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百家讲坛>>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问答百例(三) |
|
发布时间:2008-12-15 10:50:46 农机资源网
|
41、什么时期为**佳揭膜炼苗期?为什么? 答:封膜盖草立苗的**佳揭膜炼苗期为齐苗后,第一完全叶抽出0.8~1.0厘米时,即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遇高温晴好天气,容易烧苗;覆盖时间过短,出苗不整齐,成苗率下降。 42、揭膜的原则是什么? 答: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暴雨雨后揭。若遇低温天气,应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 43、机插育秧的秧田期如何管理水分? 答:机插育秧秧田期水分管理,应以床土或盘土湿润管理为主。保持床土(盘土)不发白,晴天中午秧苗不卷叶,缺水补水,做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的目的。补水方法:秧田集中地块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移栽前2~3天控水炼苗。早春茬秧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时,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暖期换水保苗,防止低温冻害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秧和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 44、如何确定追施“断奶肥”? 答:断奶肥的施用要根据床土(盘土)肥力、秧龄和天气特点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若床土肥沃,雨水较多,可免施。麦茬秧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45、断奶肥的施用方法是什么? 答:每亩秧池田用腐熟的人粪清500公斤兑水1000公斤,亦可用尿素5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浇施。 46、秧田期常见青(黄)枯死苗的原因、症状及主要预防措施? 答:由于水稻机插育秧较常规手栽稻育秧密度高,秧苗素质相对柔弱,在秧田期,特别是2~3叶期,秧苗正处于离乳期前后,遇低温冷害后,易造成青(黄)枯死苗。青枯死苗是秧苗受低温影响,或暴晴后未及时灌水,造成秧苗出现失水而死的现象,属急性生理病害,通常成片发生。病苗从幼嫩的心叶部分开始萎蔫卷缩呈筒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死后叶色呈暗绿色,但秧苗茎部尚未腐烂,手拉秧苗,根部不会脱离,根呈水烫状。 黄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后所发生的死亡现象,属慢性生理病害,通常一簇一簇发生。发病时从叶尖到叶茎,由外到内,从老叶到嫩叶,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秧苗基部常因病菌寄生而腐烂,手拉秧苗,根部容易脱离。 主要预防措施:遇低温寒潮时,要灌水保温,若湿冷天气持续时间长,需要在秧田水温和土温、气温差距逐渐缩小时采取勤灌勤排或日灌夜排的方法,以提高水温和供给氧气,防止死苗。冷后暴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缓和温差,后逐渐排水,切忌在天晴时立即排干水,以防秧苗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造成生理失水,发生青枯死苗。 此外,也可根据苗情早施“断奶肥”,以增强秧苗的抵抗力。 47、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答: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播种覆土时,盖土不匀,土厚的地方易造成闷种,导致出苗相对慢,生长滞后;②覆膜期间遇雨水未能及时清除膜面积水,造成“贴膏药”,影响秧苗生长;③秧板不平,致使板面相对高的地方在上水时洇不到水,秧苗处于水分胁迫状态,生长缓慢。针对上述原因,在育秧时应力求板面平直;播种后盖土均匀,以看不见芽谷为宜;覆膜期间注意根据天气情况保持膜内温度,并在雨后及时清除膜面积水。 48、秧田期的主要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答:秧田期的主要虫害有: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等。秧田期应密切注意虫情发生动态,及时对症用药防治。对稻蓟马、螟虫的防治,亩秧池田一般用“乐果”、“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10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灰飞虱防治亩秧池田可用“吡虫啉”2克(有效成分)加水80公斤喷粗雾,同时可兼治稻蓟马。 49、什么气候条件秧苗易遭受立枯病的危害?怎样防治? 答:气温较低,温差较大,秧苗极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袭危害。春茬育秧期,气温较低,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方法。揭膜后在清晨观察秧苗,如局部秧苗叶尖无水珠(吐水)时,应全田防治,每亩秧池田用65%“敌克松”500克兑水600~750 公斤洒施。 50、怎样确定使用助壮剂及使用方法? 答:助壮剂是一种抑制植物细胞拉长的植物生长矮化剂。在同等使用剂量下,气温越高矮化效果越显著,一般情况下机插秧苗不必施用。若育秧期气温较高,雨水偏多,苗生长较快,又不能及时移栽的麦茬秧苗,每亩秧池田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1:2000倍液)兑水喷雾(切忌用量过大,喷雾不匀。如床土培肥已用“旱秧壮秧剂”的不必使用),以延缓秧苗纵向生长速度,促进横向生长,增加秧苗的干物质含量,达到助壮秧苗的效果。 51、如何施好“送嫁肥”? 答:秧苗移栽时体内氮素水平高,发根能力强;碳素水平高,抗植伤能力强。要使移栽时秧苗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抗植伤能力,栽前应看苗施好送嫁肥,促进秧苗根源基发育,叶片挺健清秀。具体施肥时间应根据机插进度分批使用,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叶色褪淡的脱力苗,亩用尿素4~4.5千克兑水500千克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亩用尿素1~1.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52、栽前为何要控水炼苗?怎样把握控水炼苗时间? 答:栽前通过控水炼苗,减少秧苗体内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抗逆能力,是培育壮秧健苗的一个重要手段,控水时间应根据移栽前的天气情况而定。春茬秧由于早播早插,栽前气温、光照强度、秧苗蒸腾量与麦茬秧比均相对较低,一般在移栽前5天控水炼苗。麦茬秧栽前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控水时间宜在栽前3天进行。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特别是在起秧栽插前,雨前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53、为什么要坚持带药移栽? 答: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体嫩,易遭受稻蓟马、螟虫、稻蟓甲等趋嫩性昆虫为害。栽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可有效地控制本田活棵返青期前后的虫害。 54、如何进行带药移栽? 答:在栽前1~2天亩用2.5%快杀灵乳油30~35毫升兑水40~60千克进行喷雾。在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防治时应亩加10%吡虫啉乳油15毫升,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55、起苗移栽的关键是什么? 