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岭农场自营经济发展纪实
红旗岭农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扶持职工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自营经济,逐步拓宽职工群众致富增收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引领着职工群众步入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如今,在红旗岭农场烧炭、种参、养鱼、放蜂、鸡飞狐跳……,自营经济已形成了“百花齐放”促倍增的喜人景象。2008年底,全场自营经济产值实现了0.9亿元,总利润0.39亿元,从业人数3210余人,从业户数1800户,从业人均收入12150元,解决再就业人员800余人,种养殖大户30户。
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自营经济群体优势
红旗岭农场被连绵起伏的完达山所环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挠力河、七尔沁河、越岭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丰富的资源,为发展自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近几年来,红旗岭农场把发展自营经济纳入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促倍增的重要渠道。在农场党委的带领下,农场工会精心组织,采取“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协会引导、规模经营,典型引路,全面服务”的战略性措施,使全场的自营经济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味子、林下参、白瓜子、地栽木耳等种植业;黑蜂、跑山鸡、狐貉等生态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烧炭、木材加工等综合开发利用越走越好,自营经济已成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2008农场进一步完善了自营经济领导小组的职能。并将各作业站以站长为组长的自营经济指导服务组的工作实效,纳入年终考核重要指标考核。通过自营经济领导、服务组领导协调13个协会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大培训和指导服务力度。黑蜂协会、养貉协会、养牛协会、养鱼协会、五味子种植协会、林下参种植协会、食用菌栽培协会等13个种养加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发挥指导、服务、市场开发等作用。2008年,农场和协会举办大型养蜂、养貉、养牛、养猪、地栽木耳等培训班五期,通过电视举办讲座五期,参加培训的专业户累计达360人次,培训课时40小时,发放各类技术指导手册260册。一系列的培训措施有效的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生产技能,为种植户、养殖户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农场又进一步的完善了对繁殖母牛补贴,对特色种植的专业户,优先划拨土地,扩大了对自营经济低息贷款的范围,对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业给予一定数量的饲料地,地租给予优惠,对外引的典型示范户在子女上学,就业方面享受本农场职工同等待遇,户口优惠迁入等优惠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广大从业人员的生产热情,自营经济从业人数和产值日益递增,促进了农场自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2008年,强大的政策优势加良好的资源优势,使红旗岭农场自营经济从业人数猛增到3210余人,从业户数达1800户,形成了千家万户因地制宜“种养加”,“百花齐放”促倍增的群体优势。
百花齐放+协会支撑=经济倍增
红旗岭农场全场有适合五味子种植的土地近万亩,目前种植五味子达2000余亩,在第十五作业站建立了向阳沟五味子科技园区,引领种植户走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的道路,使五味子种植逐渐成为农场自营经济的主导产业。 2007年春,第5作业站高民强、唐淑娟夫妇,在工会、林业部门及作业站的帮助下,购回了1.2万余株两年生的五味子苗木,相继投入了5万余元,购置了混凝土立桩、滴灌等设施,利用居民区边12亩的闲田隙地,开始从事五味子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高明强夫妇在五味子种植协会的指导下全部使用农家肥、节能滴水浇灌。2008年秋季第一次收获了86斤鲜果,通过晾晒干果达32斤。预计到明年收获鲜果6吨左右,便可收回全部投资。
