实。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农场党政一班人正视现实、理清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谋化,他们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强化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着眼,自2004到2006年实施了为期三年的“质量标准效益年活动”,全面落实农业“六大制度”,就是围绕科学轮作,进一步落实种子、植保、灌溉等农业基本制度。农场明确提出,“质量标准效益年活动”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这是五九七农场在农业生产上组织的第一个战役。 经过研究分析,农场制定了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标准的一系列计划、方案和措施,农场成立了以场长为首、副职主抓、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及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各基层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农场制定的农业六大制度三年规划,各作业站制定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并把三年规划制板上墙。农场的要求很具体,就是坚持农业六大制度必须求真务实,干部可变而六大制度的落实不能变。地号布局和种植品种严格执行三年规划,以保证科学轮作。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五九七农场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核心狠抓落实。在技术标准上强调统一供种标准化,实施“三级合同落实制度”,即农场与管理区、管理区与作业站、作业站与农户签定供种合同并实施奖罚。到2008年,全场粮食作物统一供种率达96.3%,其中大麦、水稻、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统一供种达到100%。 在管理标准上,制定了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要点、农机工作实施方案等,用制度保证标准化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年初进行设计,日常跟踪填写,确保各项设计落实到位并为今后农业生产储备资料。 在工作标准上,农场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岗位工作标准及考核细则,依据标准进行阶段和年度考核,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场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垦区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评比竞赛中,五九七农场代表红兴隆分局接受了总局验收组的检查验收,连续三年站在垦区农业标准化作业的排头。 (二) 2008年,总局实施了“农业标准化提升年活动”,五九七农场为此组织了第二个战役。农场制定了《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发展及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要点实施方案》和《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制定了农业生产的各项标准,细化了工作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健全一个体系、突出两个重点、抓实五项标准化”的“一二五”工作思路,以此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提档升级。 健全一个体系就是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全过程标准化,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具体要求就是农产品生产主要环节标准应用覆盖率100%;建立三级培训网络,标准入户培训率和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达100%;建立地号档案和农药使用登记册,农药投入品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和农业生产及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达100%。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通过积极开展农业部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入户拓展、种子产业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攻关活动,积极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建立地号档案和农药使用登记册,健全生产基地档案和农产品记录,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2008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措施主要包括: 旱田类的大豆“两密”技术、玉米行间覆膜技术、南角瓜覆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航化作业技术、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等;水田类的叶龄诊断技术等10项新技术。 抓实五项标准化就是农业基本制度标准化、农时标准化、播种和田间管理标准化、生产作业标准化和人员素质标准化。 狠抓农业基本制度标准化,就是从2008年开始落实新一轮农业六大制度规划,即2008—2010年农业基本制度实施措施,以此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保证可持续发展。 狠抓农时标准化。就是坚持农时制度,保证作物播在高产期。农场明确要求:麦类4月10日播种结束、大豆5月15日播种结束、玉米5月20日播种结束、水稻插秧5月24日结束。 狠抓播种和田间管理标准化。就是在农作物不同生产阶段,及时召开定标现场会。2008年一个生产周期,全场召开各类现场会15个,推动了各项生产措施按标准落实到位。 狠抓田间作业标准化,就是采取农机管理抓标准、现场拉练看标准等多种形式,努力强化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全年组织各种大拉练4次,包括水稻插秧、大田播种、田间管理,秋收质量等。同时,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实行“三级联检制”,作业站检查到每一个地块,不达标限期整改,凭验收单结算作业费,管理区和农场组织抽查、验收评比。 狠抓人员素质标准化。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和拉练会等,培训职工提升素质,为农业标准化提供智力支持。2008年全场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12个,培训骨干种植户1458人次。 今年10月,总局农业标准化检查组对五九七农场的农业标准化进行了验收,在现场查看了秋整地、水稻育秧基地和种子储备后,总局检查组对五九七农场农业标准化给予高度评价。 (三) 今年年初,五九七农场在承担了农业部“寒地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后,提出了“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的高产创建工作思路,决心打好这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定性战役。 农场根据各管理区水稻种植面积不同,规划设计了“百千万”高产创建区域,即“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展示区”。全场建立300亩为一个区域的“核心区”13个,3000亩为一个区域的“示范区”3个和一个30000亩的“展示区”,明确提出“核心区”平均亩产860公斤、“示范区”平均亩产780公斤、“展示区”平均亩产700公斤的创建指标。为了抓实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农场采取了“主要模式、主体培训、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四主”措施,全面规范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主要模式”即“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就是旱育壮秧模式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稻谷品质优质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技术管理。“主体培训”就是选择科技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为高产创建示范户进行重点培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示范户”人手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张技术光碟、一本种植手册。从冬训的集中办班到夏季的实地观摩,全场共培训水稻骨干种植能手800多人次,发放明白纸500多份、种植手册300余本。“主推品种”就是选用在本地安全成熟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空育131”、“垦鉴稻6”和“垦稻12”为高产攻关项目用种。“主推技术”就是重点推广10项水稻种植新技术,主要包括叶龄诊断技术、旱育壮秧技术、蒸汽催芽技术、井水综合增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钵育摆栽技术等。 结合总局实施的“农业标准化提升年”,五九七农场把水稻高产创建与水稻良种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机结合,在硅肥、叶面微肥、生物肥、防病药剂、飞机航化作业费给农户补贴20—30%,进一步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农场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生产副场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辅导专家组,从年初备耕开始,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三级农业技术人员以“三直接”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即攻关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业部门还印制了《秧田管理服务卡》发放到农户,三级技术人员分类承包指导,卡上不仅明确了水稻生产的农时标准和管理措施,还有技术人员的签名和联系电话,保证农户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 科学的区域布局、规范的管理程序、严格的作业标准和及时的服务指导,使五九七农场的寒地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万亩片”平均亩产752。7公斤,“核心区”**高亩产907公斤。 在农场十一届二次职代会上,农场场长孙乃生又提出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向“全国产粮大县”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五九七农场三万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 |
发表于 @ 2008年12月13日 15:0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