答:机插秧苗起苗移栽的关键是轻运、轻放;随运、随栽;减少搬动次数,避免秧块变型。达到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 56、怎样起运秧苗? 答:机插秧的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软盘秧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亦可先起盘后卷秧,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切勿过多而加大底部压力,造成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机插。双膜秧在起秧前,先要将整块秧板的秧苗切成适合机插宽度为27.5~28厘米,长58 厘米左右的标准秧块后再卷秧,并小心叠放于运秧车。 57、机插本田栽前精耕细作的主要作业环节有哪些? 答:水稻大田栽前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包括耕翻、灭茬、晒垡、施肥、碎土、耙地、平整、清除田面漂浮物、化学封杀灭草等九个环节。 58、简述机插本田不同茬口犁田整地方法。 答:春茬田(空白茬):在春耕晒垡的基础上,机插前一周进行旋田整地水耙平。麦、油茬:视留茬高低区别对待,低茬地,应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同时做到边灭茬边埋茬,在上水耙地前坚持干整干平,并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可晒垡2~3天,以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高留茬地,可先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 59、如何施好基肥? 答:可结合旋耕作业,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施用基肥,并坚持有机肥和无机速效化肥相结合施用的原则。一般移栽前5-10天每亩施粪肥1000-1500公斤或25%复合肥50-80公斤用以培肥地力;中等肥力大田,每亩施35%水稻专用肥30公斤或25%复合肥40公斤或BB肥20公斤作底肥;先施肥再耕翻,以达到全层施肥,土肥交融。 另外,麦茬秸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一天,需亩增施碳酸氢铵10~15公斤作面肥,避免秸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而造成土壤中速效氮肥暂时亏缺现象。 60、机插秧对田面质量的要求有哪些? 答:插秧机的作业性能和秧苗特点,决定了大田整地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田平如镜,栽秧后寸水棵棵到。二是田面整洁,对秸杆还田且灭茬效果欠佳的田块,务必要在耙地时结合人工踩埋,清除田面残物。三是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四是泥浆沉淀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61、机插前为什么要坚持泥浆沉淀? 答:机插秧均为中小苗移栽,苗高近似于常规手插秧的一半,若不坚持泥浆沉淀,极易造成栽插过深(泥浆沉淀掩埋、插秧机浮舟壅泥塌陷填埋)或漂秧,倒秧率增加。为了提高机插质量,本田耙地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才能达到理想的机插效果。 62、怎样确定泥浆沉实时间? 答:泥浆沉淀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及泥水糊度情况而定。一般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沉实2~3天,粘土需沉实4天左右。若田脚较烂,泥水较糊,沉实时间需更长些。总体的沉实要求是泥水分清,沉实不板结。 63、如何进行栽前化学灭草? 答:栽前化学封杀灭草,应根据前作腾茬时间和秧苗适栽期而定。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稗草、牛毛草、鸭舌草、野茨菰、球花碱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实,耙地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5%“恶草灵”乳油200毫升拌湿润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施后田内保持7~10厘米水层3~4天,进行药剂封杀除草,压低其杂草发生基数。 64、为什么机插秧栽后返青、缓苗期较常规手插秧长? 答: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之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弱。为此,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较长,活棵返青期迟2~3天,在栽插后7~10天内基本无生长量。 65、为什么说机插本田秧分蘖节位多,分蘖期长? 答:同一水稻品种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主茎叶龄相对稳定。若移栽秧龄小1个叶龄,本田有效分蘖期就多1个分蘖位。机插秧的秧龄较手插秧小3~3.5个叶龄,但由于机插时植伤较重,返青缓苗期比手插秧长1.0~1.5个叶龄,两者相抵,机插水稻的本田有效分蘖期就相应延长了2个叶位分蘖,约7~10天,因而分蘖节位增多。 66、机插秧为什么会出现成穗率低、穗型变小的现象? 答:机插水稻实现了宽行浅插,植株温光条件优越,发根能力强,这为低节位分蘖创造了有利环境。在缓苗返青后,机插水稻的起始分蘖一般始见于五叶一心期,且具有爆发性,分蘖发生量猛增。再加之分蘖节位低、分蘖期长,群体数量直线上升,够苗期提高,高峰苗容易偏多,从而出现成穗率下降、穗型易偏小的现象。 67、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策略是什么? 答: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移栽,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在本田生产中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肥水运筹要实现“前稳、中控、后促”的原则,创造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同时还要控制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以确保大穗足穗,为夺取机插水稻高产稳产打基础。 68、机插水稻活棵分蘖期的栽培目标是什么? 答:水稻活棵分蘖期是长根、叶和分蘖的营养器官生长为主的时期,机插稻这一时期的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壮株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为争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69、活棵分蘖期的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答: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水层管理上,要坚持薄水活棵、分蘖,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强大根系。在肥料运筹上要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坚持肥药混用,以达到追肥、治虫、除草的三重效果。 70、活棵分蘖期的具体水层管理方法是什么? 答:坚持薄水移栽,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厘米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对一些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若田脚较烂,发泡起烘,土壤透气性差,应及时脱水爽田1~2天,促进新根生长,然后实行浅灌。 |
发表于 @ 2008年12月15日 13:3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