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拖拉机市场>>

(原创) 拖拉机市场在惠农政策下仍将保持稳健发展收藏

拖拉机市场在惠农政策下仍将保持稳健发展
农机机械既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保证。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在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等方面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拖拉机市场面临着较好的成长环境
从行业环境和营销环境看,我国拖拉机产业在政策扶持、市场增长、用户需求增加的形势下,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呈现出产业位势持续提升、市场集聚步伐加快、用户需求保持旺盛的趋势,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惠农政策驱动产业位势持续增长。2007年,在惠农政策的驱动下,我国拖拉机市场尽管出现市场阶段性调整,拖拉机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拖拉机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约10%,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趋势。 二是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拖拉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7亿元,同比增长约16%。大中型拖拉机仍然是拖拉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产量和销量均突破20万台,再创历史新高。 三是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受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带动,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基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保持同步,实现了“双增长”的目标。2007年,实现利润18多亿元,同比增长约15%。 四是产品出口大幅提高。全年,共实现出口交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70马力及以上轮拖产品的出口量近7000台,同比增长近36%。
2、市场聚焦带动产业整合步伐加快。我国拖拉机产业越来越呈现出市场竞争加剧、优势企业垄断、产业格局调整的现象,竞争日趋激烈,将出现新的产业集群。 一是市场在调整中竞争加剧。各生产企业结合今年营销环境的变化特点,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背景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差异化营销活动,开发更多的发展空间。大中轮拖市场受市场震荡调整、区域政策性指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各主要农机企业纷纷增加公关力度,争夺项目车市场。小轮拖企业用品质战和实用性替代传统的价格战,市场争夺逐渐进入理性化。 二是企业在竞争中优势聚集。2007年,从大中拖企业销量上看, 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江苏悦达、 东风农机四家企业占据市场总产量的62%左右,其中中国一拖实现销量4.4万余台,继续保持行业第**的位势;小拖市场份额主要被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所占领。从销售区域看,大中拖目标市场黑龙江、新疆、江苏、河南等省份的市场份额较大。从销售利润上看,拖拉机行业利润组成中,山东时风、福田雷沃、中国一拖、常发集团4家企业实现的利润,占据行业利润的83%以上。 三是产业在竞争中整合加快。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央企资本、境外资本、民营资本等成为投资的显著亮点。拖拉机产业在国内汽车、工机、柴油机行业巨头相继进入的同时,跨国公司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和赛迈道依茨四大农机巨头齐聚中国,国机集团将中国一拖收归麾下、迪尔公司收购宁波奔野成为行业的加快整合的标志。据悉,一些实力企业将借助其规模和结构优势加大重组并购拖拉机产业力度,未来的产业格局调整将逐步加快。
3、经营能力推动用户消费持续高涨。经营能力不但影响着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且将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购买行为。“十一五”期间,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的农民,将推动拖拉机市场一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保证消费需求。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达到4140元,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增幅达到9.5%,农民收入连续4年增速超过6%,其中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经营多元增加农机需求。农民经营渠道呈现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用户对农机的需求更加强烈。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经营工具,增加了创业增收能力,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机制。 三是经营能力提高用户购买热情。由于农机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适应了用户经营的需求,带动了购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热情。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由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二、多种机遇推动未来市场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补贴政策发挥了良好的调控作用,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农机化稳步进入中级阶段,预计10年内,拖拉机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 、补贴政策推动效果显著。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年瞄准三农建设,支农投入累计超过15000亿元。2004年中央对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只有7000万元,到2007年农机补贴资金达到20亿元,补贴金额逐年提高,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农机补贴投入,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由7大类24种增加到9大类33种。农机购置补贴补出了农民购买力,帮助农民解决了致富工具,增加了创业增收能力。
2 、节能产品主导未来市场。能源和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压缩了用户和企业的盈利空间,对购买、研发节能型产品愿望十分强烈。一方面随着油价的持续攀高,用户在经营中的收益有所减少,节约能耗的拖拉机普遍受到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持续多年,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拖拉机产品的利润空间,希望通过生产节能型的产品满足市场、吸引用户。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节能产业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国家将逐步加大对节能型产品的政策投入力度,预计购机补贴的也将加大对节能型产品的补贴力度。 二是市场需求支持。我国一些企业主动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实施流程再造,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功能优化、材料替代,重新优化传动装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和油耗,开发节能型产品。同时,通过加大对拖拉机用柴油机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降低油耗,增长产品盈利空间。 三是产业方向支撑。节能型拖拉机既能节约能源,又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和用户获取较大的收益,提高了产品的经营能力。可以预见,节能型拖拉机将成为我国拖拉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驱动产品。
3 、科技含量支撑市场发展。拖拉机的拥有量和年产销量,是评价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拖拉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支持。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自身资源和能力、目标市场要求,以先进实用的产品服务三农、回报社会、造福用户。 一是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依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农机和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要求,加大技术投入,增强功能和性能,提高拖拉机产品的盈利能力,拓展作业范围,提升拖拉机产品的整体品质,与用户需求保持同步。 二是瞄准国际行业走向,发展新型农机。当前,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附加值和养活的人口数,分别仅为美国的1/26和1/20,接轨国际同类拖拉机产品水平,大力发展适应农业需要的新型拖拉机产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不断推动新型拖拉机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稳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中国一拖东方红1804大马力拖拉机批量生产,大大缩短了我国拖拉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形成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拖拉机产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2%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制,加强技术创新,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出先进适用的高附加值拖拉机产品。
