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而这个“乱”,肖调范认为是从农机监理队伍内部开始的。因为,没有农机监理部门的配合,是没有哪个公司愿意染指农机保险的——“就目前农机分布的特点以及农民滞后的投保意识,任由哪个公司去抓,都不会太成功。除非他们在基层机构齐全到村一级。”
呼唤了多年,农机保险**终以“强制险”面目出现。按目前全省122万台套农机保有量,加上120多万农机手的人身险,全省农机保险市场规模不会低于10亿元。按理说,如此大的蛋糕,各保险公司应该赚得是盆满钵满,可记者近日调查的情况却非如此,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乱”字当头
“到我们公司买保险吧,我们有优惠!”
“到我们公司买吧,我们的保障好!”3月22日,荆门市某农机安全监理站门口,一名参加年检的
拖拉机手,被数名不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扯来扯去。旁边的农机监理员则一脸尴尬地赔着笑脸:“买哪一家公司的保险随你,但保险一定要买才能年检。”
昔日只有在大城市汽车保险市场上才有的情景,如今在农机市场同样上演。
荆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所长张清泉说,自去年3月1日农机交强险实施以来,全市11家财险公司轮着到所里“洽谈业务”,期望独占这一市场。“原本是想给一家公司来做,那样好规范一些。可我们是答应了这家,那家告到了市里,理由是我们有违市场公平竞争法。”张清泉说,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请市保险协会出面,帮忙推荐3家在当地实力较强的公司来搞全市农机保险。可问题又来了,定这3家公司,其他8家公司反对不说,他们自己也相互恶性竞争。
据了解,荆门市的现象,在省内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个别公司之间不惜互相压价,甚至大打出手,业务管理相当混乱。
“散”是根源
“一个字,乱!”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站长肖调范这样评价当前的农机保险市场。
而这个“乱”,肖调范认为是从农机监理队伍内部开始的。因为,没有农机监理部门的配合,是没有哪个公司愿意染指农机保险的——“就目前农机分布的特点以及农民滞后的投保意识,任由哪个公司去抓,都不会太成功。除非他们在基层机构齐全到村一级。”
在此背景下,基层有“脚”的各级农机监理部门成了诸多保险公司公关的重要对象。此时,不少地方监理部门为了暂时的利益,欢迎更多的保险公司前来合作,哪个公司给的回扣多,就和哪个公司合作。还有的地方贪多,拉进多个公司,**后出现一个只有数百台农机的城郊区就有两三家公司来竞争。
“这完全是各自为政,只考虑地方小部门利益。”肖调范对此深恶痛绝,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去年一整年下来,全省农机保费加起来也只有区区800万元,相对于全省目前122万台套农机保有量而言,投保率0.7%都不到。
“这样下去,**终受损的还是农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整个农机行业的健康发展。”肖调范担忧地说,以当前拖拉机保险**低保费70元/年、**高保额6万元标准计算,一个公司一年做不到1000辆业务量,农机手出一次事故,它就得赔本。而调查显示,业务量在这个标准以下的机构还不少。
农机保险市场“乱”的另一根源,就是农机手的自由选择。而这种投保行为,在没有规模效应保证和风险只能在本险种保费收入中消化的行规面前,根本不“保险”。应城一个农机手自己在当地一家小公司买了保险。结果出险的时候,硬是找不到那个业务员,又由于没有在农机监理部门备案,事故第一现场没有保护好,理赔**终泡了汤。
“统”是出路
到底如何分好这块10亿元的大蛋糕呢?我们先来看看外省。
据了解,目前农机保险搞得好的省市,大多是按照两种模式操作:一种就是完全规范在一家保险公司,实行“一统江湖”的做法。如上海市所有农机全部归口到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江西统一到天安财产保险公司;新疆全部归口到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另一种就是多家公司参与,实行“共保”的模式,即愿意参加的公司都进驻农机保险市场,共同承保、共同赔付。
从各地实践来看,两种模式收效都不错。从我省实际来看,或许借鉴第二种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无论哪种模式,当前**为紧要的是提升农机列管率和农机手的投保意识。
在这一点上,江苏的做法颇有借鉴意义。该省明确提出农机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规定农田作业拖拉机和
联合收割机必须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辆司乘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农机手在交纳保费时享受比例为60%的各级财政补贴,机手仅承担40%。此举受到农机手热烈欢迎,参保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