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研究>>
(推荐)
怪事乎?“一袋醋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前不久,山西清徐县召开了一次醋文化展览会,某醋超市又召开了一次醋研讨会。政府官员、醋协会负责人等频频出席会议,发表演讲,为山西醋鼓劲和造势。众多媒体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被认为**有批评力度、警醒效果**好的一句话是:“一袋醋卖不过一瓶矿泉水”。许多山西群众认为:“一袋醋怎也应该卖过一瓶矿泉水”。批评者的想法是一袋醋的价值高于一瓶矿泉水,一袋醋应该卖过一瓶矿泉水。实质上这种类似误区很多,像类似“一斤苹果怎么卖不过一斤西红柿”这样的发问,都是用错误理念判断市场认可的规律,必然把自己引入误区。
一瓶矿泉水卖过一袋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市场上销售的“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等矿泉水,取之地层深处或优质矿区,这些水具有的矿物质丰富,厂家为此大多投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设备,其成本很高;加上广告费用等,每瓶水成本在投产后第一二年增加约30%~40%,为此一瓶矿泉水价格高达1~2元在情理之中,也是价值规律使然。而山西五花八门的小醋坊,设备简陋,一个作坊几个大缸便开张经营,甚至用醋酸勾兑,自然价值很低,决不会卖过一瓶“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
矿泉水创造了附加值而醋基本没有。“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等矿泉水,其品牌每年做大量的广告,树形象、组织营销创意策划等,要花费高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费用。仅“农夫山泉,有点甜”和“消费者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即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分钱”等广告及策划,就为品牌积累了相当的附加值。现在这些品牌的高额附加值,又反过来形成了忠诚消费群体,喝品牌矿泉水已经不仅仅是喝水,而是在喝“有点甜”和喝文化。相反山西大部分的醋,不做广告,不投资树形象,基本没有形成附加值。一家很有名气的生产醋的厂家,曾表态坚决不做广告。这就难以产生品牌效应,山西醋基本上仍处在卖“物质”的状态。
在现行条件下,山西的一袋醋必然卖不过一瓶品牌矿泉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人喊冤:“湖南的一头猪卖不过广东的一箱水”,现在山西“一袋醋卖不过人家一瓶矿泉水”,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为什么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呢?关键是:把卖产品同卖品牌作比较;把没有附加值的商品同有附加值的商品作比较;用“原有市场”销售理念同“创造市场”销售理念作比较。但是,长远来看,将来山西的一袋醋一定会卖过一瓶矿泉水,出路在于实行淘汰、联合兼并和重组,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塑造出强势品牌和创造出新市场。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3日 13:58:00 |点击数()