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专业合作社的力量 |
——来自和平农场九区的报告
|
发布时间:2008-12-5 15:03:01 徐国辉
|
为顺应家庭农场组织起来的大趋势,利用好上级及牧场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机遇,和平牧场第九管理区的管理人员,在牧场的政策引导下,于2007年11月发起,2008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了天力精特作物专业合作社,吸引管理区31户家庭农场参加,注册资金50万元。2008年,合作社种植花生3650亩,粘玉米400亩,预计可实现经营利润192万元,户均盈利6.2万元。合作社统一种植比独户家庭农场分散种植的花生,亩节省成本投入53.9元,亩增加产量30斤,亩可节本增效104.9元。专业合作社运行带来的效益,调动了职工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目前管理区又有21户职工报名要求参加合作社。 把握机遇,积极创建专业合作社。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法规,为家庭农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个管理区的领导干部认识到兴办专业合作社,组织相对容易,运作比较灵活,规则易于接受,因此,针对发展需要,积极进行了推进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尝试。 (一)宣传启发,引导职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多年来,牧场的农业职工一直延续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种地成本高,管理水平低,经营效益差,职工群众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又一年,始终无法跃到温饱线之上。为打破这种僵局,第九管理区的一班人,采取走家串户及召开不同形式座谈会、动员会等方式,宣讲兴办合作社的好处,宣传国家有关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讲解牧场对建立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了职工组建、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兴趣和热情。 (二)分析区情,选好合作社的生长点。随着牧场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场经特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花生面积发展到3万亩,第九管理区是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管理区。花生种植面积5500亩,占管理区耕地面积近50%。但是,实践中制约花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一是一些花生种植户不能选择适于我场种植的品种,致使产量少,效益低;二是种植方法不规范,农时、播期掌握不准,毁种现象较多;三是苗期管理、农药应用不合理,严重影响产量;四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不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五是信息不灵、产销脱节;六是产品收购方以大欺小,分散的小户交易中没有“话语权”。如果组织起来,走专业合作社之路,不仅能够解决这些“瓶颈”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花生产业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高。区情分析,使他们确定了合作社发展的生长点,找到了组织家庭农场的切入点。 (三)政策促动,引导职工向合作社靠拢。为鼓励职工参加专业合作社,牧场对合作社种植的耕地租金下调10%、购买覆膜机等给予50%的优惠,在用足牧场优惠政策的同时,第九管理区结合管理区的生产实际,制定了加入合作社的一些优惠条件,例如:可以以土地、资金、机械等多种形式作为抵押入社,努力将职工手中的土地、资金、人力、机械等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了职工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心理障碍,引导职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依法组建,为合作社发展奠定基础。为依法维护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他们在绥化分局工商局和牧场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起草并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完善了备案登记手续。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两个机构,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依法规范组建,不仅有效提高了职工入社的积极性,也促使职工自觉遵守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合作社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科学运作,精心办好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他们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产业特点,依据专业合作社法和本合作社的章程规范运作,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一是产业互助,统一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这个合作社真正实现了人力、物力的**佳结合。生产上互相帮助,农业贷款互相联保,科学技术上互相学习,生活上互相关照。合作社在经营方式上,对花生种植实行了“四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供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种管收销和效益分开结算的办法。不仅解决了花生销售难等问题,而且也使没钱有地无能力种和无机户被吸纳进来,共同互助致富。 二是共对市场,统一采购。合作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有效地维护了合作社成员的利益。由于合作社批量采购农业生产资料,使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商降低了价格,从而也降低了合作社的生产成本。今年,合作社分三批组织社员3次到吉林白城、松源等地学习花生种植技术,并在深入市场考察的基础上,以每吨6500元的市场**低价格,购入36吨优质花生种子,每吨种子节省资金1250元,种子节约4.5万元;并在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的正确指导下,一次性购入花生所使用的农药1.5吨,每吨省8000元,农药节约1.2万元;统一购入肥料48吨,每吨节约资金100元,肥料节约4800元。合作社在统一购入种、肥和农药上直接节省资金6.18万元,亩节省费用16.9元。 三是机械作业,节本增效。今年,合作社统一购买播种、覆膜、花生收获机等共28台套。在机械作业上,经测算,机械精量点播,亩节省种子1.5斤,亩节省资金9元;花生收获一般分为两次,机械统一收获,亩机械作业费仅需5元,较人工收获节省20元;二次收获中,机械收获较手工收获可节省人工费8元。仅机械统一作业一项,亩节约成本37元。 四是规范标准,品种一致。合作社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于同一产品的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形成市场“品牌”。合作社种植的主导品种为白城中粒,市场前景好,产量和效益较高。由于合作社种植的品种集中,耕种、农艺标准一致,不仅克服了品种、品系混杂问题,而且有效提高了单位产出。同时,为选好明年的种植品种,今年合作社还试种了50亩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试行大垄双覆技术,土地利用率可提高32%。 今年,合作社种植的花生,单位产出较独户种植的平均高出8.6个百分点,合作社中**好的地块,花生亩产达到290公斤;合作社统一购种、肥和农药,及统种、统管、统收的经营模式,成本平均节约了11.3个百分点,合作社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单产,直接获益超过30万元。 成效初显,继续发展专业合作社。这个管理区的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专业合作社在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加职工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展现。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按照牧场做大做强花生产业的要求,合作社组织职工从事专业化生产,符合“一区一品”的战略要求,形成了花生产业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助推了牧场专业大场、专业大项建设。明年合作社计划播种面积6000亩,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达到管理区耕地面积的一半,合作社户数由31户发展到60户。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对内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种、质量,对外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统一了品牌、价格,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了职工的利益。在牧场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明年合作社还将购置精量点播机15台,使合作社实现种植作物全面积精量点播。 三是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与农户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采购得到了规模采购的压价效应;销售避免了内部互相压价。 四是有利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为职工提供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强了职工的市场观念,锻炼了职工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民主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是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全区加入合作社的3户贫困和低收入户,当年可实现脱贫目标,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1000元,较全场人均纯收入高出2940元。 六是有利于培养经济人队伍。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社员主动到吉林、大庆及周边地区30余次,对外联系跑市场,其位置前移,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我们快速培养出一批经济人,为我们的农业发展拓展空间。 |
发表于 @ 2008年12月06日 10:2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