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发布,
日期,办公厅印发《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耕整地、开沟、栽种、排灌、植保、收获、干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其中,油菜的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是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重点。机械化栽种包括机械化直播和机械化移栽,首次确立了油菜移栽的技术路线。
一、我国油菜移栽种植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油菜的主要育苗方法有苗床育苗、营养钵育苗和穴盘育苗三种形式。苗床育苗是将油菜种子直接播撒在平整好的苗床上.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拔出菜苗裸根苗.进行移栽。
移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裸苗移栽,即直接将秧苗取出,根部裸露。该方法移栽时较简单。可以使用半自动化的移栽机械进行移栽。但是缓苗期较长。另一种方法是根部带营养土块进行移栽。对秧苗的根系伤害小,移栽后缓苗快,但由于土块不规则.且易碎易脱落。故只能适合于手工移栽
营养钵育苗是将种子播种在有规则形状的营养钵内.移栽时将整个营养钵一起取出.秧苗的根系基本不受伤害,移栽后基本不缓苗,适合使用半自动移栽机械移栽 穴盘育苗也是一种特殊的营养钵育苗方式,但穴盘育苗易于进行工厂化自动化育苗,如目前广泛应用的倒锥形塑料穴盘育苗方式.已经开发出专门的穴盘自动播种机械.育苗可在室内进行.此种育苗方式适合于半自动移栽。
二 油菜移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从农艺发展的角度来说,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油菜,能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生长期,在冬前形成较大的苗体,有利于壮苗越冬,同时能弥补大田生长期不足,达到足够的营养生长,提高油菜产量。以江苏省为例,从茬口布局上看,江苏省油菜前茬作物多为水稻,少数为玉米、棉花等旱作物,而江苏省种植的水稻多以中熟粳稻品种为主,这类品种水稻收获后再播种油菜,错过了油菜发挥**高产量潜力的**适播种期,导致油菜产量下降。尽管育苗移栽方式费工费时,但这种栽培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油菜品种的产量潜力,有利于高产稳产。据江苏省农林厅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省油菜种植总面积在886万亩左右,油菜耕翻移栽种植面积为271万亩,占24.4%;板茬移栽种植面积为498万亩,占56.3%;直播种植面积为171万亩,占19.3%。由此可见,江苏省油菜生产仍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
移栽的主要优势在于种植质量高、亩产有一定的优势;直播的作业效率高于移栽,但是,比较难以解决茬口矛盾,但就目前的机械化收获而言,直播有一定的优势。
三、油菜移栽技术要点
使用
拖拉机配套的移栽机或专用移栽机按农艺要求,将育好的苗移栽到大田中。机械化移栽具有定苗定穴,栽深一致等特点。
1. 移栽前准备
1.1大田质量要求
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栽植作业质量。移栽田块要求平整,田面整洁、细而不烂,碎土层大于8cm,碎土率大于90%。
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埋茬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适度病虫草害的防治后即可移栽。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免耕移载。
1.2 苗准备
将要移栽的油菜苗苗高应控制在15cm以内(3叶1芯为宜),若过高移栽时会产生夹苗、拔苗现象。过高部分在不伤苗芯的前提下可切除,并不影响油菜移栽后成活、生长。
将秧盘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油菜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栽。
1.3 移栽机具调试
移栽作业前,机手须对油菜移栽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油菜移栽机能够正常工作。
根据当地高产栽培农艺要求,调节好相应的作业株距和移栽深度。
2. 移栽作业
2.1 大田作业行走
选择适宜的移栽行走路线,可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或开5cm深的机具行走沟,以保证移栽机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
2.2 作业质量监控
移栽作业过程中要监视和控制栽深的一致性,达到深浅适宜,应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达到8000株以上。
油菜钵苗起盘后整齐平放于移栽机的苗盘上,不粘黏,易于分离。
3. 油菜移栽作业质量
油菜机械化移栽的作业质量,对油菜高产、稳产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漏栽率≤5%;伤苗率≤4%;翻倒率≤4%;均匀度合格率≥85%。
漏栽:指移栽后穴内无油菜苗。
伤苗:指油菜苗栽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
翻倒:指油菜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
均匀度:指各穴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
栽植深度一致性:一般栽植深度在20mm~30mm(以油菜苗土钵上表面与大田土壤表层为基准)。
移栽油菜的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与直播油菜的田间管理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 《我国油菜移栽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袁文胜.吴崇友《中国农机化》2007年 期第6期
2 《中国农机化导报》 2008年2月18日 孙红梅
3 农业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