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时事要闻>>
黑龙江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加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2.03)
|
|
黑龙江省今年启动了财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通过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示范区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黑龙江省财政厅统计,各地新技术试验示范田增产显著,其中,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平均亩增产约100斤,深松地块的玉米增产幅度达到19.3%,大豆亩增产幅度也达到50-100斤。预计2009年示范区项目建成后,粮食综合产能将进一步提高。 --调整思路,谋划“一主两翼三重点”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决策后,财政部于今年启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为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作为重点实施区域,黑龙江省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黑龙江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明确提出突出发展粮食生产这个主导产业,推进旱田区全程机械化耕作和水田区规模化种植两个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基础建设、全程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三个重点环节,集中资金和力量攻克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瓶颈”,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 根据旱作农业区和水田区的生产特点,黑龙江省有针对性地选择农业发展基础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的产粮大县开展试点建设,以便树立不同典型,分类加以推广,力争收到事半功倍的示范效果。经过层层筛选,分别确定了海伦市、巴彦县、宝清县等11个县(市、区)为旱田区试点单位,各示范区耕地集中连片经营规模均在4万亩以上;水田区选择北林区5个相互毗邻的乡镇,围绕2个自流灌区和3个井灌区开展优质水稻试点项目建设,示范区集中面积达到15万亩。 为实施项目区的功能配套,黑龙江省统筹推进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以发挥倍增效应。全省统筹规划了6大方面的综合配套:一是节水灌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示范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二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三是发展畜牧业和其它二、三产业;四是推进农村金融信贷和农业保险;五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六是扶持农村公路和机耕道路建设。同时,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新途径,着力将项目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区、绿色生态农业样板区、农民致富先行区、先进合作组织试验区和观光农业旅游区。 --创新投入机制形成“聚宝盆”效应 黑龙江省坚持财政引导、整合投入的原则,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集中,并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有效措施引导和吸引龙头企业、农民群众、村集体以及社会资金注入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央财政不指定具体项目,而是将资金分配到省,由地方根据本地的农业优质主导产业确定具体的发展项目,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广大农民和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黑龙江省各项目所在地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平台,积极主动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集中,同时引导、拉动广大农民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龙头企业加大对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形成了良性的政府强农惠农投资引导机制。 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高炜介绍说,创新投入机制形成了“聚宝盆”效应,探索了一条集中财力办大事,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全省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重点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1.5亿元基础上,另外整合了6.5亿元投入到示范项目建设。与以往一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相比,此次资金整合的效率充分显示出了创新投入机制的效果。 据了解,在整合的6.5亿元资金中,黑龙江省政府层面整合的资金超过3亿元。包括省级农机购置补贴1.1亿元、水利专项资金3183万元,县(市、区)级整合本级和部门资金也超过2亿元。预计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省级财政还将继续整合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和小农水等专项资金向项目区倾斜,各试点县(市、区)也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集中投向项目区。 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扶持推动下,示范区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也积极向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据统计,目前12个示范区自筹投入资金总量已达3.5亿元。其中,依安县以现代农业试点建设为核心推广“四区”轮作,吸引英糖公司投入近2亿元,新进大型机车176台套、配套农具377台件,示范区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了91.6%。 --坚持高标准建设 打造高效益工程 在示范区项目建设中,黑龙江省树立精品意识,围绕提高示范区粮食产能,高标准抓好项目建设,打造高效益精品工程,力争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等系列目标。 黑龙江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配备了**领先的农机装备,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为各项先进农艺措施的深入推广创造了条件。12个示范区的19个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共配备195-482马力进口大型农机装备92台(套),装备卫星定位遥控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处理系统,并辅助配置了597台(套)国产设备。在今秋规模连片收获和整地作业中,共完成机械联合收获面积38万亩,标准化整地44万亩,深松作业实现了打破犁底层,深度超过了35厘米,并达到了待播状态。 各示范区积极推进了田林路沟渠综合治理,推进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整理、田间道路、生态绿化、村容村貌建设等综合配套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区农业科技力量,省里已在旱田项目区集中举办了2期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驾驶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水田区面向广大农民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7期,共培训技术骨干2583人次。 在示范区建设中,黑龙江省规范操作、严格监管,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使用关。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了项目资金专户,实行部门报账制,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由财务监督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跟踪审计,切实做到了分段考核,一段一清,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 全省还坚持节能降本,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效益。在旱田区以实施高标准深松整地为主体,实行以深松、免耕、浅耕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推行连片深松整地和复式作业。水田区以灌排水利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维修渠首、新增和清淤排水沟渠、新增和配套完善沟渠构造物及架设输电线路等措施,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12个示范区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增产技术综合配套组装,实施模式化和规范化栽培,为节能降本、实现高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
发表于 @ 2008年12月04日 10:2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