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市场走向成熟
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振兴了我国农机市场.引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为农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拖拉机产销量连攀新高,专家指出,市场的机遇和用户的选择将重新造就新的“王牌”企业,市场格局必将改写,进入裂变年代。同时,农机市场实物量的变化,给农机行业的营销机制、产业结构和产品换代升级带来了不同类型的冲击。纵观行业特点,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热点转换纷呈,拖拉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1.立足“三农”凸现风采
由于农民经营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机产品将重新定位在“农”字上,在用户的价值取向上谋作为、做文章。从2006年市场走向可以看出,农机企业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用户,满足市场需求,做到政策、用户、产品和市场的一体化运作,农机产品已从过去的价格战转变到目前的价值战、质量战。技术战。农机产品整体科技投入加大.如一拖公司的新世纪系列”概念”车,其外观和造型给用户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以大中型轮拖主导产品为基础,普遍增加了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盈利性进一步提高,更加贴近”三农”需要。
2.对外出口成效斐然
据统计,2006年中国大中拖行业销量和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在国内市场看好的同时,拖拉机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我国务类拖拉机共实现出口交货值25.04亿元.约占行业销售总值的7%,同比增长45.32%。从大中型拖拉机出口看,
中国一拖就有单笔1 200余台的拖拉机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成为行业的亮点;
福田雷沃重工也有300台大功率拖拉机出口到阿塞拜疆。目前,我国拖拉机产品在非洲市场、美洲市场、南美洲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0%,随着我国拖拉机产品质量、技术和可靠性的提升,以及在发达国家认证的通过,今后我国拖拉机产品可以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空间。
3.产销机制切入市场
自”十五”以来.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销售系统都加快了转制的步伐。一是农机企业呈现强强合作,共谋“双赢”。二是切入市场,寻找自身定位。现在小拖行业逐渐进入到中拖领域,中拖企业也在发展大功率拖拉机。三是农机公司、农机交易市场、农机专卖店已成为支撑拖拉机销售的主渠道。主要拖拉机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专卖店,直接服务用户,成为当前我国拖拉机销售的一个亮点。四是农机企业和农机销售渠道的产权结构呈现国营、股份。个体等多元化发展。以上这些变化进一步满足了市场,吸引了用户。
4.销售方式灵活多变
从全国农机流通行业100强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看,80%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不到20%,少数几个为个人独资企
业。目前,农机销售注入了特许经营、区域买断等销售模式。为盘活物流、人流、资金流,农机产品的销售主流由过去的“营销驻点”转变到目前的”乡间地头”。变等客上门为主动送货服务下乡。为进一步吸引用户,各农机企业营销人员把目光瞄准了基层,免费培训农机手,进乡村宣传、促销农机产品.送配件到田间、地头,着力开展用户服务月、服务周活动。主动邀请用户使用新产品,在用户中征集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的意见,进行市场针对性调研。及时把用户需求反馈给农机生产企业,为企业制定市场发展策略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农机销售也采取多元化手段:以现款交易为主,实行财产抵押、分期付款;租赁经营,控股合作;政府信贷,互利经营;电话预约,免费送货;对产品不满意可退货、换货等。
5.对标方向谋求先机
2006年的农机市场中,大中拖农机企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世界农机科技资源与智力支持平台,由内向型过渡到内向型与外向型共同发展的局面.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7年由于“春节效应”,市场比往年滞后半月左右,各拖拉机企业为赢得首季度开门红,从各个方面进行战略突破,营造发展良机。而企业要想领先市场,保持优势,仍有较多工作要做。一是抓住用户需求,在产品的节能、环保、操作性、舒适性、安全性上加大科技投入,用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满足复式作业、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的需要。二是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及早与世界同类产品技术和营销模式接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建立起高效、互动的营销网络,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空间。三是消化企业不适应市场的因素.着力培养市场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的发展战略,用高品位、低价位的产品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四是以质领先、以优取胜。当前,农民将产品的可靠性作为购买的第一要素,农机企业在提升技术、外形等方面的同时,要满足用户要求,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用优质的产品、优秀的服务服务“三农”。
发表于 @ 2008年05月16日 18:5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