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宏观走势>>

推荐:从价格上行看“CPI之痛”收藏

从价格上行看“CPI之痛”

    曾几何时,举国上下为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模式而欢欣鼓舞。2005年我国GDP增长10.4%,当年CPI增幅只有1.9%;2006年GDP增速达11.6%,当年CPI增幅更是仅为1.5%。通常,经济增长、物价、就业以及进出口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表明我国经济正处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
    2007年:CPI与GDP共舞
    然而,2007年,GDP与CPI间的和谐开始被打破。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一路高歌,CPI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路攻营拔寨。自2007年上半年CPI增幅多次触及3%的“警戒线”后,便在当年11月份达到了年内的**高点6.9%。而进入2008年以来,承接了2007年CPI的翘尾因素,2月份CPI增幅更是创下12年来的新高8.7%。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1988年和1994年两轮CPI上涨:1988年GDP增长11.2%,CPI增长18.5%;1994年GDP增长13.1%,CPI增长24.1%。不少人可能对当年的“抢购潮”记忆犹新,记得1993年“春晚”姜昆的相声《着急》,其中**著名的一句台词就是“酱油,买了一洗澡盆儿。味精,八抽屉!”艺术化地表现了当时的抢购潮。
    不过,与1988年、1994年物价全面上涨、物资紧缺的情况不同,此轮CPI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并且是建立在物资供应相对充裕的基础上。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3月18日做客“广州人才大学堂”时曾表示,现在的价格上涨并不是全面上涨,相比之下,1994年即是典型的全面上涨,当年CPI同比上涨24.1%。目前CPI包括的八大类的消费和服务商品中,是五类上涨,三类下降,衣着还有交通通讯费用、教育费用都在下降。
    数据显示,2007年CPI上涨4.8%,其中有4.0%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今年2月份CPI上涨8.7%,食品价格上涨达到23.3%,仍是带动CPI上涨的主因,其中猪肉上涨了63%,蔬菜上涨了46%,而非食品价格今年2月份仅上涨了1.6%;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仍在高位震荡,暂时还没有再度走高的迹象。
    “全球米贵”加大我国粮价上行预期
    然而,正当我国CPI增幅稍稍回落之际(3月份CPI环比下降0.7%),近两周来却出现了“全球米贵”的现象,再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
    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到今年初已累计上涨65%。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据世行统计,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去年增长超过一倍,仅过去两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
    近日,商务部政研室发布的**新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未来10年内世界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20%,整体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而我国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进口依存度高达68%的大豆及相关产品。
    尽管国际粮价已达20年新高,但国内粮价却仍保持相对稳定。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我国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粮食储备达1.5亿-2亿吨,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将努力增加生产,控制粮食出口,限制玉米深加工作为进一步稳定粮价的重要措施。
    今年4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时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这无异于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也表示,此轮米价风暴对内地影响并不会很大。
    谨防结构性上涨演变成全面通胀
    不过当前CPI上涨的另一隐忧是,为控制物价,国内采取一些措施冻结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短期内可以控制物价,但长期看,这些行业的上涨压力还是很大,一旦放开水电油运的价格,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从2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较上年同期增长6.6%。从品种来看,其中,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7%。
    3月份PPI同比上涨8.0%。分品种看,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0%。这些指标均较2月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即CPI的上涨动能,除了粮食价格的带动,PPI的传递效应对CPI的上涨亦构成明显压力。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交叠累积,明显增加了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防通胀”的形势依旧严峻。
    “防通胀”**关键是抓源头,本轮CPI增幅节节攀升的源头正是食品价格。为应对物价上涨,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临时价格干预办法。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均实行限价销售。为避免扭曲供需关系,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也表示,若物价上涨得到缓解,将立即取消限价令。而早在2007年7月1日,我国就取消了所有化肥品种的出口退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而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正在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运用财税杠杆,努力防止经济增长出现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
    不过,目前我国已经是开放度很高的经济体,不同于过去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我国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今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粮食、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对于我国物价上涨具有很强的传导作用。
    为应对输入型价格上涨、稳定粮价,加强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才是根本。我国今年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投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在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
    尽管相关部门为平抑物价已经出台多项组合政策,但我国今年实现4.8%的CPI调控目标仍面临巨大压力。今年2月,CPI增幅创了近12年来的新高。根据李晓超计算,去年CPI的翘尾因素对今年全年CPI的影响大约在3.4个百分点,因此要实现4.8%的预期目标,新涨价因素就需要控制在1.4个百分点以内。这意味着,今年后9个月CPI同比涨幅不能超过4.2%。
    CPI的一路攀升已让老百姓感到切肤之痛,高企的物价又使得央行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过剩的流动性,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承受着成本上涨和融资难的双重压力。CPI之痛,痛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不过,比起菲律宾民众排长队购买“救济米”,我国老百姓还是幸福得多。
    当前,我国正处于宏观调控的关键时刻,国际国内的形势也更加复杂。我们只有下大力气解决好当下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忍受一时的“阵痛”,才有可能迎来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处于转折点的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李晓超在一季度经济形势报告中如此表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因外部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但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掉头向上的可能,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反弹,“面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发表于 @ 2008年04月23日 09:55:00 |点击数(

旧一篇:推荐:从唐僧谈庸才领导天才 | 新一篇:推荐:调查显示88%受访医生坦陈自己有误诊病人经历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45
本周点击:302
本月点击:1975
点击总数:251538
[发私信][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0篇)
©2016 nongjitong beplay体育官网app 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4 1:5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