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油菜机械移栽尚处开发试验阶段【1】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农业部科技司曾较系统地总结了四十年的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以来,我国油菜生产正在向双低化过渡,栽培科学技术向优质、高产、省力、节本、高效的方向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冬油菜栽培大体上经历“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和轻简化栽培等发展阶段。
轻简化栽培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简化栽培环节并采用更多现代化技术。油菜轻简化栽培经历了板茬、免耕栽培(直播或移栽)、谷林套播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发展过程。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开沟、机械化育苗移栽、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秸杆还田、机械脱粒、机械加工等环节,核心内容是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育苗移栽和收获。
目前国内在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制钵育苗、机械植保、秸杆还田、机械脱粒、机械加工等方面已有较成熟的技术,但在机械移栽和收获方面还基本处于开发试验阶段。
2、油菜机械化移栽高产栽培关键成功因素【2】
农业部于2008年3月19日发布《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对于机械化移栽,大田、苗、时机、密度等是油菜机械化移栽高产栽培的关键成功因素。
2.1大田质量要求
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栽植作业质量。移栽田块要求平整,田面整洁、细而不烂,碎土层大于8cm,碎土率大于90%。
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埋茬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适度病虫草害的防治后即可移栽。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免耕移载。
2.2 苗准备
将要移栽的油菜苗苗高应控制在15cm以内(3叶1芯为宜),若过高移栽时会产生夹苗、拔苗现象。过高部分在不伤苗芯的前提下可切除,并不影响油菜移栽后成活、生长。
将秧盘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油菜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栽。
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农技站曾经做过“油菜不同叶龄移栽的试验研究” 【3】。试验人员在福安市进行油菜大、小苗移栽试验,结果小苗移栽的单产比大苗高,因为小苗移栽明显有四大好处:
(1)成活快,成活率高,克服了大苗移栽后基部2~3片叶在苗床枯黄的弊病;
(2)可利用晚稻收割后的稻田育苗,不另占苗地。亩播种量可相应增加,提高苗地利用率;
(3)减少苗床(菜园地)上病菌感染机会;
(4)小苗移栽,便于长途挑运菜苗,节省劳力。
二叶(小苗) 四叶(中苗) 六叶(大苗) 【品种:中油821】
播种期 10月30日
苗龄(天) l6 25 32
产量(kg) 146 .94 117.0065 122.45kg
然而,小苗移栽比大、中苗移栽获得增产也不是绝对的。如若播种期推迟了,在低温条件下,小苗抗逆性较弱.不利长苗;而大苗移栽,因其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移栽后有利越冬。为此,大小苗移栽,何种为好,尚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尤其是播期的不同,择适而定,不可强求一致。
2.3 移栽密度
江苏省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栽站的试验显示【4】,每亩密度8000株时,角、粒、重组合达**佳值。表现为每亩产量**高,每角粒数25.2粒,理论产量达292.8kg。
据此,得出结论: 我市稻茬油菜移栽期一般比旱茬油菜推迟15d左右,由于冬前生长期缩短,加之土壤冷板,秋发不足,个体偏小。因此,要提高稻茬油菜产量,必须适当增加群体,提高移栽密度,一般亩密度掌握在8000-9000株为宜。
江苏省吴县市西山镇农技站的试验“油菜移栽密度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5】同样支持上述密度的数据:
(1)油菜高产栽培.必须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个体与群体的质量,以增荚、增粒、增重为目标夺取高产。
(2)在目前栽培水平下,油菜高产栽培的密度以8000株左右为宜,它具有较好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密度过低虽能促进个体的生长,但影响群体的质量,不利于夺取高产;密度过高则个体、群体质量均较差,更不能获得高产。
(3)不同肥料水平、结构及运筹对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根据农艺的经验,考虑通风透光性能,利于植株健壮生长,便于田间施肥、治虫等管理,推荐行距为40cm(1.2尺), 株距为20cm(0.6尺)。
2.4 移栽时机
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进行的“油菜移栽时期对发根力的影响”【6】试验表明,10月中下旬移栽的杂交油菜,由于当时土温较高,发根较快,新生根较多为冬前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其冬前长相显著高于后栽处理; 11月以后栽的油菜,上述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因此,油菜**适宜的移栽期是1O月中下旬,一般要求在10月下旬结束,**迟不宜晚于11月上旬,11月中旬栽的油菜,发根步,发根慢,植株长势差,不利于早发高产。
据此,我们推荐的移栽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迟不过11月15日。移栽油菜的播种期推荐为 9月15—25日。上述时间随各地气候差异有所区别。
3 移栽机的选择
移栽机按栽植器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钳夹式、挠性圆盘式、吊篮式、带式、导苗管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钳夹式。国外的产品以意大利切克基-马格利公司(Checchi & Magli)生产的奥特玛(OTMA)栽植机和荷兰米启根公司(Michigan)生产的MT栽植机、法国的UT-2为多见。【7】
我国油菜移栽机械研究起步较迟,研究资料显示,1979年四川省温江地区农机所研制了2ZYS-4型油菜蔬菜钳夹式栽植机;北京市农机所曾于1980年和1991年分别研制了2ZSB-2型钵苗移栽机和2ZWS型蔬菜无土苗移栽机,2000年左右,安徽省滁州农机所研制的2ZY-2油菜移栽机。江苏省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研制了两种型式的油菜栽植机,即钵苗栽植机和裸苗栽植机。但是,这些机具由于与育苗方式不配套或不能满足油菜栽植的要求等原因而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多种型式的玉米及蔬菜栽植机,能够用于直立苗栽植,但却不适用于栽植特殊性状的油菜苗。
目前,国内有很多单位正在从事油菜移栽机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移栽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仿造,我国目前研制和推广的栽植机基本上都是半自动化机型,在移栽过程中。首先由人工将秧苗喂人到移栽机构,再由机具完成开沟、放苗、扶苗、覆土和镇压等工作主要的配套动力是
手扶拖拉机或小型
拖拉机。【8】
选择移栽机的主要考量因素是性能、可靠性、价格等,目前,由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2ZQ-4 油菜移栽机是比较理想的机型。
其主要性能指标:
(1) 露苗率 ≦5 %
(2) 漏栽率 ≦5 %
(3) 重栽率 ≦ 4%
(4) 埋苗率 ≦5%
(5) 倒伏率 ≦7 %
(6) 伤苗率≦ 3%
(7) 栽植频率株/(min•行) ≧35
(8) 栽植合格率 ≧90%
4冬油菜机械化移栽高产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现冬油菜机械化移栽高产栽培初上述因素以外,品种、种植规模、肥水管理以及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2006年3月《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农业部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2008年3月19日)
(3) 吴惠安 《油菜不同叶龄移栽的试验研究》 2001年第5期《上海农业科技》
(4) 袁锦南 刘文广 施卫红 《稻板茬油菜移栽密度试验初探》2005年第1期《上海农业科技》
(5) 孙伟强 王正明 顾泉家 《油菜移栽密度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1999年第3期 《上海农业科技》
(6) 侯燕 侯国佐 《油菜移栽时期对发根力的影响》1997年第3期《耕作与栽培》
(7) 尚书旗 隋爱娜《国外钵苗栽植机的几种类型及性能分析》 1998年第1期《农机与食品机械》
(8) 袁文胜.吴崇友 《我国油菜移栽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机化》2007年 期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