三、因势利导抓住未来发展机遇
我国是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绝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新农村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政策导向、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将有规律的进行转移,为此,我国拖拉机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实施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1、把握政策机遇,抢占发展先机。2007年,我国已经进入到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从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增长期,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的惠农政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不断增强。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强调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根本问题和首要任务。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我国农业和农村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农业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拖拉机市场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机补贴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将越来越强,农机化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夯实,拖拉机企业应研发、生产出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淘汰落后产品,抓住发展机遇,与政策、市场、用户保持同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
2 、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我国虽是世界第一拖拉机产销大国,却非拖拉机制造强国。从农机整体发展水平看,我国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可靠性等,只有30%左右的产品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其他的产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缺少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我国还没有一家拖拉机企业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一是加快创新步伐。拖拉机产品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主要原因研发投入少,创新力量薄弱。国外农机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5%。我国拖拉机企业长期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是装备制造行业中利润率较低的行业,特别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连续涨价,无力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尽管如此,我国拖拉机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步伐,加大创新的力度。 二是提升技术水平。在200马力以上功率段产品,我国拖拉机企业仍不能实现批量生产、销售,主要依靠进口引进。我国拖拉机产业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核心技术必须靠自我创造。要改变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越拉越大的现状,我国拖拉机企业应接轨国际研发模式,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力度,培育战略供应商,借助国内外技术、制造资源,打造提升平台;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流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提升农机整体品质,缩短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差距。 三是加快研发步伐。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农业耕作制度和农艺之间未能保持同步。我国拖拉机企业应变传统的以企业为主导为以市场为指导,开发出用户需要的能赚钱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配套性能,实现新型农机与新型农艺技术相互促进,趋利避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3 、汇聚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据统计,2008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将再次冲击25万台关口。由于我国各地由于区域经济、耕作方式、购买能力的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农机企业应结合国内各地市场不同情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汇集资源优势。拖拉机制造企业应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聚合企业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制造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做好资源的调整与匹配,从产业链上寻找规模优势,在价值链上突出自身能力,弥补自身长处,查找发展短板,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开发有发展空间的先进适用性产品。 二是明确产业方向。2007年,我国大中马力拖拉机企业达50多家,生产能力达到市场所需能力的2倍多,呈现着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弱而不专的现象,将进入产业快速积聚的格局。为此,有关拖拉机企业一方面应拓展产业链条、完善产品谱系,进行并购重组,进行优势互补,向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将大中型拖拉机作为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现代农业等方面作业的发展重点,增大产品功率,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以适应耕种收一条龙的需要。 三是把握市场机遇。由于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速度、领域、机制将有质的变化,对产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农业机械化比较高的区域,政府购机补贴的重点将向大中型拖拉机,在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农机补助的重点将向这些薄弱地区转移,先进适用产品及中小型农机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市场需求将明显增加。我国拖拉机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做好市场细分,明确产品定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作者:王超安(管理咨询师)



发表于 @ 2008年03月17日 17:31:00 |点击数()

旧一篇:(原创)拖拉机市场面临着较好的成长环境|新一篇:(推荐)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下降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45
本周点击:302
本月点击:1975
点击总数:25153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 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 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 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 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 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 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 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 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 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 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 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 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 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 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 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 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 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 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 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0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