张英俊是红旗岭农场21作业站农户、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这几年,他充分利用作业站的资源优势,发挥自己懂得食用菌种植技术的特长,通过发展地栽黑木耳项目,将地栽木耳由**初的2万袋逐年递增至目前的7万多袋,年均收入达到了5万元,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今年,他还创新思路,采取地栽黑木耳套种玉米的方式种植秋黑木耳,套种的玉米给地栽秋木耳遮阴,浇木耳下来的水又给玉米提供了充足的水份,木耳和玉米增收达5.8万元。
第1作业站职工丁伟、吴淑香夫妇依靠农场的优惠政策开始养殖狐、貉,为了降低成本,在协会的指导下,他们在养殖场里投资建设了一个冷库,平时储存鱼和饲料,毛皮市场价格低迷时存储狐貉皮,等价位攀升后再出手,同时利用旁边的水面放养鱼苗,随时为狐、貉提供新鲜的食料。在养殖的过程中,每年丁伟、吴淑香夫妇对留用的种狐貉都要科学的选留良种,确保了种狐貉品质。同时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切断外界病源传入。目前,该养殖场有狐貉240余只。
第5作业站职工姚原明利用荒山林地饲养了6000余只土鸡,由于姚原明饲养的鸡天天散养在山边、林带、水泡子边、草地、玉米地里。它们捉虫吃草,晒太阳,洗泥沙浴,被人们称为“跑山鸡”、“笨野鸡”。由于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产品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养殖户王传卫2005年王传卫在农场工会和亲友的帮助下,在距离农场场部两公里的地方建起了养猪场,农场工会多次来到养殖场,为他提供科学养殖信息、协调解决养殖场用电等问题,并在电价方面给予补贴。2006年春,王传卫的第一批出栏肥猪卖得了8万余元。2008年,在农场工会和养猪协会的扶持和帮助下,他再次扩大了养殖规模,投资扩建了产仔房和育肥圈,增添了投喂料和饮用水等设施,使饲养工作更卫生、更科学、更规范。今春,他靠出售仔猪200余头一项就获利8万余元。目前,猪场存栏繁育母猪26头、育肥猪百余头,自繁仔猪500余头。
第20作业站是红旗岭农场土地条件**差的作业站,但他们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的自营经济使作业站职工群众年人均受益13000余元。
刘龙河是佳木斯市人,2007年来到红旗岭农场,看好了第20作业站毗邻林区的地缘优势,于是开办了炭厂利用林场不成才的废木料烧木炭,办厂初期,作业站党支部、工会及协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帮助他协调解决场地及用水、用电等问题,建厂以来,炭厂每年生产100余吨优质木炭,产品直接销往双鸭山、伊春等地的硅铁厂。闫景柱是20作业站2007年招商引资来作业站开办地板块加工厂的,他从附近林场购进优质木材在20作业站进行地板块粗加工,产品供国内几大厂家再加工后销往国外。据作业站站长王海波介绍,炭厂、地板块加工厂的开办,有效解决了作业站农闲时劳动力闲置的问题,每年冬闲,该站许多职工在加工点帮助拉运木材、或着打工,仅此一项就增收40多万元。同时,作业站职工利用岗坡地多的特点,种植白瓜籽近2000亩,亩效益均达800余元。利用山林草场养殖东北黑蜂、肉牛、绵羊、獭兔、白貉等。百花齐放式自营经济的发展已形成作业站新的产业链条,既使外地来农场投资兴业的客商赚到了钱,又使全职工实现了家家盈利、户户增收。
貉狐养殖协会,现有会员210人,狐貉专业户147户,年存栏数43000只,年出栏数30000余只。自协会成立以来,全场养殖户都参加了协会,凡是会员的无偿接受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初,农场都拨出专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对养殖专业户进行培训,协会副会长张宪艳参加协会,投资3万元购进了20组貉,在家中园子里建起了养貉厂,他积极的帮助其它会员,传授养殖经验,在他的作用下,东风岭地区有10余户都参加了协会,建起了庭院式养貉场。协会秘书长谢守梅原是农场畜牧科兽医,在改革中自动离岗开办了兽药店。发挥自己的专业,自费编印了养殖技术手册。在协会中发放,正确指导和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含量,为发展特色养殖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在皮毛大市场价格低迷时,工会与协会则例会研究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对规模较大的年存栏数达百只的专业大户,给予议价电费的补贴;协调饲料店下调饲料价格等优惠政策。另一个方面我们积极的为养殖户寻找市场集体销售,控制中间商贩,倒买倒卖,通过协会、工会和农场自营经济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确保了特色养殖业在红旗岭农场健康持续发展。
养蜂协会现有会员115人,养蜂专业户73户。在黑蜂协会的运作下,蜂农与饶河县黑蜂管理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广大蜂农全体受惠,今年初农场还被饶河县政府,授予了发展蜂业先进农场称号。养蜂专业户徐长金,从实践中发明的寒地黑蜂地窑式越冬法,不仅得到广大蜂农的认可,他毫不保留的把这做法一一传授给广大蜂农,撰写的论文还被《中国养蜂》杂志采用……。
目前,红旗岭农场五味子种植已发展到2000余亩,林下参1000余亩,狐貉存栏43000余只,生猪存栏14000余头,家禽99000余只,肉牛基础母牛存栏4911头,东北黑蜂4000余箱……。全场自营经济产值实现了0.9亿元,总利润0.3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