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环球农机>>
(推荐)
生态经济将主导全球市场
去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首度发表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有90%可能性由人类活动造成。IPCC于去年正式发表的第二份有关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影响的报告指出,若目前情况持续下去,2020年时全球气温将上升摄氏1度,缺水人口比现时多4亿~17亿,传染病及花粉过敏症增加,部分两栖动物也将面临绝种。至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摄氏1.8度,多达20亿人缺水,全球约20%~30%的物种面临灭绝,大量人口因营养不良、疾病、热浪、洪灾及干旱等问题濒临死亡边缘。另外,在海平面上升、洪灾及干旱等影响下,多达2亿人口被迫迁离家园,成为气候难民。
虽然有人认为,这份报告对未来全球气候问题过分悲观,但从现实来看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正在显著地影响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如泰国去年发生了近十年来**严重的洪灾,不久前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超过800万人受灾,超过4万亩农地出现干旱,这甚至可能推高国际粮食价格。
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温室效应会引发水浸,导致灌溉、疾病及泥土侵蚀,严重影响葡萄收成。在法国南部及美国加州,全球变暖问题带来的威胁已经出现。有关研究估计,本世纪末世界各地的葡萄产量将受严重打击,全球变暖问题也对红酒业造成威胁。
观察近期的国际会议,国际舆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不是偶然的。无论是经济性的会议,还是政治性的会议,只要是国际性的场合,焦点话题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全球对气候和生态问题高度一致的关注意味着什么?这将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中国不能忽视。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认为,长此以往,将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即在生态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将会是全球贸易格局的主流。今后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凡是采用“逆生态环境”生产的产品,可能遭遇困境,甚至被某些国家所禁售;而采用生态方式生产的产品,价格会很高而且可能畅销。
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如人们对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的认可,就是这种消费选择的体现。据了解,在我国香港地区有一种很赚钱的业务———就是向香港的富豪们提供完全无污染的食物。这些无污染的蔬菜、水果以及鱼、肉等很多来自日本专门的农场,完全以生态方式来专门培养。当然,这种食物供给服务价格惊人,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得惊人。虽然目前这只是极少数富人才能享受的服务,但从发达国家的市场偏好来看,对生态条件下的产品选择正在全球呈现迅速扩大和蔓延的趋势。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在关税和技术壁垒之后,设立了各种严格的生态与环境标准的“绿色壁垒”。在中国看来这是贸易壁垒,但从国际趋势看,这就是我们迟早必须认同的市场标准,这也正是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的地方。
业内人士认为,生态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产品生产问题,其影响力很可能超越人权问题。事实上,这也与人权问题紧密相关,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权。中国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如果我们的产品生产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生态标准,因而遭到周边国家的禁止和指责,那将陷入一种被孤立的“生态隔离”状态。
因此,我国必须早日在发展生态经济上谋求主导权,投入更大力量,实行更严格的法律,否则势必将因这个问题而成为被指责的对象,陷入“生态隔离”困境。
发表于 @ 2008年02月25日 15:0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